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學年度特色課程

112學年度教育部藝師藝有計畫

《廟宇中的視覺藝術與聽覺藝術》

指導藝師:黃湘敏(漆線雕)/黃俊利(南管音樂)

校內指導老師:蔡育錚(導演和舞台總監)/蕭雅黛(音樂)

合作老師:

頌缽+空靈鼓/鄭祺雯  資訊設備/李蕙珍  肢體開發/毛奕棻  燈光/林柏辰  VR繪畫/吳采穎

人~神

           

           人~神「有形」的連線透過「漆線藝術」與繩索,舞台設計表達。

           人~神「無形」的連線透過「音樂」不斷來表達。

           從初生到拈花微笑 七段真實與虛擬的過程

           一初生:生命誕生的喜悅,遊戲中成長。(絲竹樂) 

           二、障礙:成長中失敗的經驗。(南管:下四管)

           三、尋解:經歷困惑與尋求解答。(南管:直入花園)

           四、崩潰:透過舞蹈的肢體,來呈現無法接受命運的「無常」變化。

                           搭配排鼓呈現生命的力道,透過崩潰突破,進入靜思。

           五、靜思(無常) :以茶道敬神,靜思安心。

           六、智慧:VR繪畫,生出「智慧花」。(南管: 呵噠句)

           七、拈花微笑:真實與虛擬中的「拈花微笑」。(絲竹樂) 

112學年度教育部藝師藝有計畫

廟宇中的視覺與聽覺藝術


臺南是全臺具有最深厚歷史底蘊的城市,而廟宇也是台南人最重要的信仰及生活重心。每一座廟宇,都是一間蘊含傳統藝術的民間美術館,除了信仰安撫人心的效果之外,在美學與藝術上更提供了令人驚艷的感動。

本次課程透過廟宇實地走訪以及學習有形的漆線雕和無形的南管音樂,讓學生了解傳統工藝與南管音樂在廟宇信仰中敬神的重要性。

期中成果展:將藝師的作品和學生作品於校內佈展。包含漆線雕的介紹、學習和製作過程海報,由學生擔任傳統工藝漆線雕解說員讓全校親師生以及社區民眾可近距離觀賞此傳統工藝之美。

期末成果發表:由校內表藝老師音樂老師和兩位藝師帶著學生一起創作人與神之間情感為主軸的故事,納入漆線的工藝作品做為場景的布置和舞台設計的元素,加入南管音樂的情感表達,展現出人與神之間的情感交流創造出一齣具有實驗性的故事劇場,邀請親師生和社區民眾共同進入劇場感受傳統與創新的震撼。漆線作品在成果演出後會留在校園作為裝置藝術展示。 

漆線雕個人作品教學過程.mp4

個人作品教學過程

漆線雕個人作品教學過程.mp4

期中漆線作品成果展影片

跨領域美感特色課程~舞文畫樂

指導老師:國文/劉玉雪   表藝/顏沛盈  視覺/郭育君  音樂/蕭雅黛

以國三國樂班為主要教學對象,課程結合藝術領域(音樂、美術、表演)及國文,課程設計的主軸為:以多元藝術表現詞曲內涵與意境,由四位教師以協同教學的方式進行課程,在國文課,教師引導學生認識辛棄疾青玉案·元夕>、岳飛滿江紅>和蘇軾<定風坡>等三首作品、學習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體會詞曲所抒發的情感進而讓學生以藝術手法呈現詮釋;表演藝術老師開發學生肢體元素、空間感知,將對詩(曲)的感受透過情境創作呈現美感表現;視覺藝術教師引導學生體驗水墨媒材,了解水墨畫之特色在於線條與墨韻變化、練習使用粗、細、輕、重之線條,配合乾、溼、濃、淡的墨色來詮釋主題、使用線條表現對詩的感受。音樂教師帶領學生認識音樂多元風貌、搭配視覺藝術課程以水墨技法練習音感作畫、學習感受與鑑別音樂術語、請學生從對詩意、書畫線條、舞台線條之感受,尋找適當的音樂並嘗試運用GarageBand完成配樂剪輯與創作。經過以上各種探索的過程,學生集體創作發想嘗試,以多元藝術方式,呈現對詞曲的理解及感受。 

