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打開電視便接連不斷地看到烏克蘭和俄羅斯戰爭的新聞。不斷地看到因為戰爭需要有人無家可歸、死亡、家園被摧毀,不禁令我感到難過和痛心,而因為近日時常對著這些負面的消息所以我也決定外出走走放鬆一下心情。
當我在街上漫無目的地走了起來,但在這時我的肚卻突然咕嚕地叫起來,而剛好我也看到旺角中心的招牌正在我的頭上方,它好像叫我去似的,所以我便跟著這個招牌去到旺角中心。一進入去便看到各式各樣的商店,有賣衣服、電子器材、小食,場景十分熱鬧。當我走到一條美食街時,這條街兩旁都是買著不同的小食,有不同國家的小食,當然也有香港的懷舊小食,不禁令人垂涎欲滴。之後我便開始我的小型美食之旅,在當中我吃到章魚燒、墨西哥捲餅、長洲小蛋撻、冷麵和雞蛋仔等。只是這一條短短的小巷,便足夠讓我肚餓的感覺一掃而空。而在吃的過程中,我便開始認為在香港生活是一件樂事,因為在香
港首先不會出現人民飢荒的事情,而且我們可以食到本土的懷舊小食,也可以嘗試不同國家的食物,在香港生活難道不是一件樂事嗎?
之後,漫無目的的我便去了最近十分出名的西九龍海濱長廊走走。我一邊走在綠油油的草地上,一邊享受著海風帶給我清爽的感覺,這海風帶著少少海水的鹹味,但並不刺鼻,這些海風像是要把我內心的煩惱帶走一樣,令我感到十分寫意和放鬆。我無拘無束地漫步,觀賞著維港日落兩岸的景色。走著走著,把目光放遠便看到「視覺文化博物館」、「戲曲中心」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看著這些有特色的建築物,確實是一件樂事,因為香港生活節奏急速,壓力十分大,正因為香港有這些具有文化特色的建築物和景點,讓我們可以在假日的時候參觀,放鬆身心。除此之外.也可以從這些景點中學習一些書本上學不到的文化和藝術,所以在香港生活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
時候不早了,我便獨自乘巴士回家。在巴士上層看到日落傾灑在香港的街道上,人來人往,顯得格外耀眼。在我回家的過程中,我看到有一間店舖門前有很多人,所以我便過去看。結果便看到有很多義工正在把一箱箱的飯盒搬上一架架貨車上,當中的義工有老有嫩,大家都有共同一個目標,就是幫助身邊有需要的人。而我也隱隱約約從他們口中聽到這些飯盒是送給獨居老人或流浪者的。過了一會兒,他們已經出發去送飯盒了。身後有一間店舖,它的裝潢並不豪華,只是一間簡簡單單的飯店,但這飯店的價錢,便讓我思考了一會兒。我問那裏的老闆,才知道原來一盒飯的價錢降到這麼低,是因為可以讓在疫情中一些基層人士可以用合理的價錢購買飯盒,獲得一餐溫飽。我聽他的說話後,認為他十分偉大,雖然他不是十分富有,但他也利用他的能力幫助有需要的人,最後我也在他的飯店買了一盒飯。在這時我便看到馬路的對面有人辛勤地清潔著他的「抗疫車」。回到家後,我便開始思考這個世上真的是有英雄嗎?而我也可以十分確實地說是有的,這些英雄的默默地在人間為我們服務。而正正就是有許多這些英雄,令到整個社會變得更加美好,更加有人情味,是一件人間美事。在英雄守護下的香港生活當然是一件樂事。
經過今天後,發現香港有這麼多樂事。而我在短短的一天有發現香港不少的樂事,不論是飲食、文化或社會中的人情味,都能體驗香港獅子山下的精神。而正正因為我們有這麼多快樂的事,所以我們要更加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富強是什麼?是否只限包括於財富充裕及力量強大?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掠奪大量大中華的文物,香港被割讓,九龍被租借出去。日本侵華,八年抗戰,千千萬萬的國民,在戰爭中被殺害,家園盡毀。這都是國力太弱所致,所以我們的國家,必須強大起來,才不會被人欺負。要成為一個富強的國家。首要的就是 要國民團結,以國家為中心。
