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幸福微電影

走揣水餅的人情味

為了追尋水餅的源頭,長興國小學生周子馨、嚴泓淳、郭旻宜、程泱錤、許燁綾、黃義德在宋幸眞、郭綺文、陳文凱老師的指導下,先到土庫傳承三代的土庫餅店學習尋找答案,訪問土庫餅店第一代老師傅徐水文說:「村莊裡有人生男丁,就要擔水餅分享給其他人,這叫做福份」,於是孩子展開尋找擔水餅之旅,最後終於找到土庫聖天宮仍保有擔水餅習俗,聖天宮的前爐主郭春長說:「以前土庫這帶曾有間土地公廟在農田中間,而以前的土地公是收穫之神,只要家裡有生男丁就要到田裡面去祭拜,感謝土地公的保佑。」久而久之形成土庫、大宅和許厝這三個聚落就形成了擔水餅的習俗,讓這水餅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課程中除了讓學生了解「擔水餅」的流程、知道福份的意涵,更參與了「擔水餅」,用「扁擔」實際體驗「擔」著傳承百餘年的人情味,對於社區的傳承十分的有意義,這些歷程透過拍攝紀錄片的方式,讓學生說事實、敘情感來分享這段家鄉的人情味給其他人知道,

拯救大象溜滑梯

小朋友之所以會關注校園一角封閉多年的大象溜滑梯,其實是一個偶然。陳文凱老師開設了一門數位攝影課程,指導小朋友為大象溜滑梯拍照,藉此引發學生對於校園歷史建物的關注與觀察。攝影過程中小朋友發出疑問:為什麼溜滑梯修好了卻不能開放?這群五年級的小朋友開始思考,推測應該是安全問題所導致,因此展開了一系列的解決策略:先透過平板電腦查詢兒童遊戲場的規範;帶著米尺和測距儀實地測量護欄的高度,再利用已經學會的數學概念-相似三角形,將實際測量值等比例縮小後再用量角器量出角度,比對得知目前護欄高度不符合安全規範。找出問題後,小朋友決定帶著測量結果和自行設計的護欄樣式,向校長提案請求改善,讓長興的小朋友可以早日在大象溜滑梯玩耍。

在一系列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小朋友也拜訪了贊助大象溜滑梯修繕工程的資深校友黃英傑。黃英傑表示,家裡三代都是長興人,對長興國小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希望修好大象溜滑梯可以讓更多長興的孩子留下美好的童年回憶。參與這個解決方案設計的學生黃奕夫則說:「大象溜滑梯曾是很多人的兒時玩伴,之後它休息了一陣子。很高興這次可以藉由自己的行動,讓更多長興小朋友乘著大象溜滑梯,朝向夢想前進,也可以和爸媽有著相同的快樂回憶。」

這群小朋友也去翻找從前的長興畢業紀念冊,發現早年大象溜滑梯確實是很多長興人的玩伴,畢業前總會在它上面留影合照。學生黃柏勛說,他以後也要拍一張屬於自己的大象溜滑梯。

失落的紅磚

座落在土庫巷弄間的磚廠,是個夕陽工業,沒有傳承,只有延續,延續一份感情,延續一份承擔,帶著孩子探索這要被遺忘的產業,走入鄉間小道,體驗自己社區的美、了解社區的興衰,期待能傳承與延續這份快要消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