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背景與發想
一句來自英語課堂中的對話,讓同是富源成長、學習、畢業的英語教師鍾韻如感同身受,口頭上以官方答覆虛應一應學生,同時卻心有戚戚焉地認同孩子的困惑…。
是啊!這不就是偏鄉學英語最實際、根本的困境嗎?認真學了英語、考試及格,又怎樣?現實生活中幾乎不會使用的語言,對英語既陌生又熟悉的尷尬感,實際遇到外國遊客,好像也只能body language 簡單的how are you帶過。到底該如何讓英語來敲門?讓學生真的學有所用呢?這是現場英語教師最需克服的核心問題。再者,面對同樣來自富源及鄰近社區的學弟妹們,我該如何創造合適的機會讓學生增加家鄉文化認同感?強化學習與生活經驗的連結?
因此,最初發想是「身為現場的英語教師,有什麼方式帶領學生引導理解英語會話將課程延伸運用至生活中,不讓英語學習淪於應付考試?又,同是課程教師的家鄉,我可以做些什麼事,引導學生認知在地特色進而導覽解說在地觀光產業,同時讓學生們進一步認同家鄉在地觀光文化?」便成為課程教師在畢業15年後,重新回到富源國中服務最先面臨到的挑戰與困境。
是時,社區長輩捎來學校鄰近觀光景點大農大富森林園區賞螢季導覽的英語服務需求,原先希望學校教師協助簡易導覽外國遊客,但礙於教師資源有限,課程教師便想著「不如讓學生組隊擔任英語導覽員吧!」於是開啟了【螢亮家鄉】四年來的沿革與故事…。
課程沿革與內容
學生網站
[連結]
[連結]
[連結]
家長網站
[連結]
[連結]
[連結]
學校表單
[連結]
[連結]
[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