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人们的踪迹 ...
宽柔中学校史
宽柔中学是全马最大型的华文独立中学,同时也是中国大陆和台湾以外规模最大,师生人数最多的华文中学。宽柔中学拥有3个校区,即新山校本部、古来分校与至达城分校,三校师生总人数超过11000人,学校规模冠绝全马。
宽柔中学在学术、体育、艺术等方面均取得亮眼表现,并连续3届取得教育部颁发的私立学校组 “五星级学校” 荣誉 ,其中2016年评估分数更为私立教育组第三高、华文独中第二高。虽然宽中采取 “单轨制” 的教学模式,但近乎所有学生在应考独中统考外,也有报考校外公共考试,如大马教育文凭(SPM)。
宽柔小学校史
宽柔小学历史的追溯黄羲初、骆雨生、郑亚吉和陈迎样等先贤创办。最早的校址设在直律街,校舍原本是陈旭年先生的旧宅。校长是林木卿先生。创校时由业主端亚山租赁予学校。宽柔小学在 1913 年 1 月 15 日正式开学,却在同年 5 月 18 日才正式开幕。1917 年,宽柔小学购置了直律街 77 号作为新校舍。 1918 年 1 月正式迁入新校舍上课。 1925 年建校初期,学校一直面对校舍不足的问题,宽柔董事黄羲初、余柏川、郭钦端等人由新山徒步冒险到笨珍筹款。 1928 年校方于直律街校舍后面修建一座礼堂及八间教室。 1 930 年,新山树胶商会赠送一间砂厘屋作为临时教室。 1932 年,陈合吉先生在明里南街黄甫田店铺倡办女校。 1937 年,宽柔正式实行男女同校。 1938 年,由于学生人数不断上升,于是商借徐文治先生与学校相邻的地段作为临时教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南侵,马来亚沦陷,宽柔学校蒙受重大破坏,被迫停办。 1945 年日军投降,宽柔学校得以复兴。之后,随着新山市的发展,居民的增加,学生大幅增加。校方除了开设了下午班,也增购邓康先生的房屋作为课室。1958 年,董事部遵照教育法令把原本统称为“宽柔学校”的小学,分设为四间各自为政的完整小学,那就是宽柔一小上午班,宽柔一小下午班,宽柔二小与宽柔三小。从此开启了宽柔小学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