首先,政治方面,必須鞏固周邊國家的睦鄰關像,深化彼此的互信基礎,加強國與國之間的交往。在國際間有絕對的話語權。現今中國推行一帶一路,正符合以上的論點。還在建設上把鄰國之間的距離縮短,使彼此在經濟上達到互惠互利的作用。更促進國民在貿易上向多方面發展。例如:農業,畜牧業,資訊業、金融業 及工業,甚至旅遊業。不但可令國庫稅收增加,國民的工作和生活穩定,達至小康,家家安居樂業。
其次,軍事方面, 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所以必須加強國防建設。海事防禦上,增加般母和軍艦的數目,培訓更多的海軍人材,提升海上的戰鬥能力。空中防禦上,提升戰機的科技裝備,增強戰鬥能力 並培訓更多的飛行人員。陸軍防禦上,軍隊內必須提高軍隊對科技的知識培訓,增強他們科技實戰的能力。發提升科技武器的質量及性能。
接著,太空科技方面,需要培育大量的太空人員,發展太空科技,發展太空事業,探究太空資源。這也是現今到強競爭的項目,擁有大量精良的軍事裝備和軍事人材,才可防備敵人的侵略和壓迫。
最後,一個富強的國家,不單國庫要強,軍事要強,在文化方面我們亦要展現自己。中國是有五千年文化歷史的國家,為禮儀之邦,受人尊重。除了自己的文化外,亦要學習別人的文化,尊重別國的文化。這一切,都必須由教育做起,自幼培育、灌輸正能量的人生觀,不只在書本上,行為上,甚至人與人的交往上,都要有强大而正確的思考力。
人材是國家的命脈,也是現今世界列強所競逐的資源。無論是領導人材、經濟人材、醫學人材或科技人材,都須從小培育,所以一定要在教育上做好準備,才可構建成一個富強的國家。
看着電視一則又一則有關疫情的新聞,政府呼籲市民不要常出外,正當我很苦悶時,叮!叮!叮!電話中的相簿發聲了。我一按下,低頭一想,這是在幾年前去長洲的美好回憶,令我回想香港的樂事⋯⋯
記得那時,第一次去長洲給我的感覺是很樸素,有很多自然景觀。我最喜歡是這裏生活節奏緩慢、遠離繁囂,不像香港其他市區生活節奏快和做事急速。長洲又有大量樹木,空氣質素好。
到了一間餐廳,我仰頭一看,這間餐廳不僅有名人到訪,還有餐廳老闆與長者拍下的「送暖行動」的照片。我好奇一問老闆,他說自己只是為社會上的弱勢社群,略盡綿力。每次見到弱勢社群由衷的微笑,就會很開心。正所謂「助人為快樂之本」令我明白這間餐廳滲透着濃厚的人情味及看得出老闆是一位善心人。
走到長長的街道,旁邊都是滿滿的熟食攤檔,香噴噴的魚蛋味在我面前吹過。我買了一串魚蛋,這兩粒魚蛋很大。我吃進口裏,心裏一股暖意徘徊着,我口裏吃着大魚蛋,凝望着蔚藍的海面再仰頭看這藍天白雲,這粒魚蛋不僅是好吃還載着這片美景,真讓人一試難忘。
停留了一會兒,我和家人都放慢腳步地走到張保仔洞,有一位和藹可親且帶着微笑的導賞姨姨熱心地介紹張保仔洞的歷史給我們聽。我聽得津津有味,她還解釋這裏的地質形貌,是由不同岩石組成的。我往前進入張保仔洞,同時聽到一股強大的海浪聲,繼續前進時發覺我已經走到盡頭,我只好回頭走出來。可是那強大的海浪聲依然徘徊着我耳邊。我們還在張保仔洞拍了一張大合照,這次探險經歷讓我感到很新奇和快樂,滿足了我一顆好奇之心。
看回這張大合照,滿滿的美好回憶仍記憶猶新,我深信疫情終有一天會消失,長洲之旅令我十分留戀。原來香港令我生活得很快樂。