🎉111學年度特色課程

111學年度教育部藝師藝有計畫

《南鯤鯓五府與萬善囝仔公》

指導師:陳聖元/黃筌琳/蔡秉君

校內老師:顏沛盈/蕭雅黛

本課程邀請曾於印尼爪哇深入學習的在地表演藝術工作者陳聖元、黃筌琳、蔡秉君,透過製偶、爪哇古典詩歌、爪哇皮影戲演出技術與規則、國樂團與歌仔戲的爪哇甘美朗擬聲訓練、臺南宗教傳說等,以及最後的爪哇皮影大戲成果展演,重新詮釋與編排屬於臺南在地的神話傳說《南鯤鯓五府與萬善囝仔公》,藉由皮偶與光影的變化、三戲台的呈現,述說這段南瀛的神界大戰。國樂班二年級同學將學習以國樂伴奏及傳統歌仔戲唱腔呈現融合中國元素的印尼爪哇皮影戲《南鯤鯓五府與萬善囝仔公》,呈現音樂、視覺、表演等多元藝術結合。課程成果發表也將邀請普通班同學和家長以及社區民眾一同欣賞,透過戲劇表達讓觀眾了解在地廟宇-南鯤鯓的歷史與重要性,並且達到推廣傳統藝術的目的。

國立臺灣博物館演出

東南亞偶戲藝術的發展有濃厚的多元文化色彩,受到中國和印度兩大文明影響深遠。隨著偶戲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不同地域的偶戲也各自發展出不同特色的風格與型態,其中「皮影戲」的發展更密切顯現在東南亞地區的文化交流軌跡。在戲劇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音樂演繹更是要角,不同地域自然發展出不同特色的樂器與音樂風格,在印尼皮影戲中經常出現的「甘美朗(Gamelan)」伴奏,是印尼最具代表性的樂器之一。此外,印尼古老傳統樂器安格隆(Angklung)(又稱印尼搖竹)則是西爪哇具代表性的樂器,通常由兩支竹管經竹藝師精心切割削尖,至於竹架上組構而成,演奏方式是通過振動樂器帶來竹管之間的撞擊而發出聲音,早期用於祭儀或生命禮俗,近年來已晉升為國家慶典中的必要演奏,於2010年被登錄《無形文化資產》代表作名錄。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演出

爪哇地區華人元素皮影戲(wayang Cina Jawa)為本課程的教學核心,其演出形式與音樂伴奏與爪哇皮影戲(wayang kulit)相同,而演出文本與戲偶形制則從流行於印尼的華人布袋戲取材而來。本課程結合曾於印尼爪哇深入學習的在地表演藝術工作者蔡秉君、黃筌琳、陳聖元,透過製偶、爪哇古典詩歌、爪哇皮影戲演出技術與規則、國樂團與歌仔戲的爪哇甘美朗擬聲訓練與實地參訪台南藝術大學收藏的甘美朗樂器、臺南宗教傳說等,以及最後的爪哇皮影大戲成果展演,重新詮釋與編排屬於臺南在地的神話傳說《南鯤鯓五府與萬善囝仔公》,藉由皮偶與光影的變化、三戲台的呈現,述說這段南瀛的神界大戰。

1120418教學過程影片(上傳YOUTUBE).mp4

教學過程影片

20230531 台北教育部藝師藝有成果發表會全舞台版 FHD.mp4

20230531 北教育部藝師藝有成果發表會全舞台版 FHD

20230531 台北教育部藝師藝有成果發表會皮偶戲版 FHD.mp4

20230531 北教育部藝師藝有成果發表會皮偶戲版 FHD

111學年度特色課程

南茶回憶

指導老師:黃俊利/蔡育錚/郭育君/蕭雅黛



茶映盞毫新乳上,琴橫薦石細泉鳴。正如同陸游的詩句,這場演出是結合了味覺、聽覺以及視覺上的饗宴。泉明雖無,卻有琴聲。在茶水及那盤旋的音樂線條中,流淌著我們與味道串連的回憶。其中茶湯沖泡的淡淡清香,以及入口的微酸到後來釋放出的甘甜,似是道盡了愛情的分合及幸福生活的悟;­­­­­


