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多元智能永續校園建置計畫」在經過2016~2019年的四年建設後,智慧照明管理、智慧用電管理、智慧安全管理、智慧場域服務、智慧軟體服務等五大方向皆發展出相當規模。
系統建置規劃均要求必須提出API開放規格,以便需要跨系統交換的資訊能以程式自動化處理,並且要求資料交換應以通用的XML或JSON標準格式進行。在此一規劃下,透過標準的Data Exchange及API Exchange,就能將五大系統有效整合成一個數位生態系統(Digital Ecosystem)。
2016年總務處建置「車牌辨識通行系統」後,計資中心立即將使用資訊同步於「興大校園APP」呈現,並於2017年即開發出「年度通行費系統」、「洽公車輛系統」兩個配套系統。2019年開發「電子邀請系統」基於強化交通指引目的再進一步整合前述系統,以及同樣與2019年開發的「智慧停車導引系統」加以整合,使用者透過「興大校園APP」就能取得這些系統的服務與資訊。
2016~2019年建置「教室智能節電空間管理系統」,共計將20間教室納入智能節電空間管理系統。開發初期就介接既有的「課務資訊系統」及「RFID卡證門禁系統」,依據課表管控教室用電及門禁。後續建設也對系統功能持續擴充,除了原有的空間供電與課表連動等相關功能,更強化系統的權限分權管理,以及強化系統控制參數的獨立設定,建構單一後台的管理系統,支援全校性使用。下個階段將開發「教室預約管理系統」納管全校各大樓的教室借用,也會進一步與「教室智能節電空間管理系統」整合,使用者透過「興大校園APP」就能取得這些系統的服務與資訊。
2016年建置「空氣品質監測系統」,將校園內健康步道的空氣品質資訊透過API即時介接至「興大校園APP」呈現。2019年建置「宿舍洗衣機物聯網智慧管理系統」,將洗衣機結合物聯網智慧管理,提供住宿學生一個可隨時隨地查詢洗衣設施使用狀態的管道,全面提升校園生活環境品質,使用者當然也能透過「興大校園APP」取得系統的服務與資訊。
2016年建置「安興御守APP」,在校師生與民眾可利用定位功能即時求援,通報至校安中心與駐警隊的「校園安全後端管理系統」,達到無所不在的校園安全網。2017年基於「iEN智慧節能服務平台」開放API,介接路燈狀態呈現於「安興御守APP」成為夜歸參考的安全資訊。2017~2019年建置新一代的「雲端智慧監視系統」及2019年開發的「聲音攝影機監測系統」,兩系統通報訊息,下個階段將以其開放API,進一步將通報訊息介接至校安後端管理系統。
2016年建置「安興御守APP」,在校師生與民眾可利用定位功能即時求援,通報至校安中心與駐警隊的「校園安全後端管理系統」,達到無所不在的校園安全網。
2019年開發的「聲音攝影機監測系統」,警示通報訊息也會透過API介接至後端管理系統,透過行動裝置通報校安人員。
2017~2019年建置新一代的「雲端智慧監視系統」,採AI人工智慧辨識警戒做即時事件通知及手機推播通知。2018年AI人工智慧辨識增加行人重識別(Person Re-ID)技術於同一攝影機,提升成為「校園犯罪預警系統」。2019年AI核心演算法再進化成Person-Re ID衍伸至跨攝影機間的判讀,進一步提升成為「智慧化疑犯追蹤系統」。下個階段將以其開放API,進一步將通報訊息介接至校安後端管理系統。
本校重視的視障友善服務,2017年在藝術中心設置視障友善導覽服務APP,2019年更進一步開發出LINE Bot服務模式。
2016~2019年建置「iEN智慧節能服務平台」,從一開始規劃就考慮到各種能源管理應整合於單一系統,納入了2016~2017年建置的「智慧路燈管理」、2016~2017年建置的「智慧用電管理」、2018~2019年建置的「智慧水錶管理」、2019年建置的「蓄水塔用電管理」。
2016、2017、2019年建置「圖書館智能節電空間管理系統」,從一開始規劃就考慮到圖書館內各種空間的預約及節電管理應整合於單一系統,納入了2016年建置的「自主學習空間管理」、2017年建置的「自習區席位預約管理」、2019年將建置的「電腦區預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