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教育部所訂定的偏鄉學校大致符合以下條件,一、位於離島地區、山地鄉、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或海拔一千公尺以上之高山地區,且交通不便。二、學校校門口距離公共交通工具站牌,達五公里以上。三、學校距離村、里或部落辦公處所五公里以上,且無公共交通工具可到達。而瓜山正符合我們都市孩子所想像的偏鄉,未到訪的我們,所想的是:偏遠的交通人煙罕至、資源匱乏、課程設計單調、考試內容簡單無深度、學生表達能力較都市薄弱,但一切的一切驗證了井底之蛙的刻板印象,從露營到造舟出航,社團活動的興盛多元,表達能力的強大足以呈現金瓜石之美,短短三小時的到訪,便顛覆了我們的想像,讓瓜山國小成了被誤會的偏鄉小學。
當我們細看他們的課表,會發現一堂課叫做「六大主軸」,其實大概就是一般小學的綜合課,但不一樣的是,六大主軸為校本課程的一環,其中有四個主軸與金瓜石、礦山的人文特色有關,例如邀請地方耆老來講述礦山的故事、產業遺跡,或帶學生認識礦石的種類等等,因為瓜山國小認為曾經興盛於此的礦業,是他們必須傳承下去的文化底蘊。
除了六大主軸,瓜山國小還有一個特色,就是他們安排了非常多元的社團,包括足球、鉛/壘球、心鼓、高爾夫、陶藝、書法等等數不清的項目,這些都是有寫在課表上,每週都有的活動,怪不得學生這麼多才多藝。
學校規模小,並不會讓孩子的學習能力程度打折。由於各個孩子的情況不同,瓜小老師設計了一系列的教材,以輔助孩子們學習:有些孩子咬字不清楚,老師會要求他每天念一篇短文;特殊疾病的孩子,老師會安排他進行靜態的活動。雖然基礎科目的考試難度不亞於都市,孩子們仍然可以得到高分,可知這裡學生的程度與都市孩子沒有什麽不同。
在瓜山國小裡,學生約莫20餘人,校長給了孩子許願的機制,每個人可以根據夢想選擇一件想要做的事情,導師會協同孩子共同完成每個孩子的願望,其中一位陳安學生,想成為一名畫家,他的許願便是舉辦畫展,師生決定在校慶時完成陳安的願望,在瓜小孩子的心中都有屬於他們的金瓜石故事,他們把故事濃縮在一張畫紙上,既完成故事的傳遞甚至是宣揚金瓜石的美好,更是完成陳安辦畫展的夢想,陳安作為畫展的主秀,其他同學為陪襯。在今天離開瓜小前,他們把故事畫製作成明信片作為道別的禮物,並詳細講解故事脈絡,明信片背後附上QRcode,有他們親自講解的影片,讓金瓜石故事伴我們回到都市,以然能隨時戀想金瓜石的美好以及偏鄉小學的美好。
我們第一次與學生見面時,他們帶我們進行「校園導覽」,沒錯,是由國小生主導的校園導覽,我們都被他們對礦業和校園的瞭解程度,與超齡的表達能力給驚艷了,他們配合生動的肢體動作,一一向我們介紹走廊上的裝置藝術們,與它們的故事、由來,我們提問也有問必答,甚至有一位小朋友使用雙語進行介紹,真的很厲害。由此可見,校本課程施行的很成功。
另外,我們也發現到那裡學生的特性,因為人數少,他們彼此間感情很好,而且品德也很好,能言善道、性格溫和、聽老師的話,與我曾經帶過的許多瘋狂國小生不一樣,這可能與學生的家庭背景有關:瓜山國小的學生,與鄰近的濂洞國小相比,通常家長的社經地位比較高,對學生也有一定的要求,校方甚至自己開設了「英文補習班」來符合家長的期待。
瓜山國小的現有學生組成,來自本地和外地的比例大約各半,這裡的「外地」近則瑞芳、基隆,遠則中國大陸、越南等地,因不同的因素,來到金瓜石生活。本地的學生理應是學生的主要來源,但現在本地生越來越少,也反映了瓜山國小即將面臨的危機——收不到學生。這也是我們想幫忙解決的問題。
金瓜石的山林景色令人讚嘆,小鎮被群山環繞,山頂的霧氣、山坡的翠綠,宛如置身於詩歌裡的美景。當站在金瓜石的山巔,眺望遠方,整個山城在綠色的山峰中,彷彿被自然給保護著,穿梭其中的我們,蜷曲膝蓋踏出每一階梯子,堅挺著雙腳在上坡和下坡,伴隨我們們在公路上的是1062和965,不出三刻的時間便能前往雙北市中心,讓偏鄉成了被誤會的偏鄉。
瓜小的孩子走近圍牆,向我們介紹簡單的娛樂——捏伏石蕨葉,清脆的碎裂聲,療癒孩子們的小小心靈。
在活動的尾聲,我們與瓜小的孩子們進行了一場「運動會」,孩子們的活動力在此充分展現。瓜小的混齡體育課程,舉凡足球、壘球、籃球到高爾夫球皆有涉略,造就了十分愛運動的學生。
與孩子們交流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因為待在學校的時間長,多數活動離不開校園,有些娛樂甚至是在家進行,跟我們印象中的鄉下小孩差異甚大。
心得
在瓜山國小裡我看見了國家未來的希望,一群被我們都市孩子認定為偏鄉且各方面能力不及都市孩子時,他們流利的故事導覽,讓我們看見表達的卓越表現,在跟他們互動的過程中,他們天真善良卻有飽讀金瓜石的故事,每位孩子都是行走的導覽唱片,他們用自己的角度詮釋金瓜石,那種以金瓜石為榮的驕傲呈現的淋漓盡致,他們沒有被地區所受限,他們用最純真的態度在學習,雖然少了都市的競爭力,卻也培養了許多別人偷不走的能力。
經過這次瓜山國小的參訪,我認為有義務要導正大眾對於偏鄉國小的刻板印象,其實他們的經費和教育資源都是非常豐富的,像是每人擁有一台平板電腦、學校內建的才藝課等等,而且學科的節數也沒有比較少,可以說是CP值很高,而且不用怕孩子學壞,根本沒有學壞的機會。我們這次看到了老師與學生為了收到更多新生而做的努力,如果因為收不到學生而倒閉的話,我會覺得非常可惜,因為瓜山國小真的是一間很有創造力、培育台灣未來希望的學校,也希望我們能帶給他們一點幫助。
在瓜山國小孩子們的帶領下,我看見孩子們卓越的能力、對在地的認同、老師對教育的堅持、在地文化與學校的深刻連結、資源的實際運用……之前對於偏鄉學校的各種刻板印象,都在此次探訪中一一打破。
我們想讓自己的孩子在這裡讀書。從瓜小的老師跟孩子身上我們看到了創造與實踐,多元的課程活動造就他們擁有一流的表達能力,從口說到文字敘述皆能呈現金瓜石之美,唯一的問題便是學生人數較少,孩子競爭力相較於都市孩子低,而解決方法除了瓜小的孩童透過投稿,孩童擁有分享金瓜石美好的能力,乃至於以瓜小為榮,還有略微瞭解瓜小的我們,透過自身力量分享給周遭親朋好友,顛覆對於偏鄉的觀念,讓被誤會的偏鄉小學得以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