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健康的個人發展,成為充滿自信、理性和富責任感的公民。
認識自己在家庭和社會所擔當的角色及應履行的責任,並關注本身的福祉。
培養對國民身份的認同感,並致力貢獻國家和世界。
培養對自然及科技世界的興趣和好奇心,關心科學與科技發展對社會的影響。
關心及愛護周遭的環境。
了解自己的成長和發育,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尊重自己和別人,並重視和諧的人際關係;
了解身處的社區及香港其他社區的發展、特徵及其將來潛在的轉變;
關心家人、香港社會、中國以至整個世界;
對研習物質世界、能源運用、生物、地球以至宇宙間事物的科學問題產生興趣,並培養探索、探究和尋找有關答案的能力;
對探索科技世界產生興趣及懂得有創意地運用科技活動,以解決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了解科學及科技發展對人類社會和環境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並培養保護環境的責任感。
學習範疇的作用是組織課程內容。常識科課程共有六個學習範疇,其內容衍生自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科學教育與科技教育三個學習領域的學習元素。包括:
1. 健康與生活︰包含有關生理、心理及社群健康的基本知識,幫助學生面對成長與發育,並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2. 人與環境︰引導學生認識大自然,了解人與環境的關係,探討環境的問題,並培養保護環境、關注持續發展的態度。
3. 日常生活中的科學與科技︰涵蓋一些簡單的自然現象,培養學生對科學和科技的好奇心和興趣,並教他們以安全方法應用科學與科技。
4. 社會與公民︰引導學生認識社會及關注社會事務,了解公民的權利和義務,並提高他們的公民意識。
5. 國民身份認同與中華文化︰旨在增加學生對中國歷史、中華民族及文化的興趣,增進對祖國的了解,並提昇他們對國民身份的認同。
6. 了解世界與認識資訊年代︰引導學生認識世界各地不同的人民和文化,關注國際問題,並協助他們面對資訊年代的挑戰。
全方位學習是指為學生提供課室以外的學習經歷。它的理念是,學生在真實環境中學習時,能體驗課堂上不能提供的學習經歷,使學習變得更有效。全方位學習能輔助常識科課程,把學習的範圍擴闊到課室以外,幫助學生把跨學習領域的知識、技能和價值觀綜合運用。透過全方位學習,課室可擴展至社區甚至大自然,學生在真實世界的挑戰中會更積極地學習,自尊感也得以提昇。
以下是本校為各級學生舉辦的户外學習活動:
參觀香港動植物公園
參觀消防局
參觀香港濕地公園
參觀香港科學館
參觀香港太空館
參觀香港終審法院
STEM 教育能讓學生透過運用科學和科技,增強綜合和應用知識與技能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提升他們的創意、創新及解難能力。本校將為同學安排手(實踐)腦(解難)並用的探究活動,使同學在科學、科技及數學範疇建立穩固的知識基礎,並培養他們在二十一世紀所需要的共通能力。
詳情如下:
螢火蟲體驗活動
WE DO 2.0 LEGO
無敵紙飛機
火箭車同樂日
專題研習是課程改革四大關鍵項目之一。專題研習可以分三個階段進行:開始構思的預備階段、進行探究的實施階段和建構知識的總結階段。從教學法的角度來看,專題研習是很好的學習方法,原因如下:
著重啟發意念:讓學生深入探究課題的核心意念和突顯的問題。
有效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促使學生探究和解決問題。
協助提昇學習技巧:能鼓勵學生協作學習和自主地學習,並發展各種探究能力。
提供豐富的學習內容:透過不同的探究方法, 學生取得豐富的學習經歷, 並建構相關知識。
本校設有專題研習周,並訂定「跨學科校本專題研習一覽表」和「專題研習課程大綱」,讓學生有系統地進行學習。
以下是各級的研習主題:
參觀摩士公園
社區遊蹤活動
訪問香港遊客
展示成果
綵排話劇
收集數據
隨著中學通識科的推行,如何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以銜接通識,已成為小學關注的課題。
常識科作為跨學習領域的課程,提供了廣閱的空間,訓練學生思維能力。本校的思維能力訓練手冊包含多樣化的思維策略,包括范氏圖、列表、思維導圖、樹圖、六色思維、六何法、天秤思考法、魚骨圖、九點菱形圖、時間線、流程圖、SCAMPER等。
課程的編排是利用合適的思維策略,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記憶、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創意)、評鑑等思維能力,為學生建立堅實的基礎,以應付日後各方面的挑戰。
以下是本校常識科思維策略的縱向發展:
本校由2017-2018年度參與由香港教育大學主辦的「情尋綠意-創意環保實踐計劃」,讓學生應用所學,解決日常環保問題,並實踐具創意的環保生活。是項計劃於嘉FUN時段進行,同學積極參與,以創意解決日常生活問題。
*** 以上部分資料參考自《小學常識科課程指引(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