而也許從茶席散發的涼意中拂來那薄薄秋意及青燈耿窗戶,設茗聽雪落,冬之景;也許流瀉的茶水映著阿里山群峰間雲海湧動翻騰,伴著金黃日出的感動,而細節中微微的日式風格則勾起了櫻花樹下的一絲浪漫與花落的嘆息。我悶都在人生道路上行走著,每一步伐,都將留下足跡。此刻,一壺茶,一縷煙,我們都將奉上一盞,青春的溫度,青春的回憶。  ~蘇子

🎉110學年度特色課程

110學年度教育部藝師藝有計畫

白蛇傳-靈芝救夫

指導師:東華皮影戲團 張榑國/張淑涵/張智絢

校內教師:高婉婷/郭育君/蕭雅黛

                              

皮影戲是很珍貴的文化資產,是將刻製、上色、組裝而成的皮偶,置於光源與布幕間,進行說故事的一種娛樂的傳統表演藝術,在過去電影、電視尚未發達的年代,皮影戲曾是臺灣早期十分受歡迎的民間娛樂活動之一。計畫邀請藝師授課,將傳統皮影戲技藝向下紮根,使皮影戲劇繼續源遠流傳。


本校國樂班二年級同學從戲偶的製作到操演、口白訓練、後場音樂創作與伴奏、展演等等,完整的體驗傳統藝術皮影戲課程『白蛇傳-靈芝救夫』。『白蛇傳』是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在中國傳奇故事發展的歷史洪流中,白蛇傳可說是傳奇故事的代表作品。『白蛇傳-靈芝救夫』劇情豐富、變化多端,期望以多元戲劇學習方式,引領年輕學子進入傳統文化的藝饗世界。 

110學年度特色課程

覺嬗

指導老師:蔡育錚/郭育君/蕭雅黛

結合音樂、視覺、茶道、故事的實驗劇場 

戲劇總監 蔡育錚 

音樂總監 蕭雅黛

美術設計 郭育君

舞台設計、執行 薛嘉沂

主視覺、文字 薛嘉沂、蔡育錚



沐春風 絲竹起

品 四季 茗 遞嬗

覺茶 心怡然自得 -薛嘉沂

音樂、茶在無言中說四季更迭的故事;藝術與茶道中,學生對音樂與生活有更深層認識。

聯合報相關報導 

將藝術、音樂融入茶道,引領學生用音樂察覺生活,用品茗感受生活,進而從四季更替中,了解生命意義,激發學習力。「覺嬗」把四季變化呈現出來,透過樂曲演奏來代表劇場對白,「我們樂茶食來說故事,希望打開五感六覺,讓人感受四季的變化。」


🎉109學年度特色課程

109學年度教育部

藝師藝有計畫

黑色月津港

指導師:包綉月

校內教師:顏沛盈/蕭雅黛

此次課程邀請指導全國學生創意偶劇比賽十年經驗的包綉月老師指導本校國樂班二年級同學從戲偶的製作到操演、聲情訓練、後場配樂、與伴奏、展演等等,完整的體驗綜合偶戲課程『偶.是我』。

人;往往會因過度悲傷而迷失,甚而隱藏自己的情感,藉由偶的世界來引述人的真情,也從劇情發展中呈現綜合偶的各種特性與表演的可能性,讓學生從中學習各種偶操作的技巧與呈現。『偶.是我』劇情溫馨感人、透過偶的多樣性,期望以輕鬆活潑又溫馨的現代偶學習方式,引領年輕學子進入現代綜合偶的藝饗世界。 

