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招生專業化活動花絮
|專訪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楊屹沛助理教授
大學招生專業化活動花絮
|專訪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楊屹沛助理教授
(二) 大學審查個人申請入學備審資料之要點原則
Q.本校生物機電工程學系希望招收什麼樣特質的學生?教授們如何判斷學生適不適合就讀生機系?
★ 生機系培育整合「機電工程科技」應用於工業及生物產業的工程人才,適合工程、生物科技跨領域學習有興趣的學生。
宜蘭大學的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比較特別,我們是在生物資源學院,但學生拿的學位是工學學士,因為我們是一個跨領域科系,重視機電工程應用在生物領域,因此跟工程科系較大的不同是除了強調數理邏輯,還重視「生物」的學科基礎。
我們希望招收的學生具有基本的數理邏輯概念,然後要能夠跟不同領域的人做溝通,一般在現代社會碰到的問題都不是單打獨鬥可以解決,所以我們很強調培養學生團隊合作共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進到生機系以後,系上會鼓勵他們組成團隊出去參加競賽,藉由實際動手做、跟他人溝通協調解決問題的磨練,逐步來強化學科應用的能力。
歸納來說,生機系期待學生有良好的數理邏輯,跨領域廣泛學習的興趣,以及具備能與人團隊合作的精神,可以解決真實生活問題。
★ 備審資料準備方向建議:
書面資料的部分,我們第一個看到的就是成績單,因此總成績或者是在班級、校系的排名表現如果比較好的學生,一般來講,我們會認為他的學習表現應該也會比較好。此外,我們也會參考學生在數理、生物科目方面的基礎表現。另一方面,我們透過學生的自傳、讀書計畫內容,判斷學生是不是確實對我們生物機電工程學系展現強烈的學習動機,以及他是不是真的有花時間來瞭解即將打算就讀的這個科系。此外,還可以從同學所繳交的其他備審資料,可能包括了自主學習計畫與成果、或是說明參與過什麼樣的專題、或者有參加比賽的表現、或是社團活動的學習心得等內容,從中可以觀察學生是不是具備團隊精神或解決問題的能力,能不能主動實際去實現一些活動的行動力。
而在面試的時候,一方面我們當然會檢核學生到底是不是如同他在書面資料所呈現的;另一方面,稍微注重學生在回答問題過程是否具有比較清晰的思路,能把想要表達的內容順利傳達出來,答案不一定要正確,重點在於表現出清楚的數理邏輯思考。此外,還看重同學是否有先認識學系,有沒有先瞭解我們學系所期望招收到什麼樣特質的學生,避免將來進到學系之後才發現根本沒興趣或對科系有所誤解。
Q.書面資料審查重點及準備指引 (1)如何準備學習歷程檔案?教授要看的資料數量那麼多,假如我的成績不是非常好,可以怎樣突顯我的高中學習表現? (2)備審資料理想的內容、形式與要點?
學期成績表現固然重要,在校成績不是很好的同學,還是可以想辦法突出一些個人特質以及其他高中學習表現,而不是只放上一張成績單,假設你是單科表現特別好,可以在該方面做一些說明強調;又或者你的成績表現是逐漸有進步,可以說明努力的過程。我認為同學在準備學習歷程的時候應該要想盡辦法推薦自己、將自己的特點展現出來。
為了讓學生準備學習歷程檔案有個參考方向,各大專校院公布「備審資料準備指引」,指引雖然能幫助學生知道基本需要準備哪些資料,但教授們其實沒有預設一定要是什麼樣的內容、形式才是最理想的備審資料,因此我們在跟高中生介紹時常會說:指引是指引,它不應該成為一個制式的標準。有時候我們看到一些學生提出跟我們要求的形式不太一樣的資料,反而會引起我們的注意,所以不論是小論文、科展或是任何其他形式,都非常鼓勵能將這些學習過程成果具體表現出來。還是回歸到前面所說的一個重點,同學要了解自己,了解所要報考的科系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關於準備備審資料,除了簡章明訂的項目資料一定要有,成果展現的形式可以自由思考發揮,至於是否一定要有很具體的成果才能放進學習歷程檔案,例如參賽競賽要得到金牌才算,或是小論文要得獎才算,其實我覺得不一定,因為有時候我們在做的一些學習最後結果可能是失敗的,或者其實並沒有一個具體成果。
因此,同學可以思考如何將整個學習的過程做呈現,這個並沒有什麼標準,不妨換位思考假設自己是審查的教授,覺得怎樣的內容及呈現方式是吸引人的;另外就是要注意資料的真實性,同學確實有做這些自主學習項目內容,我相信這樣的學習歷程檔案成果,應該就非常好了。
Q.有學生擔心志向未定,他在低年級時就已經上傳到系統的學習成果作品,不一定能完全對應到將來特定的大學科系學群怎麼辦?
我去看一些高中學校,有位學生從小就對某種昆蟲很有興趣,他的自主學習計畫就研究那個昆蟲,最後他在升學就是報考動植物、昆蟲這一類的科系,這或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不過假設他對昆蟲非常有興趣,結果他跑來報考我們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教授們可能看不出他的興趣跟這個學系的關聯性,可能就不一定會錄取他。
有些學生的學習計畫可能是在國中或是高中某個時期,課堂剛好分配到的題目,我想絕大部分的學生,無論是小論文還是科展的題目,應該都不會剛好符合之後選擇的大學科系。不過我認為審查的重點其實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當他碰到困難,能不能運用學過的基本學能知識來釐清問題,以及能不能科學性、邏輯性的解決問題,因此自主學習的題目方向以及學習成果報告是否對應特定的科系學群,這個問題或許並不需要太擔心。
Q.參加營隊對於申請學校有沒有幫助?本校生機系重視學生參加營隊的學習經驗嗎?
我覺得參加營隊對於申請科系可能有一定的影響,也許因此增強學生報考該學系的動機、或是在準備備審資料時多少幫助你對某個科系更加了解。所以,同學假如對某些學系感興趣,但是對將來實際要學習的內容仍然有疑惑,或許可以藉由參加相關學系的營隊幫助認識大學科系。
不過有些家長或學生會有迷思,以為只要申請資料上寫說有參加營隊就一定可以得到加分。有些學生參加很多營隊只是為了將來的履歷有些經歷可以填,但這樣也只能給人他可能很活躍、參加過很多課外活動的一些印象。
我常提醒同學在準備資料時,不是把一張證書或是一個簡歷放上去就結束,一定要加上相關的文字敘述說明清楚,教授們還是會根據同學的就讀動機、還有是不是真的認識申請的學系、以及學習計畫與生涯規劃等內容來判斷。因此,不一定要選擇用參加營隊的方式強化自己的學習歷程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