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號 主編輯的話
十一月號 主編輯的話
在產業與科技不斷演進的今日,智慧物流與倉儲自動化正成為企業轉型的關鍵。本期首先邀請孟主編分享他在「自動化工業展」的現場觀察。面對公司儲存空間與存取效率的挑戰,他特別走訪台朔重工(Formosa Heavy Industries, FHI)展區,了解其在自動化立體倉庫與整廠物流的最新技術。台朔重工(Formosa Heavy Industries, FHI)隸屬台塑關係企業,成立於1991年,提供從自動化立體倉庫(AS/RS)到整廠物流的一站式EPC(設計、製造、施工、調試)整合服務。FHI兼具系統整合、設備製造與實際運轉經驗,已建置超過575套以上系統,應用橫跨食品、電子、金屬與冷鏈產業,並能以模組化與柔性化設計實現端到端的智慧物流解決方案。這篇文章不僅介紹 FHI 的專業實績,也帶我們一窺台灣自動化產業的能量與潛力。
孟憲明 總經理
技嘉科技製造事業群總經理
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工業工程博士
張永佳 教授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教授兼高等教育開放資源研究中心主任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工業工程博士
一年一度的「2025全球華人學者國際工業工程年會(CSIE 2025)」暨「第十五屆全球華人工業工程與物流管理院系主任聯席會(CIEDH 2025)」在今(2025)年的八月1日至3日於河南鄭州舉行,該會議由中國工業工程學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工程分會以及全球華人工業工程院系主任聯席會共同主辦,由鄭州大學承辦。會議聚焦於產業變革下的新機遇與挑戰及工業工程人才培育新趨勢,並交流最新研究與產業實務。范書愷理事長以「Operationalizing AI: from Theory to Practice」為題發表主題演講,探討人工智慧的理論實踐與未來方向。簡禎富總經理則以「PCB產業發展與數位轉型」為題,分享其於臻鼎科技的轉型經驗與產業洞察。分會場中,張秉宸秘書長主持「產教融合人才培養論壇」、林國平教授主持「學科交叉發展論壇」,並由許嘉裕教授以「Machine Learning for Smart Manufacturing」發表演講,展示機器學習與數位孿生在智慧製造的應用實績,是個多面向成果豐碩的學術交流會議.。
當物聯網從「連線設備」進化到「連線萬物」,我們正站在一場看不見卻影響深遠的技術轉折點上。陳宏毅總裁在本期的專欄中,跟大家介紹這項不需要刻意供電又可以使用無線訊號進行傳輸的Ambient IoT技術。一張由無線訊號驅動的感測貼紙,將讓每個物件都能即時回報自身狀態。這不只是硬體的革新,更是資料流、決策流與營運模式的再造。當 Walmart 宣布在全球導入 9,000 萬個感測貼紙時,這場變革已不再是未來式,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從工業工程的觀點來看,Ambient IoT 讓我們重新審視「效率」與「智慧」的意涵,如何在低功耗、免維護的前提下,打造一個能自我感知與優化的系統。希望這篇文章能啟發讀者思考:在您的產業現場,哪個流程、哪個節點,也正等待被「環境物聯網化」?
這期的校園巡禮,仍舊是由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的李雨青教授擔任客座專欄主編,她邀請到台大資管系孔令傑教授,帶領大家深入體會他當年攻讀博士、成為他學術生涯起點的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工業工程與作業研究學系。柏克萊大學是加州大學系統的十個分校之一,也是最早成立的分校,位於舊金山灣區。校內最具代表性的建築是一個放有69個鐘的鐘琴的 Sather Tower,彈奏之下,優美的琴音能在校園各處欣賞到;還有一個校區舊大門 Sather Gate,是歷史上爭取反戰及言論自由的學生運動集會地。柏克萊的工業工程與作業研究學系是全美排名前五,培養出線性規劃之父 Dantzig,富有盛名。從過去孔教授在學時,全系皆以理論研究導向的研究室為主,到2011開設 Master of Engineering 開始新增應用導向的研究方向,及陸續新增Bachelor of Art in Analytics、Master of Analytics學位班,這個在1956年就成立的工業工程與作業研究學系的發展愈發蓬勃與現代。文章中的彩蛋是孔教授接受陳瀅儒(Ying-Ju Chen)教授指導的小故事,有興趣的讀者不能錯過。
本期亦收錄兩篇兼具啟發與趣味的學生作品。在AI與創業成為顯學的今天,陽明交大工工系友會所舉辦的「㠭望講座」邀請到Alpha Intelligence 共同創辦人黃亮銓(交大工工96級),以《為什麼工工人適合用資料科學或AI創業?》為題分享創業的經驗。由目前就讀於陽明交大工工系碩士班的呂孰睿同學撰寫演講心得跟讀者們分享。呂同學細膩地記錄了黃亮銓從台積電工程師轉身為AI新創創辦人的歷程。黃亮銓從自己創建AlphaLoan平台的經驗跟大家分享「在人工智慧之前,是工人智慧」的觀點,鼓勵聽眾從需求點出發,結合理性分析與創意行動, 充分展現工工人持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特質。此篇文章不僅是對一場演講的回顧,更是一堂啟發年輕世代的課程。在AI的浪潮中,我們不該害怕被AI取代,而應成為操控工具、定義問題的那個人。正如黃學長所說:「我們才是AI的大腦,要當AI的老闆,而不是他的員工。」這樣的思維,正是工工教育的價值所在——培養能以資料、系統與實踐精神開創未來的行動者。
另一篇文章由陽明交通大學百川學程以工業工程為核心的卓偉志同學,以工業工程的視角,來看這個全球訂閱數最多的Youtuber -- MrBeast (Jimmy Donaldson) 的成功祕密。他認為擁有全球四億訂閱者的MrBeast 頻道,不只是靠著創意與運氣運作,而在進行著高效率的「影片製造工程」。Jimmy Donaldson以公司化的方式經營頻道,建立明確的製作流程:從創意團隊的題材設計、製片團隊的任務分解,到後製剪輯與品質控管,每一階段都如同工廠生產線般精準協作。此外,影片上架後的數據追蹤與封面 A/B 測試,更體現出持續改進與實驗設計的精神。Mr Beast用系統性的思維打造娛樂帝國,讓創作也能像製造業一樣可控、可量化並且可以持續。這不僅是一個網紅的故事,更是一堂將工業工程應用於創意產業的精彩示範。
時序進入秋末初冬,願各位讀者在歲末的忙碌中,也能找到前進的節奏與創新的靈感。
孟憲明、張永佳 於出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