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課綱推動及特色課程發展簡介
|高中學習歷程檔案
高中新課綱推動及特色課程發展簡介
|高中學習歷程檔案
為什麼要設計「學習歷程檔案」?
學習歷程檔案的設計,希望高中職學生在學期間,可以定期記錄、整理自己的學習表現。透過學習歷程資料的累積,把課堂上學習成果或參與校外活動的經驗整理起來,以利更全面了解自己在高級中等教育階段的成長軌跡。同時在整理學習歷程檔案的過程,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興趣志向,及早開始生涯規劃。
現行大學個人申請第二階段就有書面資料審查、面試及各校系指定項目甄試,108課綱新增學習歷程檔案,即自111學年度起,當學生在高三選擇以申請入學管道升學大學、或以甄選入學管道升學四技二專時,第二階段甄試要提供給各校系的備審資料,可以從學習歷程檔案系統中勾選製作,減輕學生在整理備審資料的負擔。
▲資料來源:108課綱資訊網、▼圖/教育部國教署學習歷程檔案簡報
「學習歷程檔案」和「現行備審資料」有什麼不同?
▲圖/教育部國教署資料彙整
學習歷程檔案項目內容:
學習歷程檔案包括4大項目:基本資料、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
相關資料由學校或學生每學期或每學年上傳到高中學校的學習歷程平臺或教育部學習歷程中央資料庫。
學生將高中三年階段逐步累積的學習成果作品上傳至學習歷程平臺,到高三下學期申請大學校系時,再從中央資料庫依據甄試項目需求勾選匯出,另加上各校系指定提交的學習歷程自述等資料製作為備審資料。
各大專校院學習歷程檔案採計項目及重點,可於招聯會「111學年度大學申請入學參採高中學習歷程資料完整版查詢系統」、招策會「111學年度四技二專各入學管道學習準備建議方向查詢系統」網頁查詢。
▲圖/如本校應用經濟與管理學系「111學年度大學申請入學學習準備建議方向」
▼圖/如本校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111學年度四技二專甄選入學學習準備建議方向」
大學審查學習歷程檔案的「三重二不」原則
為讓各界更加瞭解大學審查備審資料的重點,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彙整各大學多年審查共識,公布「大學針對個人申請入學備審資料審查參考原則」,歸納「三重二不」原則,提供學生準備方向指引:
1. 重視學生基本素養所展現的核心能力
2. 重視學生在校內的學習活動
3. 重視資料真實性及學生自主準備
4. 不是學系所列的所有項次都要具備,大學重視多面向的參採
5. 不是以量取勝,大學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反思
▲資料來源:詳細內容請參「大學針對個人申請入學備審資料審查參考原則 」
因應學習歷程檔案實施,各界交流討論提出建議
教育部委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辦理「學習歷程檔案審議計畫」,自109年7月陸續在全國各縣市舉辦50場「審議會議」,邀請高中老師、高中生、家長及大學教授參與,就實施學習歷程檔案遭遇問題進行討論交流與調查,最後針對「課程學習成果」和「多元表現」呈現及審查原則,統整為3項準備建議:
1. 呈現一般能力:課程學習成果的審查重點著重在學生的學習態度跟一般性素養能力的呈現。這些能力可能包括:學習的熱忱、解決問題、邏輯思考、批判性思考、團隊合作、溝通表達、積極主動、挫折反思、創意等能力。
2. 呈現學習過程:超過九成的與會者認為大學在審查「課程學習成果」時,應該秉持「過程比結果更重要,或一樣重要」的原則。能夠在作品中呈現學習過程中學到什麼,才更貼近學習歷程檔案的精神所在。
3. 紀錄屬於自己的真實故事:善用學習歷程自述,說明學習軌跡,不論是階段性的成長,或者興趣的改變,其中的過程、想法,都能展現自己獨特的一面。
▲資料來源:詳文請參「作伙學2021審議會議閱讀手冊」
◇ 臺北市立成功高中新課綱學習歷程檔案(點擊前往)
◇ 新北市立中和高中新課綱專區(點擊前往)
※更多新課綱學習歷程檔案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