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 立 緣 由
劉故教授業經,字易之,民國3年3月1日出生於廣西武宣,自幼即聰穎過人,酷好讀書,此習慣終其一生孜孜不倦,而未有稍改;對植物分類學極為專注,並作為一生之志業,在廣西大學林學系攻讀時,即隨林渭訪教授赴大藤徭山及柳江縣各地調查森林、採集標本。民國30年自廣西大學畢業後,繼追隨林渭訪博士,任職於福建省農林研究所,研究樹木分類及林木繁殖,並應用試驗技術於育苗試驗。36年林渭訪博士來臺接掌臺灣省林業試驗所,遂力邀劉教授前來協助,從事林業及樹木分類研究。40年旋受聘於國立中興大學前身-臺灣省立農學院,迄民國76年退休。
劉故教授一生貢獻於臺灣植物分類之研究與人才培育,目前臺灣主要之分類學者殆直接或間接受其薰冶,蔚為臺灣光復後分類研究之另一高峰,並奠下臺灣爾後分類研究之重要基石,而所培育之人才更成為臺灣森林植物研究之中堅。
劉故教授卅餘年杏壇教化,畢生致力於植物分類、育林等之研究,望重士林、享譽寰宇。為方便莘莘學子,更為“科學中文化”盡一點心力,決心將多年之研究成果撰寫成教科書,乃博覽群書,葦編三絕,先後完成《樹木學》、《臺灣木本植物誌》、《臺灣樹木誌》、《臺灣樹木彩色圖鑑》、《育林學各論》等巨著。尤其《臺灣木本植物誌》於1972年甫經出版,便深獲各界之佳評,當年9月,日本植物分類學家山崎敬氏更於《日本植物研究雜誌》47卷給予極大之肯定,認為該書不僅集金平亮三、李惠林及劉棠瑞諸氏著作之大成,且有精闢獨見,乃研究臺灣樹木分類之絕佳典籍。
劉故教授不但著作等身,桃李遍布,成為臺灣林業經營之中堅,同時其本身亦長於林業經營,1962年受時任中興大學校長湯惠蓀博士器重,出掌實驗林管理處,時財政極為拮据,然劉故教授在不數年間,便將所轄之能高林場(後為紀念湯故校長,更名為惠蓀林場)、新化林場經營得有聲有色,奠定日後兩林場發展之宏基;旋踵復接掌農學院,民國60年復榮任教務長乙職,襄助羅雲平校長,使中興大學得躋身為影響臺灣農林政策最重要之高等學府。劉故教授本著身教、言教,受其益之學生及各界人士無數,古人云:「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考劉故教授一生可以盡括矣。
哲人雖遠,唯門生子弟迄今猶緬懷不已,為感念 恩師之教誨,乃思如何發揚與賡續恩師之精神,十餘年來默默從事了許多工作。在這些學生中,最重要者如:
呂福原教授,中興大學森林學系53年班畢業,獲得臺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碩士後,旋任教於嘉義大學,終身從事植物分類學、森林生態學,以及商用木材等之研究,直至98年退休,為臺灣最具權威之植物分類學者之一。最近完成之、《金門植物誌》更是曠古鉅作。
歐辰雄教授,中興大學森林學系55年班畢業,旋任教於中興大學森林學系,俟後取得碩士學位、博士學位,直至95年退休,為臺灣最具權威之分類學者之一。
祁豫生董事長,中興大學農教學系森林組56年班畢業,旋任教於高職,後投入企業界,經營有成,88年慨然捐助資金,結合呂福原教授、歐辰雄教授、陳運造研究員等將劉故教授業經生前所編著之《臺灣木本植物誌》以12年之時間重新編修,出版《臺灣樹木圖誌》共三卷,並於1995年起在北京林業大學設立「劉業經教授獎勵基金」。
陳運造研究員,中興大學農教學系園藝組56年班畢業,對於花草樹木情有獨鍾,曾先後任職於植物保護中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等,著有《臺灣野生觀賞花木》、《園藝學總論》、《園藝植物大名典》(合著)、《野生觀賞花木》、《臺灣樹木圖誌》(合著) 、《苗栗地區重要外入侵植物圖鑑》等…等。
民國100年8月1日祁董事長豫生招待一群同為植物分類研究愛好者,參訪印尼之一些重要植物園,8月6日於雅加達聚會時,探討如何使劉故教授之精神,以及相關之工作得以永續,經集思廣益後認有成立永久組織之必要,乃為本協會成立之緣由。返臺後,大家分頭進行,使各項工作均能炯然有序地推展,方使本協會得以順利誕生。
劉故教授業經之影響遍及兩岸三地華人地區,為表彰其精神及影響,故採用"中華"兩字;"易之"則為劉故教授之字,用以表彰本協會飲水思源之意,而"森林植物研究"則為劉故教授畢生之志業,亦為協會成立後擬涉獵之專門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