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英文閱讀
明日英文閱讀
閱讀是學生學習,一個最重要的管道。透過閱讀習慣的培養,可以建立學生許多不同的學習能力。 基於現今全球化與國際化的大環境,英文是與國際接軌不可或缺的溝通工具。許多的研究顯示,閱讀是學習外語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同時能增強學生聽、說、寫的能力。 臺灣要成為雙語國家,應從培養全民喜愛閱讀、養成閱讀英文書籍習慣開始做起,從小開始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的能力,是建構雙語閱讀社會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身教式持續安靜閱讀」(Modeled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 MSSR),強調成人以身作則,作為孩子閱讀的楷模,持續不間斷閱讀,並提供安靜閱讀的環境,同時也尊重學生自主選書的權利。除讓學生養成持續性安靜閱讀的習慣外,在閱讀的過程,仍會搭配包含教師進行聊書、學生選擇核心書單等進行閱讀,學生自我選書,以及透過核心書單,進行群組討論以及學生進行聊書等閱讀活動。
英文閱讀推動模式延續中文的「身教式持續安靜閱讀」,然而,英文畢竟不是學生的母語,因此,在進行英文閱讀前,需要適當的介入。其中,特別要指出來的地方在於學童本身在語言學習上,就有很好的習得能力,如何善用學童的習得能力,是推動語言學習的一個重要策略。學習語言大致有兩大的取向,一個是語言學習 (Learning Approach),包含學習發音、文法、單字、句型、翻譯等;另外一個取向是語言習得 (Acquisition Approach),讓孩童每天說、習慣聽、常常講。以孩童的成長而言,孩童會有一段期間,對於語言學習非常敏感,他們對於語言有很高的模仿能力,能夠重複的聽語言的聲音,並能夠很自然的習得語言的發音。這些特質是每個孩童成長過程,所普遍擁有的能力。如果能夠善用孩童這些與生俱來的能力,提供孩童適當的環境、同伴以及適當的語言材料,孩童可以自然的習得這些語言。這一個方法,除一般第二外語學習強勢區域外(特別是都會地區,第二外語學習資源豐富地區),也同時適合於第二外語學習資源貧乏區,或是偏鄉地區。
但是這個方法的實施,需要有老師的協助,讓老師能夠「固定時間、固定地點、準時開始」,提供學生一個語言習得的環境及機會。要讓老師提供這樣的協助,需要有三個面相的支持,分別為:(一)提供教師適當的培訓,讓老師能夠理解實施的方法及目的,以及實施的策略及相關材料;(二)建立校內教師社群,讓老師實施時有合作夥伴;(三)提供輔導專家諮詢與對話。而這也是計畫實施時,所要實踐的內容。
更具體的說明,在實施中文閱讀的基礎上,透過計畫實施平台以及實施團隊的建置,計畫將協助學生進行包含 LSV 的英文閱讀前置活動,其中L代表 Listening、S代表 Speaking,以及 V代表 Vocabulary 的三個前置活動。其中,Listening 主要是讓學生自然地大量聽標準英文,Speaking 是讓學生動口說,Vocabulary 是進行字彙的提升。透過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TPR) 的方法,讓學生可以經由語言以及肢體動作為基礎,搭配對話(Conversation) 的方式,進行英文閱讀的前置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