香港經過兩年的疫情生活,香港生活有所改變。本來暑假是我和家人去旅行,結果連續兩年都無法實行,而且出街要戴口罩和少做運動,今到我感到苦悶。
我每年都會去東京迪士尼公園,因為疫情下,今年去香港迪士尼公園和迪欣湖,發現原來裏面都有很多好玩的機動遊戲,而且空氣清新,風景美麗,令人樂而忘返,原來香港有很多好的事物和地方,亚視我沒有發現的。在疫情下,經濟不好,有很多失業人士,收人受到影響,有此商人發起平價二十元的三餸飯,甚至有些慈善團體免費給有需要人士的飯盒。有些人感染肺炎後,就需要家居隔離,因他們不可以外出,所以有一些義工團體,組織去幫忙買物資和送飯。有低收人人土,因為需要戴口罩和做快速檢測,增加他們經濟負擔,有很多人將自己多餘的物資,贈送給他們。這些事情圍繞着我身邊不斷發生,令我覺得感動,幫助别人是一件愉快的事,每個人都做舉手之勞的事,香港就是一個人情味豐富的社會。
我在網上搜尋到長洲,發現有很多不同地道美食,於是我和家人去長洲一日遊。我們山碼頭出發,經過一間老字號的魚蛋店,它的必食招牌大魚蛋,非常鮮味又夠彈牙,可能他用新鮮魚肉和傅統手法製造。另外他的即食即炸魚肉釀豆卜,我很喜歡。我向前行就骏現一間咖啡店,那裏有少見椰皇冰滴咖啡,非常美味。我行回碼頭就發現一間餅店,有小蛋撻、小椰撻和平安包,令人饞涎欲滴。再行前,發現一間甜品店,有芒果糯米糍、泰式芒果糯米飯和台式三色芋圓,都令人垂涎三尺。最後,我就到海鮮街,一邊欣賞海景,一邊品嘗地道海鮮的滋味,令我感到美食可以使人心情舒暢,減輕生活壓力。
香港有很多新景點,我今天去了西九龍長廊,它位於西九文化區,是煩囂都市的一片淨土。我沿着海傍一面踏單車,一面欣賞優美的景色和吹着舒適的海風。中午,我們在公園草地上野餐,直至斜陽西沉,月明星稀,享受了一整日。我感到很舒服,這是一個令人放鬆的好地方。
最後,因疫情令我發現在香港有很多快樂的事,如人情味、美食和美景,使我對這個地方有了更多的歸屬感,也令我更快樂。
高聳入雲的大廈之間,車子在夾縫中穿梭,地鐵如怪物吼叫般迅速往來——似乎這座城市不太有感情呢。特別在疫情下,人與人交流減少,口罩覆蓋著表情,讓整座城市更顯蒼老。香港真的這麼冷漠嗎?沒有快樂嗎?
對於城市來說,它的生命力和快樂來自包容與多元。這在中西合璧的香港俯拾皆是。
窗外景色熱到模糊,但有朋自遠方來,還是不好意思拒絕的。我離開那冰涼而沉悶的冷氣房,試圖在這看似死氣沉沉的城市中找到一點樂子。他竟然帶我到這麼平凡的地方——九龍城。(我還以為他會帶我到藝術館看展覽、到旺角購物呢)這個帶著濃濃舊區味道的地方,霓虹燈牌訴說著這裡曾經的熱鬧。這裡沒有慢慢遊走在城市的電車,又沒有新建有趣的大型商場,倒是還樹立著幾堵舊牆記錄著遙遠的某段歷史、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園林如今成了老人下棋搖扇的地方。我們在殘舊的街道穿插,找到一間義香荳品,破舊的外表真的不太討喜。這裡的豆花、杏仁糊沙沙的,豆味甚濃,一問才知道店主已經是第三代傳人了。在工業化的洪流下,他們仍堅持人手製作,這讓我頓時對這舊區多了一分敬意——古代建築、民間手工、堅韌精神,讓我感到親切而振奮,這是我們無法割捨的根。
離開了甜品店,映入眼簾的是一間間泰國雜貨店,有的賣香料,有的賣日常生活,更有的賣泰式小食,自成一個「小泰國」。不只泰國人會購買他們的貨品,本地人也去購買,甚至已經成為熟客與店主談論不同的大小事。他們鮮艷的花環、色彩豐富的香料、古銅色的佛像,遙遙地跟賣茶粿的老店對望,它們竟跟這有著歷史滄桑感的舊城意外的夾。基督教教會與製造佛像雕像的店就在同一個地區,琳瑯滿目、五花八門的中西日韓泰印餐廳,叫我感嘆香港真的一個充滿包容與多元化的城市。香港都不是這麼沒有情感吧!
