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生專業化與策略
IR 分析為基礎 :了解生源高中分布,決定最終策略,桃園、台北、新北來源約佔六成 → 招生聚焦「北北桃」。
高中合作:深耕桃園高中為優先、提供銜接課程、108課綱相關課程、協助高中模擬面試(每年約 200 場,集中2–5 月)。
師資投入 :老師多為自願參與,非強制。
👩🏫 申請入學面試作法
面試安排 :面試為六日進行、4 個時段,避免考生志願衝突, 並且幾乎全校老師參與;系主任則負責接待家長,並介紹系所。
家長角色 :中原校友眾多,許多家長為校友 → 增加對學校信任感。
面試特色 :強調適性選才與師生互動,降低「考試氛圍」,營造「選才」情境 ,結束後安排動手實作體驗或學長姐成果展,讓考生有未來方向。
🎓 新生錄取後的關懷與黏著度措施
第一時間關懷:錄取後立即聯絡(打電話通知學生),以「關心」角度溝通,不強留學生。
新生體驗營 :每年 9 月初舉辦 3 天的新生體驗營(非住宿),提升新生對學校的認同感與就學穩定度 。
校園氛圍 :強調「溫馨感」,營造讓學生有歸屬感的校園文化。
📣 招生宣傳與媒體行銷策略
主責單位 :由秘書室公共事務中心負責,廣告時機配合招生流程。
社群平台應用 :主要使用 Facebook、Instagram、LINE。
行銷重點與時間規劃 :每年設計 主視覺(形象主打),持續半年。
1 月:因應學測 → 擬定 2 月招生策略。
2–3 月:招生廣告主力期,密集投放(志願選填前)。
5 月底放榜:再一波廣告,影響填志願 。
7–8 月:以學校形象宣傳為主,強調特色與亮點 。
宣傳內容:打造「學校形象」比單純招生更重要,透過得獎新聞稿與亮點成果(研究、教學、服務)持續曝光,增加學校曝光度 。
📊 審查尺規與分析機制
由招生服務中心 IR 團隊 ,每年產出完整尺規分析報告,提供系所檢視與調整依據。
不以單一分數決定等第,而是多項表現綜合判斷,減少誤判,提高評分鑑別度。
🏫 中原大學與高中端的合作與連結
大學探索 :包含蒞校參訪、升學/學群探索講座 、參與高中舉辦的大學博覽會。
學生增能(課程與營隊): 與高中合作課程,協助學生拓展能力。
教師增能 :為高中教師辦理寒暑假研習,內容包含新科技、新知識,協助融入高中教學,提升教師專業能量。
🏫 高中合作模式說明
合作需求來源 :以高中端主動需求為主,依照策略學校 / 在地生源學校 作為合作評估標準。
經費與補助規範 :若為策略學校,可補助師資與車資,每年最多補助 2 台車,上限 10,000 元。
活動成效評估 :校內自行辦理活動透過滿意度問卷收集回饋 ,至高中支援活動以電話詢問承辦老師對講座或課程的滿意度。
中原大學工業與系統工程學系楊康宏副教授與大家分享招生上的經驗。
🎯 與高中輔導老師及學生的互動策略
提供招生資訊: 與輔導老師互動,能掌握資訊,通常樂意幫忙宣傳。
課程與生涯輔導合作: 透過課程合作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增加對學校的認同感。
👩🏫 高中觀課與交流經驗
觀課的重要性 :認識學生學習狀態,與高中老師建立交流契機。
與高中老師交流方式 :課前、課後時間 → 最佳交流機會;主動提出合作或支持(如課程設計、輔導建議)。
個人投入經驗 :主動「自救心態」,認為「沒有學生,就沒有工作」,因此積極參與招生活動,不一定是學校指派,更多是個人熱情推動。
國立宜蘭大學環境工程學系 張章堂主任、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 李一泓老師、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 鍾智昕主任提出相關問題,進行分享交流。(由左至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