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式飲茶
以 華漾DIM SUM 為例
以 華漾DIM SUM 為例
飲茶的雅稱是品茗,也可以叫品茶(原是指喝茶),是指一種源自廣州的粵式飲食,而之後經由廣東傳播至各地,成為廣東文化的一大特色,近年來更是流傳到世界各地,成為最具代表性粵菜飲食文化的一部分。
此外,在香港「飲茶」一開始是叫做「上茶樓」或者「上酒樓」,後來叫「去飲茶」,慢慢地「飲茶」就變成了上茶樓、飲茶、食點心等代名詞。
飲茶主要包括喝茶及食點心,而蝦餃和叉燒包在早期為最廣受歡迎的點心,因此粵語內形容飲茶為「一盅兩件」,也就是一盅茶加兩件點心。
港式飲茶-場所
廣州人飲茶的習俗由來已久,飲茶之風興盛,在民國建立以前,廣州提供的飲食場所有茶寮、茶館、茶居和茶樓四種。
茶寮
此為平民百姓的飲茶和休息場所,通常店面僅是一個搭建在路邊的竹木棚子,所以環境設施極其簡陋,此外有的茶寮另有主業,兼營茶水,而當時在茶寮飲一盅茶只需一厘錢,因此也被稱為「一厘館」。
茶館
由某些經營出色的「一厘館」升級而來,這是廣州最初的具有專業性質的茶館,這些茶館通常設立在碼頭、魚欄、果欄、肉市場等百姓集中帶附近,專門針對這些大眾所提供的快餐式飲食和讓他們與同行進行交流的場所,而到茶館的客人只需花費二厘錢基本就能填飽肚子,所以這類茶館又稱為「二厘館」。
茶居
偏向中層人士,主要追求文雅與舒適,此茶水較好、糕點較精緻,服務價格卻並不高昂到難以支付,是為有一定社會地位的士紳、商人和自由職業者提供的,由於在民國建立前,廣州經濟整體呈現向下滑趨勢,因此這時候的茶居並不流行。
茶樓
為提供奢靡宴飲的場所,它的消費高昂,主要服務對象是不計較服務價格的各級滿清官僚,飲食的時間從早到晚,並不中斷。
港式飲茶-特色
點心千百味
港式飲茶以各種小吃和點心為主,如燒賣、蛋塔、糯米雞、蝦餃、叉燒包等,種類繁多,口味豐富。
茶香縈繞心
港式飲茶不僅是品嘗美食的活動,也是品茶的體驗。在品嘗點心的同時,顧客可以選擇各種茶品,如龍井茶、普洱茶、鐵觀音等,搭配不同口味的茶品可以提升食物的味道。
美味享不停
與西式的早午餐或晚餐不同,港式飲茶通常在早晨至下午茶時間供應,讓人們可以在一天的不同時間享受到美味的點心和茶品。
點心隨心選
推車出餐:這是最傳統的港式飲茶出餐方式。服務員會推著裝滿各式點心的推車在餐桌間巡回,客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挑選點心。这種方式讓客人直接地看到點心的樣子,更方便地選擇自己想要的點心。
點菜單出餐:這種出餐方式比較現代化。客人可以通過菜單點選自己想要的點心,然後由廚房统一製作。這種方式讓客人更清楚地了解點心的價格和配料,也可以更準確地控制用餐時間。
推車出餐和點菜單出餐各有優缺點。推車出餐方式較為傳統,客人有更多的選擇,但耗時較長。而點菜單出餐方式較為現代化,效率更高,但可能會限制客人的選擇。
營養均衡
港式飲茶的點心種類多樣,涵蓋了蔬菜、肉類、海鲜等各種食材,營養豐富,適合各個年齡段的人群品嘗。
小巧精緻
港式點心通常小巧精緻,方便一口一個,可以品嚐到多種不同的口味。
小碟盛裝
港式飲茶的點心以小碟盛裝,方便食客品嚐。這樣既可以避免浪費,又可以讓食客品嚐到多種不同口味的點心。
茶具講究
港式飲茶對茶具也非常講究,常見的茶具包括蓋碗、公道杯、聞香杯等。
港式飲茶-禮儀
港式飲茶是廣東省嶺南地區的飲食文化,也是香港的特色文化之一。港式飲茶的禮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入座
入座時,長輩應先入座,晚輩後入座。
如果有客人,應先請客人入座。
點心
點心通常是多人分享,因此應注意禮讓,不要獨佔。
點心通常是小份量,因此可以多點幾種,以便品嘗到更多的美味。
茶水
茶水通常由服務生提供,但也可以自己動手。
給長輩或客人倒茶時,應雙手捧杯。
茶水喝完後,應將茶杯蓋上。
斟茶
給長輩或客人斟茶時,應雙手捧杯。
斟茶時,應注意不要斟得太滿。
茶水喝完後,應將茶杯蓋上。
夾餸
夾餸時,應使用公筷。
不要用筷子直接在菜碟中翻找。
不要將筷子插在食物上。
結帳
結帳時,通常由主人或長輩來付。
如果是客人,可以主動提出分擔。
其他禮儀
在茶樓用餐時,應注意言行舉止,不要大聲喧嘩。
不要隨意在茶樓內走動,以免打擾他人。
用餐完畢後,應將桌面清理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