天色已晚,街燈亮起,霓虹燈下的九龍城五光十色,與早上的殘舊截然不同。夜裡一名老婆婆推著一車紙皮,如一隻笨重巨大的獸。不料手推車突然翻側,紙皮如撲克牌散落一地。老婆婆表情依舊,彷彿早已麻木這種勞累的日子。我們上前去幫忙,把一張一張紙皮執拾起來,不曾想執拾紙皮的人越來越多,很快就把所有紙皮重新堆疊起來捆好。「多謝你哋!」簡單而沙啞的感激之聲,就像打開一個塵封的小故事老。婆婆再次踏上推紙皮的路,幫忙的人群旋即散去。其實香港人不是冷漠,只是不會輕易展現出來。內斂、低調,叫人想起「君子如玉,溫潤而澤」這句話。
新舊文化和人情的包容和多元,令這個城市更可快樂、美好。許多人因工作繁忙和急促生活,不太常表現關愛包容,或許他們需要剝開工作壓力,才懂得在幫助別人上再次獲得快樂。九龍城的快樂簡樸,帶著重重的情懷和歷史淵源,就像千層蛋糕,看似普通,吃下時帶給我們多重的口感。只希望香港這種快樂能夠一直傳承下去。
雨過後終於迎來天晴。我收拾自己拿着母親準備的禮物去找老闆娘赴約了。終於天晴了,但路上仍然是一片狼藉,散落的樹枝樹葉,還未乾透的地面,都在訴說昨天暴雨的凶狠。這也不禁讓我想起昨天自己的慘狀。
課室外的天像是人為控制一樣,說黑就黑。放學時,飯堂裏堆滿了人,都想等雨小一點再走。不過,我看這凶狠的雨好像沒有回家的跡象,便先走為敬。我一出門便小心翼翼的,生怕被可惡的雨水淋濕。可是沒有用處,被淋濕後,我有些放飛自我的意思,不再小心水坑,反而大步向前方走去。雨太大了,我壓低雨傘,試圖把身子縮小,想避免頑劣的雨水沾濕我的上衣,但都是無用之功。
當我再把雨傘抬高時,我已到了一個陌生的小巷。我回頭看,很好!後路我全不認識,我眺望小巷深處,發現一間小店正打算關門。我連忙跑過去,還大叫道:「等等!請先別關門!」我不禁一陣喘息,然後問:「你好,請問花田路十號怎樣走?」她說:「我知道怎麼走,但馬上天黑了,還下着大雨,很危險,你要不先進我的店裏被避雨,之後再走?」我說:「好!」
店裏像是開了暖氣一樣,身上的衣服雖然仍是濕透的,但身體卻不在顫抖了。這是有道不識時務的聲音出現了——我肚子的叫聲,我的臉瞬間紅透了,像一塊火紅滾燙的烙鐵,我連續把頭低下。她說:「餓了吧!要先吃點東西嗎?」我低着頭,輕輕地說:「我想吃這個。」很快,一份經典的韓式炸雞就出現在我的面前,這炸雞比我之前吃過的炸雞都好得多,網上卻找不到半點資料,果然美食都在深巷裏,吃到美食的我感到快樂無比。
這時,老闆拿着一碗雲吞麵走了過來,我反應過來後便連忙拒絕,我心想:我可沒有足夠的錢。老闆彷彿看穿了我,輕言細語地說:「這是我家今天的晚飯,不用錢,你淋了雨,吃碗熱的麪暖暖身,別感冒了。」緋紅頓時爬上了我的面頰,我竟然以自己狹隘的心胸去想別人,當老闆走遠了一些後,我急忙地說:「謝謝你!真的謝謝你!」她向我回眸一笑後,便匆匆忙忙地去工作了。雨勢漸緩後,我和老闆站在門口,她猶如指點江山般為我說明回家的路,我離開後,回頭看到她也回到店裏,這時候兩條平行線再次出現分岔,店裏桌上有張貼紙寫着:老闆你人真好!明天若是天晴,我就帶着禮物來感謝你。
