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拉近了我們與網路的距離

談高等教育的線上學習


【陽明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 張永佳教授 | 2021-09-10

9月開學季的到來,各級學校的學生們在關在家裡三個多月後,終於回到了熟悉的校園。這場席捲了全世界的疫情,為了在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全世界的老師們把自己變成網紅、讓家長們化身為超級助教,而身為「網路原住民」的學生們,則將他們學習的場域,從學校延伸至他們熟悉且有資源豐沛的網際網路上。無論是否心甘情願,無論是否準備完善,從幼稚園到大專院校的每一位學生們,在這兩年內都接觸到了”線上學習”的世界。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高等教育開放資源研究中心團隊」

線上學習可視為利用網際網路傳遞大量經過整理的知識,打破時間與空間的疆界,提供給學習者學習。近年來網際網路技術的迅速發展,讓線上學習的實施變得有眾多形式,也讓教學者與學習者能夠用多種方式,將單向的知識傳遞加入各種互動的機制。數位教材與數位學習平台是促使線上學習能夠發揮效用的兩個重要因素,若將數位教材視為產品,數位學習平台就是通路。將教材數位化之後,便於累積、修改、共編,進而共享與流通。線上學習的方式有很多種,而且也不限於學生才能進行線上學習。因為篇幅有限,本文主要想跟各位談談以高等教育的線上學習, 並且著重在高等教育的“開放資源”進行線上學習。

高等教育資源共享的歷史---OCW 與MOOCs(磨課師)

提到高等教育資源的共享與學習,就一定會提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在1999年所發起的開放式課程(OpenCourseWare, OCW)的計畫。該計畫以隨堂的方式,將大學老師的授課過程側錄起來,連同講義放在網路上,以無償的方式分享給全世界,讓學習者以第三者的角度,透過觀看其他老師跟學生的教學過程進行學習。在台灣,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以下簡稱為陽明交大)於2006年也開始建立開放式課程,是台灣第一所推行OCW的學校,隨後台灣也有多所大學跟進,一直到現在仍在持續製作。

除了OCW之外,在美國從2008年開始有一些大學老師將他們的課程以結構式的方式錄製起來,於網路上分享,此種線上課程被稱為大規模開放式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s,在台灣翻譯為磨課師)。MOOC的課件不以側錄的方式提供,而是由授課老師另行錄製,經過剪輯而以短影片的方式作為影音教材,並將作業、測驗與議題討論等能讓學生參與課程的活動納入課程中,放在網路上分享給所有人。MOOC將完整課程搬至網路上,讓學員以第二者的角度學習;也就是選修課程的學員會覺得老師在對著自己上課,希望能促使其更認真學習。

2011年美國有三位來自史丹佛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的老師在網路上各自開放了三門課程與人工智慧相關的課程,每一門課都吸引了來自全世界十幾萬人註冊學習,並各有數萬人完成課程。翌年,這三門課的授課老師分別在美國成立了三個MOOC平台,專門接受來自全世界最頂尖的大專院校老師所特別製作的數位課程,開放給全世界的學員進行免費或是收費的培訓。因此2012年還被紐約時報稱為MOOC元年,自此MOOC開始風行全世界,從學校到企業都開始製作與使用課程。有些企業與學校應用MOOC搭配實體課堂授課,且只限特定學員修習,這樣的課程被稱為「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SPOC),是一種將MOOC在地化的應用方式。

MOOC課程的深化應用

要製作一門MOOC首先要由授課教師與課程製作團隊對課程進行縝密的規劃設計,再進行課件的準備與錄製,透過剪輯與後製豐富其教材內容,並設計各式題目供學員練習與能力驗收才算完成課程製作。但課程製作完成後只能算是整個教學流程的開端,接下來更重要的是課程經營。由於課程製作與營運的過程中均需投注相當的金錢與人力,因此,MOOC平台為了能持續提供課程供社會大眾免費學習,必需推動深化應用MOOC的方式,為平台與提供課程營運的單位獲取一些金錢的支援,才能維持課程與平台的營運,進行正向的循環。

