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逛逛」走讀興大校園,湖邊觀察動植物生態、超過百年的歷史變遷、綠意盎然校園與河岸、開放的運動休閒場域。而且,裡面還有超過130張寶貴的舊照片與歷史情境插畫,以Google街景疊圖展現今昔對照。

1:中興湖周邊逛逛

湖邊觀察動植物生態,讓生命科學系劉思謙老師的解說內容帶你有對生態現象有更多認識,另外也有還原中興湖的開墾情境,有興趣不妨實際走一趟看看。

2:往新舊校門路線

校區東側有最豐富的校史故事,超過百年的歷史變遷,透過寶貴的舊照片與歷史情境插畫,以Google街景疊圖展現今昔對照,來一趟校園走讀深入認識

3:往綠川方向路線

綠意盎然校園與河岸,奠基於1972年羅雲平校長「校園植物園化」理念,讓校園有豐富的動植物生態,再加上緊鄰綠川整治後成為舒適的休閒空間。

4:往康橋方向路線

開放的運動休閒場域,20面籃球場被球友號稱為台中籃球競技場,興大康堤有林蔭休憩步道、四季花草、河畔景觀、景致宜人,是休閒運動的好去處

點選路線後會出現學校地圖,地圖上的建築物使用3D立體方式呈現,並且可以調整觀看角度讓自己更清楚位置關係。

當時校園內是如何開闢中興湖、南園、雙池等,以及那些已經拆除的建築物,可以從寶貴的舊照片及歷史情境插畫還原當時場景,讓我們可以更具體認識校園內的各項建設與歷史變遷,這邊我們挑選幾個較具特色的內容做個介紹。

「中興湖」的開墾

「南園」在哪裡?

「雙池」在哪裡?

「中興湖」的開墾

中興湖開挖的過程無照片記錄,特別繪製插畫呈現當時場景。中興湖最初是在1997年的時候,學生用工讀或義務的名義,測量、運土、平土、填土、打木樁、以及在地圖周圍灑上石灰等工作,努力挖出一座湖。

「南園」在哪裡?

1978年,由於法商學院確定不遷回臺中,原預定地由師生共同開闢為造景庭園「南園」。南園正中央是一座大理石推砌的小山,小山上雜以花草、藤蔓,周圍在圍繞一圈人行步道,而入口處兩側聳立著欖仁樹,往內延伸的人行道旁則是排成的小灌木延伸到正中央的大理石小山

「雙池」在哪裡?

雙池原為農藝系的魚池,基於休閒遊憩的需求在擴大挖掘整理成環境清幽、柳樹為楊的湖景。後來忠明南路地下道挖出的土方將雙池填平,改成現在的溫室區,而原路口的石碑則移存至校史室。

舊行政大樓」的風貌

田徑場」裡面有宿舍?

「人文大樓」的變遷

舊行政大樓」的風貌

1944年的時候興建稱為「本館」的行政大樓(現已興建成國農大樓),1980年的時候因舊行政大樓的外側爬滿常春藤,且因空間不敷使用,部分行政單位遷移至其他棟辦公而拆除興建成國農大樓

田徑場」裡面有宿舍?

1972年開始進行土地徵收,田徑場範圍內有一家民間公司新建房屋36戶亦屬徵收範圍,經收購並增設公共設施後名為興大七村,分配給同仁居住。1980年,拆除興大七村,進行田徑場的興建。

人文大樓」的變遷

1974年興建弘道樓,該棟大樓1976年完工,並作為文學院專屬的大樓,當時中文系、外文系與歷史系系辦皆設於該大樓內。後來規劃改建新大樓時,文學院所有單位暫移至綜合教學大樓。到了2015年新建人文大樓並正式啟用,文學院系所從綜合教學大樓遷回。

椰林大道」遇見高希均

榕樹與大葉桉生態現象

樟樹(根際萌櫱)生態現象

椰林大道」遇見高希均

1957年,高希均(左二)就讀本校時,大三與同學在椰林大道上合影。

榕樹與大葉桉生態現象

在校園中附生植物,最明顯的是榕樹的果實:榕樹果實被鳥類食用後又排泄出來,落到其他樹上發芽,然後慢慢的把根長到地上,當榕樹的根從樹幹上落到地上之後,就會長得相當快,甚至將原來的附生植物包覆,最後會將附主套死,我們稱這類的榕樹叫做絞殺植物。在文學院前面的停車場,經過多年榕樹的附鑿,有一些大葉桉已經被纏繞至死,另有一些還殘存著的尤加利的植株,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生態的現象。

「樟樹(根際萌櫱) 」生態現象

生命科學大樓前的樟樹,同時會有兩種小苗,一種是從根部長出來的個體(根際萌櫱),但也有種子萌發的小苗。

在生物的生存環境中,因環境的不同,在繁殖的時候便採取不同的生殖的策略:一般常態在周遭環境沒有障礙、競爭者,此時的生物採取策略就是盡快成熟,盡量繁殖出更多子代,我們稱這樣的繁殖策略為R策略。若周遭的環境競爭者眾,既有樹冠佔據陽光,根系也占據了土盤,沒有剩餘的空間,就算生出大量的子代也沒有生存的機會,這樣的生存環境已經達到了環境承載量,此時植物常常會採取無性生殖的策略,在它根部萌櫱出來,長出新的個體,等待周遭其他的個體死亡,這樣的生殖策略稱為K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