我按着老闆的指示在這個陌生的地方左拐右拐,終於拐到熟悉的地方,我抬手看看時間,二十分鐘的路程,真遠呀!若不是迷路了,我恐怕一輩子也遇不到這間店,不幸但也幸運。不幸的是這場暴風雨來得不是時候,它應該在上學之前來,可是它偏要我們一身狼狽地回家;幸運的是我發現了一家好店,遇到了一位人美心善的老闆。我與她的交流雖然不多,但也能感受到她內心的善意,那一碗熱騰騰的雲吞麵,溫暖了我的心,為我帶來溫暖的喜悅。
這來自陌生人的關懷和幫助,真讓我這個「初來者」感到十分新奇。生長在高樓大廈的我,從未體驗過這種待遇,這種「不公平」的交易,絕對是虧本的,我可是從沒做過。難道這就是父母經常掛在口邊的人情味嗎?我想是的。生活在這種地方,我可真幸福,連帶着窗外的烏雲和杳無人煙的街道都變得順眼起來。
走在風和日麗的街道上,愉快悄悄地爬上了我的心頭。我拿着禮物走到炸雞店時, 發現老闆正忙着招呼客人,我靜靜地坐在角落的小桌子上,兩條平行線再次相交、重疊,一個既溫暖又新奇的新世界將為一個小女孩帶來更多的快樂。
我總以為來日方長,卻忘了世事無常。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負重前行。電視裡不時有新聞報道近日的疫情走勢,這波疫情正在可控和不可控間徘徊。儘管如此,香港人仍抱著正面樂觀的態度,秉承著獅子山精神,守望相助,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地鐵會回歸擁擠,人與人之間能解開彼此間的面紗細看那永恆的燦爛。
天剛濛濛亮,太陽伸了個懶腰,清晨的微風透過窗戶輕撫我臉頰,我便有了想獨自外出走走的興致。
腸粉、豆漿和油條號稱「早餐三劍客」,單點應該是大多數人的選擇,但這三樣食物的搭配更完美。油條浸泡過豆漿後,內部空隙吸滿了豆漿,咬上一口,酥脆的油條開始往口腔溢出香甜濃醇的熱豆漿,再來上一口新鮮出爐的蛋腸粉,米香豆甜,我似乎看到了農民在廣闊的稻田中收割的場景,無底的滿足感和謝意從內心溢出!一陣風卷殘雲後,肚子也滿足地給了我一個信號,彷彿在誇讚我的抉擇。
路過足球場,定睛一看,裡頭早已打滿「蛇餅」。踮起腳尖,遠處的幾棟「小房子」若隱若現。驕陽似火般的天甚是湛藍,萬里晴空,沒有一朵白雲——他們都化身為「大白」在太陽底下耕作,將棉棒探進喉間來回翻動。下顎與舌之間泛起的莫名寒苦,竟不如那有感而發的心酸——他們不惜放棄假期與家人共處、冒著感染的風險來到前線支援,更令我感慨的是那香港人刻在骨子裡的慈心和那流在血中的奉獻精神,烈日當空下,打著傘默默地踏前一步,把那獨一份的愛傾側給了老人。「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如果說球場上的切磋之樂,不及觀眾席上的歡快之樂,那麼觀眾席上的歡快之樂,恐怕遠遠不及眼前的友善之樂——疫情拉遠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卻讓更多香港人的心繫在了一起。
