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平等小旅行─女性文化地景

       地景(landscape),從字義上來看是指地表上視覺可見的有形景物,也就是所謂的「景觀」。但在許多文化工作者的努力之下,地景一詞已經突破傳統地理學上的意涵,轉而加入如人文、社會、風俗等元素,形成「文化地景」。這一期的二重知音,小編老師要帶著同學認識全台灣的「女性文化地景」。

當你在一個城市中旅行時,應該不難看見以「男性視域」為主題而規劃的空間或圖騰,例如離我們很近的中正紀念堂、國父紀念館、淡水河畔的馬偕醫生雕像、台北市的羅斯福路等等。

但其實,在我們的城市中,還是可以找得到紀錄女性事蹟和歷史的「女性文化地景」。請跟著小編老師的文字,逛遍全台灣的女性地景,一起用女性的視角、同時也是性別平等的視野,來發現城市中最美麗、溫柔且堅韌的風景,女路啟航GO!

第一站─蔡瑞月舞蹈研究社

       蔡瑞月女士1921年出生於府城台南,是台灣舞蹈界的重要先驅。二次戰後先在家鄉台南創立她的第一個舞蹈社,後因政治因素牽連被迫與大陸詩人夫婿分離,在綠島服刑三年,直至1953年才又在台北市中山北路開設她的第二個舞蹈社─蔡瑞月舞蹈研究社,成為戒嚴年代年輕人學習舞蹈重要基地,也培育出無數台灣的舞蹈人才。

蔡瑞月舞蹈社曾因捷運建設差點被拆遷,也曾在1999年遭人縱火嚴重毀損,2005年重建後浴火重生,並以蔡瑞月女士的舞蹈創作─「牢獄與玫瑰」為靈感,將研究社自喻為「玫瑰古蹟」,企圖讓人們感受到即使在困境與磨難中仍然生生不息的愛。

★地景地標:浴火重生的鳳凰

★設計理念:這是一個色彩鮮艷又彷若有生命的鋼板雕塑作品,娓娓道出蔡瑞月女士曼妙靈動的舞姿、源源不絕的創作力、對藝術的堅持,以及堅毅不向命運低頭的性格。

★地景位置: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46巷內

第二站─淡水女學堂

        1884年,馬偕博士有感於當時的臺灣並不重視女子教育,因此與台灣籍妻子張聰明女士在淡水創辦了全台女子首學─「淡水女學堂」。創立之初雖是為了培訓女性傳道人員,但因學堂不僅學雜費全免,還提供膳宿,更讓女孩們在這裡習字識字或其他技能,所以也從此改寫台灣女孩的命運,成為全台女子首學。當時甚至還能在學堂內看到媽媽帶著孩子一起學習的有趣畫面。         

       淡水女學堂一路培育出許多傑出台灣女性,譬如第一位女性西醫蔡阿信女是,她先在淡水女學堂學習,之後遠赴日本進修醫學課程,學成回到台灣在台中創設「清信產婆講習所」,在十年間培育出近五百個助產士,幫助無數女性平安度過生產的難關。

★地景地標設計藝術家:吳瑪悧

★設計理念:圓框中間可以看到一個象形的「女」字,象徵女人也能撐起一方天地,而這也是女學堂創立之初的冀望。圓框外的曲線代表海浪,除了描述學堂的位置是面對淡水河出海口之外,也意指女性可以是被海浪包圍的島嶼,更可以是推動時代轉變的巨輪。

★地景位置:台北縣淡水鎮真理街26(淡江中學)

更多女性地景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