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導影片

【高級中等學校數位學習資源中心】學習歷程檔案是什麼?

為協助親師生認識學習歷程檔案及製作方式,國教署規劃學習歷程檔案數位學習課程影片,分為三大主題(認識篇、實務篇及工具篇),可由學生自行學習。 

【 作伙學!】學習歷程檔案要怎麼做?

嘿!各位同學們應該正在如火如荼地在準備自己的學習歷程檔案,我們收到你們熱烈的回應了!所以事不宜遲,我們馬上推出第二集來跟大家說明,到底如何撰寫一份理想的作品!

這支影片會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製作課程學習成果作品的「#六大指引」,說明作品需要呈現的內容和重點;第二部分則是「#理想的作品架構」,說明一份完整作品的架構究竟長什麼樣子、包含哪些內容 

【 作伙學!】大學教授究竟如何審查學習歷程檔案?

「大學教授會如何審查學習歷程檔案?」

這問題一直以來都存在很多人的心中,高中學生、老師、家長、甚至大學教授。

在111年首次實施學習歷程檔案作為升學審查資料,但大家都不是太清楚學習歷程檔案該如何準備、會如何被審查,所以本團隊整了去年50場審議會議的問卷調查結果,讓計畫主持人林國明教授(台大社會系系主任)親自跟大家說明大學教授究竟如何審查學習歷程檔案!

【 作伙學!】審議成果片

從111學年度開始,大學申請入學(學測)審查將採計學習歷程檔案,而學習歷程檔案中的「課程學習成果」是新制中一項重要變革。為瞭解高中現場實行情況,並凝聚高中端和大學端對於「課程學習成果」該如何呈現、如何審查的共識,台大社會系「作伙學團隊」已於109年舉辦50場審議會議,蒐集大學教授、高中教師、家長和學生的意見。超過九成的與會者認為大學在審查「課程學習成果」時,應該秉持「過程比結果更重要,或一樣重要」,以及「核心素養能力比學科知識更重要,或一樣重要」兩大原則。招聯會也將此意見納入大學審查學習歷程檔案將採「三重二不」的建議原則。 

  然而,學生的作品該如何具體呈現重視「學習過程」與「核心素養能力」的原則,目前高中端仍缺乏明確的建議指引。因此,作伙學團隊110年度繼續舉辦50場的審議會議,邀請大學教授、高中老師、學生和家長參加,一起來討論課程學習成果該如何呈現、如何審查。最後,從50場審議會議中整理出給學習歷程檔案的「三大政策建議」,以及課程學習成果呈現建議的「六大指引」。

  以上影片為110年作伙學團隊所舉辦的50場線上審議會議的成果,內容包含與會者的感想回饋,以及經過整合50場審議的資料後所產出的成果。

🎬影片時間軸

00:00 《開場介紹》

01:06 《高中生篇》

02:18 《家長篇》

03:03 《高中老師篇》

04:36 《大學教授篇》

06:31 《三大政策建議》

08:33 《六大指引》

11:35 《結語》 

【 作伙學!】審議說明影片(上)



【 作伙學!】審議說明影片()

🎬影片時間軸

00:08 - 課程學習成果種類

01:25 - 會議參與者認為學習歷程應重視:

01:31 - 這些能力如何透過作品呈現?

02:50 - 志向不明, 成果沒對應科系怎麼辦?

03:12 - 還有哪些呈現作法值得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