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前的新山,是一个刚刚开发的市镇,华籍人口只有三千人左右,华人社会风气闭塞,帮派思想浓厚,当时的社团只有广肇会馆和胡椒甘蜜公司,彼此各自为政,互不来往。幸得骆雨生、郑亚吉、陈迎祥和黄羲初诸位先生高瞻远瞩,负起教化社会的责任,召集热心教育的社会人士,共同创办宽柔学校作为培育华人子弟的教育机关。宽柔学校创立以后,由于董事部一再鼓吹同胞团结一致,以兴办教育,作育英才。华人才逐渐放弃帮派观念,为华文教育携手并进。
第二阶段期间,我国已摆脱殖民地统治,成为独立国家。宽柔学校也接受政府的新薪津制,成为标准型华文小学,后又改名为国民型华文小学,成为全部津贴的小学。宽柔学校从此改名为宽柔国民型学校,而教育部也接管学校的行政权。
一九六二年开始,华小也开始实施免费教育。
一九七二年开始,当敦胡先翁担任教育部长时,董事部及家教协会就不断地争取在哥文茶兴建第一小学新校舍
一九八零年获得政府拨款九十八万一千一百元供建校之用。这项争取的成功应归功于敦胡先翁任首相期间给予支持,而新校舍的建成也有赖于宽柔董事、马华国州议员、家教协会理事、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的协助.当时宽柔小学董事长拿督郭鹤尧局绅披露,已故柔佛州苏丹依不拉欣在世时曾拨出九英亩土地予新山中华公会,建造纪念碑,以纪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丧生的华人。后来中华公会从这片土地中拨出六英亩作为宽柔第一小学校地。
一九八二年七月底,哥文茶新校舍的工程终告完成。
一九八三年一月一日宽柔第一小学搬迁到哥文茶新校舍。如今直律街的旧校地已发展为泛太平洋公主酒店,位于柔佛古庙右侧及福建会馆旧址的校舍已经为宏伟的KOTA RAYA大厦所取代。哥文茶新校舍在十一月十四日由卸任首相敦胡先翁亲临主持开幕仪式。新校舍除了办公室外,只有十二间课室,所以分上、下午班。当时的校长是刘瑞唐先生,教师三十一名,职工九名,学生共有一千一百六十人。
一九八八年,家教协会筹募基金兴建另一座有二十四间课室(包括视听室和图书馆)的新校舍,共耗资六十万零吉。
一九九四年,由于学生人数激增,教室不敷应用,又开始计划兴建另一座拥有十八间教室、各种活动室及多元用途礼堂的校舍。
刘瑞唐校长于一九九五年七月二十九日荣休,由邓文君代校长主持校务,直至洪湖德校长于一九九五年九月十六日上任为止。洪湖德校长上任后,即配合董事部及家教协会推动筹款活动,展开兴建一座四层楼的二十四间课室及综合大礼堂的计划。这项筹款活动得到(南洋商报)及(皇帽啤酒)以联办十大歌星义演的方式筹得一百五十万零吉。翌年十一月十五日,董事部与家教协会又举办恳亲晚会及千人宴,筹得建校基金八十五万零吉。这座四层楼新校舍及综合大礼堂耗资二百三十六万零吉,于一九九八年五月秒竣工,并于十一月十四日举行开幕仪式。当天晚上家教协会还举办恳亲晚会及千人宴筹募大礼堂及C座二十四间课室内部设施基金,共筹得二十万零吉。校方于一九九九年一月开始即全面应用新建成的C座课室。蔡国裕校长于二零零零年五月一日掌校后,即展开学生国语晨读运动,进行校园绿化工作,并与家协配合,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及教师的工作环境;包括装置全校窗帘,增建篮球场的雨盖及连接课室的雨盖走廊,装置教师办公室冷气,兴建宏伟壮观的围墙。在蔡校长及全校教师的努力教学下,宽柔第一小学也在二零零二年小六评估考试(UPSR)中取得有史以来最佳的成绩。
我们的旅程正在进行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