戲劇教育科

鐘聲慈善社胡陳金枝中學

本校於初中設立戲劇教育科,透過舞台表演及形體動作訓練,加強同學的表達能力。

戲劇需要彼此協作、獨立思考、解難、交際及同理心互相配合。因此,戲劇教育正是同學提升個人能力及建構人際關係的好橋樑。

同學於學習過程中,會分別處理「導演」、「編劇」、「演員」、「佈景設計」、「道具統籌」、「化妝」及「形象設計」,藉以發展多元智能。

同學從各種故事中剖析,探討不同人物的性格及行為,從中了解自己、認識世界,將來在不同的成長階段遇上個人、家庭、社會甚至國家相關的議題時,能作為判斷的依歸,勇於實踐。

戲劇教育科按主題安排不同的專題研習,例如說話、音樂及舞蹈體驗,而且與其他科目合作,製作跨學科研習項目,包括音樂劇、化妝體驗、道具製作等。

戲劇取材自生活,同學檢視劇中人物及故事,把學習從教室帶到日常生活,為中學生涯增添色彩。

戲劇導論

戲劇是演員在一個表演空間內向觀眾演繹一個劇本。

戲劇是人類自遠古已有的活動,它的起源實不可考,較多人認為,戲劇源於古代的宗教儀式,是古代人民向神求戰爭勝利和求豐收的儀式。

除了宗教意義外,中文「戲劇」中的「戲」,有「遊戲」的意義。事實上,世界各國語文中,與「戲劇」相關詞彙,幾乎都有「遊戲」的意思,英文中「戲劇」也稱為「play」。

戲劇的形式很多樣化,常見的有話劇(spoken drama)、歌劇(opera)、舞劇(dance drama)、音樂劇(musical play)、偶戲(puppetry)等。

教學互動

  • 個人及參與:讓同學「一起」並「個別地」動起來。

  • 社交及互動:每個人擔當不同崗位,共同體驗,達到整體學習。

  • 即時自發:於即興創作下,各人要面對難以預測的發展。

  • 情緒投入:讓同學情緒上有所體會。

  • 讓學生經歷有質素的過程:透過「身歷其境」的教學,成為產生意義的知識學習。

  • 把經歷概括化及概念化:透過多番實踐、觀察,從而進行「反思」及「分享」。

戲劇習式

習式是一系列簡單清晰的活動,讓表演者去想像、展演、回應。當理解及熟習了不同的習式後,就能透過習式所建構的戲劇世界去探索及學習。

  1. 事件重演 (Re-enactment)

  2. 定格 / 定鏡 (Still-Image / Still Picture / Frozen Moment)

  3. 思路追蹤 (Thought-Tracking)

  4. 旁白默劇 (Narrated Mime)

  5. 訪問 (Interview)

  6. 隔牆有耳 (Overheard Conversations)

  7. 焦點人物 (Hot-Seating)

  8. 教師入戲 (Teacher-in-Role)

  9. 良心胡同 (Conscience Alley)

  10. 牆上的角色 (Role-on-the-Wall)

  11. 儀式 (Ceremony)

  12. 日記信札 (Diaries, Letters, Journ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