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招生專業化活動花絮
|專訪土木工程學系吳清森副教授
大學招生專業化活動花絮
|專訪土木工程學系吳清森副教授
(二) 學習歷程檔案
Q.請問老師您對高中新課綱推動「自主學習」的看法?
所謂的自主學習是要能自發性的針對一個有興趣的項目去求知,絕不是強制去學習
本人認為新課綱自主學習的優點在於部分學生有機會從中找到自己的興趣及方向,出自於真誠地自主學習。於板橋高中觀課過程中,亦可觀察出部分同學姍姍來遲甚至對於該課程興致缺缺。我建議高中端可以用跑班的方式進行,讓學生依自由選填志願的方式去做選擇並非強制規定每個班級都要參加該部定的課程,依照不同屬性進行分類,例如:物理學群、化學學群、數學學群、地球科學學群或生物學群、工程學群等。再依選填結果開設幾門自學課程,相信如此推動自主學習較具意義。倘若,同學是被強迫去參加他並不喜歡的課程或是僅為了補足「學習歷程檔案」,也就與自主學習的意義背道而馳了。
讓學生選擇比較有興趣的領域來學習,優點是協助學生依興趣媒合科系的選擇,結果可能就是變成選系不選校。我們也清楚不可能每一位學生每科成績都很優異,有些學生可能利用選校的方式,進到學校再去做轉系甚至轉學。我覺得這樣不論對高中端、學生個人、或是大學端其實都是損失。因此,藉由高中課程這樣的一個推動方式,或許比較容易讓學生提早認識大學每一領域的面向或是了解系所的特色。
本人通常參加高中端模擬面試或招生活動都會請輔導室給我些許時間進行科系介紹,目的在於導正高中端同學對於本科系的認識。主要原因在於同學們常常將土木系跟建築系的學習面向混為一談。該科系介紹的目的並非完全為了招生而是希望讓學生真正瞭解「土木系到底在學什麼?」、「土木系比較著重哪些學科?」、「土木系的分類?」、「就業面向?」等,協助高中同學對大學科系有先備的認識。
Q.本校土木系給高中生的「學習準備建議方向」參採「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等,您覺得高中生三年可以怎麼準備學習歷程檔案?貴系希望招收哪些特質的高中生?
多元表現內容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學習過程中的反思及反饋
本人目前較為擔心在城鄉差距或資源不對等的情況下,家庭社經背景較為弱勢或本身學習能力比較不佳的學生,並無法提出完整的學習歷程檔案。貧富不均造成的差異,較為富裕的家庭通常階級會一再複製,弱勢者卻永遠無法翻身,這是令我相當擔憂的。因此,本系進行招生內容討論時,招生委員一致認為「要多重視多元表現裡面的反饋,不要太在意多元表現的數量」。
近年的多次面試經驗常見到部分私校或是家庭社經地位較高的同學,申請資料中多提及參加國外的研習營或甚至到國外去進行社會服務工作,多數學生認為多元表現項目眾多且習歷程檔案內容豐富較容易迎合面試教授們的胃口。我想,這答案是否定的。幾次的面談經驗,每當詢問同學在臺灣做過哪些社會服務?參與過那些社會活動?或是為什麼選擇到國外做?多數同學皆啞口無言。所以,本人認為在審視學習歷程檔案的時候應該重視學生的學習反思,也就是要去了解學生從裡面到底獲得了什麼?舉例來說:若同學不是以一昧敷衍的態度去執行多元表現內容,有想法並反思的同學,面試時的回應及深度必定到位;若是僅將參與活動做為打發時間的同學,多數皆無法應答。
物理、數學單科成績表現好的同學,同樣能獲得教授們的青睞
本系在招生的面向並非一昧地依照學測的成績進行評量。倘若該考生於學測成績與數學、物理甚至任何語言檢定擇一表現優異者,皆會擇優考慮。當然,本系審查委員也會參考學生的在校組排名,如果單一相關科目組排名不錯,我們會認為該生在此學科的學習是較有興趣或較有成效的。
鼓勵學生們多參加服務性活動,強化團隊合作與領導能力
就多元表現而言,經常看到學生會以照片的方式呈現,我們會建議申請資料中應該再加註一小段活動過程的敘述。曾經於申請資料中看過考生分享其高中時期所參與的活動,雖然活動相片錦集並不豐富,但該生將活動內容的始末敘述甚為清楚並分享從中得到什麼重要的啟發,本人就會給予較高的評價。另外,由於土木系的專業領域分類稍微廣泛,且多數高中生並無法於該階段參加土木相關的活動,本人鼓勵同學可以多參加服務性活動,對學習人際互動、溝通表達、團隊合作以及領導能力應該所有幫助。
Q.高中生提出的自主學習內容一定要和未來升學申請的學系有關嗎?「學習歷程檔案」或「自主學習計畫與成果」的形式有沒有特別要求?一定要做成「小論文」、「科展式報告」才是好的自主學習成果?
學習歷程檔案的形式並沒有特別要求,並非與申請的科系有完全的正相關性,重要的是透過學習歷程瞭解自己的興趣並強調出自己的優勢為何。
自主學習計畫與成果的形式並沒有特別要求。我認為學生在準備學習歷程檔案時,應能強調自身的優勢並非完全取決於在校成績。從學生參與過的相關活動或是校內外競賽,這些過程皆可於多元表現中呈現。近年,曾在面試時看過幾位同校的學生繳交的大同小異的成果報告且三兩好友都同時申請同一個學系。我們會利用面試進一步提問:你科展或是小論文負責哪些項目?付出的百分比是多少?倘若該同學付出的百分比是相當高的,該考生必定可以侃侃而談;若付出鮮少,通常表現都很心虛也說不出什麼內容。
多數高中生面臨的問題都是:到底哪個科系適合我?這個科系在學什麼?出路為何?徬徨時,就憑藉性向測驗的落點決定報考的科系,往往不清楚該科系的學習內涵與自身的興趣及特質的適切性。我認為自主學習及學習歷程檢視提供高中生一套另類的瞭解自我及探索自我的方式,同時也提供大學端教師們於面試階段了解每位同學的興趣、專長甚至學習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