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介紹

陳惠美

陳惠美藝師出生於宜蘭羅東,原本從事皮革工藝教學及創作,1999 年因緣際會認識了恩師「謝陳愛玉」阿嬤,除傳承恩師閩南春仔花技法外,多年來鑽研客家纏花、金門吉花等不同系統之技藝,並將其融合、突破、創新,形成獨特的個人纏花藝術創作風格,從此「纏花」成為她終生最愛的志業與使命。

陳惠美藝師投身纏花工藝推廣 20 多年,經常受邀到全台各地舉辦個展、開班授課,也曾多次參與國際大型文化交流活動,並結合時尚設計師,讓纏花跳脫傳統走上國際設計舞台,對纏花技藝保存與推廣,餘力不留。民國 109 年 1 月 6 日文化部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登錄「纏花」為重要傳統工藝並認定「陳惠美」為技藝保存者,即人間國寶,其認定理由包含:陳惠美藝師綜合台灣南、北部春仔花及客家纏花技法,整理纏花工藝的「四工」:工料、工具、工法、工序,並為纏花工藝的各項技法與組件命名,建構台灣纏花的基本教學內容與分級基準;其對纏花技藝之認知完整,系統性技法教學,在傳承上相當積極並負有使命感,對臺灣纏花具有實質之貢獻。此為陳惠美與纏花共同完成的里程碑,更是我國無形文化資產重要的一頁。


重要歷程

2006年,「春仔花」品牌註冊商標正式成立

2008年,於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成立全臺第一家「春仔花」工作坊

2009年,出版第一本「陳惠美的纏花世界」作品集

2010年,催生全國第一個纏花藝術發展協會成立並擔任第一、二屆、第五屆理事長

2011年,獲登錄為宜蘭縣無形文化資產「纏花(春仔花)工藝」技藝保存者

2012年,獲文化部核准掛牌全台第一家「春仔花」工藝之家

2016年,出版《春仔花細工-傳遞祝福的纏花手作》中英版工具書

2019年,出版《纏花工藝傳承經典-陳惠美的春仔花設計課》中英版工具書2020年,獲文化部指定為國家重要傳統工藝「纏花」技藝保存者


纏花介紹

民國 109 年 1 月 6 日文化部依據我國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91 條,公告登錄「纏花」為重要傳統工藝,並認定「陳惠美」藝師為保存者。其登錄項目內容描述記載:「纏花具有臺灣民俗文化內涵,結合剪、纏、捻、繡等技巧,除顯現豐富的家徽意涵與藝術價值外,為臺灣閩客文化中皆有之代表性傳統工藝,能反映族群特色與文化生命力,具有重大意義及高度文化代表性。」。

纏花是流傳於臺灣民間的一項傳統手工藝,在閩南稱為「春仔花」,在客家稱為纏花,金門則為吉花。春仔花是一般用於吉慶場合,尤其在傳統婚嫁中賦有重要角色,每一朵春仔花皆蘊寓有祝福之意,亦是婚禮中身份的象徵,「春」取台語「剩」的諧音,有祈求「年年有餘」之吉兆。

祝福小吊飾

纏花創意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