船隻鳴號前往長州,開的倍兒快,讓我難得體驗久違的快感。迎面吹來陣陣海風,八分清爽外加兩分海腥,大雁展開的翅膀劃破天際,無際的海洋及那遙不可及的天際線,宛如一幅畫。登岸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五顏六色的單車,牆上的塗鴉經陽光照射漸次剝落,廣播裡輕快的音樂散發著屬於這裡的風氣特色。往裡走,一排排的瓦磚小屋接踵而來,小徑旁的木製房屋散發著陣陣木香,彷彿在告知我它的年齡般。老人們都坐著小板凳,在家門口與對戶閒聊!紅彤彤的太陽早已落剩一半,那圈圈光暈以太陽由中心向四周散去。
生活中的快樂,離不開經歷,目視耳聽口嚐後,總能發現那最純真的快樂正正來自樸實無華的生活之中,它可以是一碗熱粥,更可以是一支汽水,它們總是在你不經意的時候,出現在你的面前。在以後的日子裡,每每想起,嘴角也能不自覺的勾起微微笑容。
香港被譽為「東方之珠」,是一座繁榮昌盛都市。在這榮譽下,是無數香港人利用無數時間和無數精力打造出來的。對於港人而言,休息反而成了一種「奢侈品」。我從這繁忙中抽出一天無所往地逛逛,竟體會到在香港生活的樂趣——所謂的生活樂趣就如同全糖的檸檬茶,甜中帶澀,恰到好處。
早上,我來到灣仔一間懷舊咖啡廳,一踏進餐廳就感受到撲入眼簾的懷舊設計感——舊式印花牆紙、舊式唱片機播放着六十年代流行音樂、雅緻的海棠玻璃、鐵窗花……彷彿置身於六十年代的香港。濃香絲滑的咖啡、悅耳動人的音樂,我不禁感嘆生活的樂趣就是如此——一杯咖啡、一個令人放鬆的空間、一段平淡毫無憂慮的時光。香港人大概深明此理,因此拼命工作、盡情享受,才有了繁華的商業都市,以及這悠揚的喘氣空間。我想起前段日子,嶗山可樂復出,大抵也勾起了一代人的回憶吧。他們何曾不是殷勤耕作後,圍坐品嚐加了中藥配方的碳酸飲料,享受勞逸結合的城市歡快?
我來到了對面的冰室,映入眼簾的是拼花瓷磚地板、舊式天花吊扇、耀眼金色的時鐘,狹小的冰室裏還掛了一幅手繪圖畫。我點了一份菠蘿包及一份墨西哥包,不一會,兩個熱騰騰的酥皮包便放到桌面上。菠蘿包外表酥脆,內裏卻是鬆軟的麵包,香氣四溢;墨西哥包的外形有幾分像菠蘿包,麵包外表一樣有一層薄薄的酥皮,但它沒有如菠蘿包脆,相反,它的特色就是那層脆皮,吃起來像雪花融化般。吃著吃著,不禁想到菠蘿包、墨西哥包、鮮奶球及雞尾包等都是屬於港式脆皮甜包,用的也是差不多的材料,只用了不同的製作方法,或將各種材料加減,就創出了各種不同的港式脆皮麵包。就像香港人般,做事靈活變通,善於東拼西湊,能推陳出新。種種港式脆皮麵包就正好演繹了香港人的個性,如何譜出一段輝煌的歷史。未來,在中港的友好合作下,又會創造怎麼樣的包子呢?
正值下班高峰期,街道上隨處可見拿著公事包的路人,每個人的臉上都掛着疲累,卻又不得不快步前行。交通燈的閃爍、馬路上的「車隊」,有時我也會想想為何香港人如此忙碌?香港人為何不放鬆自己?在今日的旅程中,我發現了答案——因為想找到一份「幸福」。生活的幸福,要付出時間、努力去尋找,需要不斷地奔跑。乘著大灣區的創科發展機遇,在我們面前的,將是更大的繁華盛世。
我望向人來人往的街道,他們匆促的身影,說明他們深信生活在香港,值得他們為此而努力。一如這全糖的檸檬茶,甜中帶澀,又恰到好處,蘊藏著無可比擬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