透過現代綜合偶教學經驗的包綉月老師指導,國樂班二年級同學將以自身傳統音樂的底蘊,配合老師在現代偶戲的專業教學來呈現現代偶技藝。此課程呈現音樂、視覺、表演等多元藝術,課程成果的呈現也將邀請社區民眾、普通班同學和家長一同欣賞,達到推廣現代綜合偶藝術的目的。

🎉108學年度特色課程

108學年度教育部

藝師藝有計畫

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

指導藝師:高雄皮影戲團 

政宏/馬千惠/陳儀庭

校內教師:郭育君/蕭雅黛

「一口訴說千古事,十指舞動百萬兵」,影戲教學包含了音樂、語文、繪畫及表演藝術等活動內涵,結合多元性、綜合性、創造性教學元素於一身,並具有在地化之鄉土情懷及國際化之宏觀視野,為弘揚在地文化及激發學生多元發展能量,盼能藉由音樂與偶戲融入教學計畫,讓學生盡情捕捉美感學習的樂趣。 

國樂班二年級同學從戲偶的製作到操演、口白訓練、後場音樂創作與伴奏、展演等等,完整的體驗傳統藝術皮影戲課程『三打白骨精』。『三打白骨精』由於劇情豐富、變化多端、情節逗趣、故事幽默、人物討喜,期望以輕鬆活潑戲曲學習方式,引領年輕學子進入傳統文化的藝饗世界。 

日本水上町群馬縣師生到校交流,現場體驗操偶樂趣。

108學年度教育部

藝師藝有計畫

樊梨花三擒三縱薛丁山

指導藝師:陳聖元

校內教師:顏沛盈/郭育君/蕭雅黛

此次課程特別邀請在地文化工作者陳聖元老師針對國樂藝才班三年級同學設計融合爪哇地區中國元素皮影戲《樊梨花三擒三縱薛丁山》,嘗試以國樂器編制代替甘美朗擔任戲曲伴奏,以及將台灣歌仔戲唱腔融入爪哇皮影戲展演。學生將原有傳統音樂的基礎與印尼爪哇地區的皮影戲做結合,多元藝術的融合與創新,精彩可期。

透過在地文化工作者–陳聖元老師的指導,國樂班三年級同學將學習以國樂伴奏及傳統歌仔戲唱腔呈現融合中國元素的印尼爪哇皮影戲《樊梨花三擒三縱薛丁山》。此課程呈現音樂、視覺、表演等多元藝術,課程成果的呈現也將邀請普通班同學和家長一同欣賞,達到推廣傳統藝術的目的。 

🎉107學年度特色課程

107學年度特色課程

名畫動起來-竇加與芭蕾

指導老師:顏沛盈/郭育君/蕭雅黛

學生化身竇加畫中的舞者

音樂選自-胡桃鉗

《雪花圓舞曲》

由學生集體編曲雪花圓舞曲》國樂版本

🎉106學年度特色課程

106學年度跨領域美感課程~歌劇魅影

教學團隊 :英文-吳旻黛、視覺-郭育君、音樂-蕭雅黛、表藝-顏沛盈 

本校跨領域美感教育實驗課程計畫以國三國樂班為主要教學對象,本次課程結合藝術領域(音樂、美術、表演)及英文,課程設計的主軸圍繞著音樂劇「歌劇魅影」,由四位教師以協同教學的方式進行課程,在英文課,教師引導學生了解故事的時代背景,學習英文歌詞的意涵,學生透過練習翻譯劇本,能更了解此音樂劇的劇情與內涵;表演藝術老師開發學生肢體、排練舞蹈及走位,也讓學生將自己的創意發揮在戲劇之中;視覺藝術教師引導學生製作假面舞會的面具,以及彩繪佈景、製做道具;音樂教師帶領學生改編樂曲以絲竹樂演出配樂及序曲,中西樂的結合帶來聽覺的不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