ewant育網開放教育平台

在台灣,陽明交大為了持續推動高等教育的資源共享,除了製作OCW之外,於2013年另外成立了高等教育開放資源研究中心,除了推動校內MOOC(磨課師)的製作之外,並構建了「ewant育網開放教育平台」,服務全台灣各大專院校,供其分享所製作的數位課程。經過這些年的推廣,育網ewant已與全台灣超過90所大專院校簽約合作,由超過680位教師開設超過2700個課次,為國內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磨課師平台。近年來也有許多學校陸續成立磨課師平台,但都僅限於呈現自校所做出的課程。與這些磨課師平台相比,ewant育網營運的課程來自與其合作的90多所大專院校與單位機構,其所服務的教師與學員以及營運規模都有很大的差異

圖:育網開放教育平台(www.ewant.org)

陽明交大在這些年間,推動了許多讓課程能深化應用的計畫,以下簡述幾種:

1.將MOOC做為大專院校跨校通識學分課程

全台每學期有超過一萬班次的通識教育課程的需求,陽明交大自2015年開始推動跨校網路通識教育的學分課程,建立共享制度及作業流程。希望能讓各校將其具特色的網路通識課程於ewant育網上開放為授予學分的課程,供全國需要豐富其通識課程的各大專院校選用,也選用其他學校的優質好課供自校學生選修並承認學分。以此共享共利的方式,此計畫自推出後,每學期都有數千名學生選修優質的網路通識課程並取得學分,精彩的課程也得以深化運用

圖:育網跨校網路通識學分課程進行流程

為因應疫情,陽明交大於2020年將跨校網路通識學分課程於暑假中提供,成立「SOS!暑期線上學院 Summer Online School」,提供遠距同步/非同步之網路通識教育課程,讓全國參與此計畫之大專院校的學生與其準大一新生,利用暑假選修通識課程並由各校採認學分。此計畫目前已推行了兩個暑假,計有超過5千名的學生選修課程並獲得學分。

2. 將MOOC用於企業員工的在職訓練

企業能夠選用磨課師課程作為其員工訓練的資源,可以用於充實員工的基本知識、吸收新知、鼓勵員工自我提升、甚至做為員工福利。有些企業以SPOC的方式讓其員工修習育網的課程,再邀請授課老師至公司進行更深入的教學;也有的企業直接推薦育網上所開設的課程給員工選修。磨課師課程無法取代所有的企業在職訓練,卻能夠豐富公司提供給員工的學習資源。

3.以MOOC搭配證照考試

磨課師課程也可以與證照考試結合,可以運作的方式是免費提供部分課程內容給所有有興趣的學員,學員透過課程管道報名證照考試,則可解鎖更深入的課程內容、解題輔導、或是搭配線上模擬考供其練習。育網曾經與GS1-Taiwan、IBM認知學堂合作進行證照考試,目前正在合作的對象則為中華民國物流協會與台灣全球商貿運籌發展協會。

4.將MOOC提供給高中職作為自主學習與彈性選修課程

在教育部所頒訂的108課綱中,要求高中職各校開設彈性選修課程,學生們需要進行一定時數的自主學習。因此育網於2018年開始,自大專院校所精心製作的數位課程中,挑選出適合高中職學生學習的精彩課程,在引導授課教師調整課程之內容與深度後,推廣至全台各高中職,與高中老師搭配,作為其校內的彈性選修課程;或是純粹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之用。此項計畫自推出後已與超過100所高中職簽約成為夥伴,並已累積超過九萬人次的高中職學生選用為其自主學習課程。今年(2021年)陽明交大與桃園市政府簽約,於育網建置專屬之數位教學專區,在專區內為轄內各高中職建立專屬頁面,讓各校選擇適合自己學生的課程,同時也鼓勵各高中職教師於專區內自行開設數位課程。藉此讓學生們提早探索興趣進行自主學習,也鼓勵各高中職教師設計更具彈性及多元的教學方式。

數位課程與學分認證

在台灣,學分的抵免與承認的方式在於學校,各校依其學分認抵的政策,有不同的學分抵免方式,尚未有一個比較開放或是統一的作法。為配合我國目前的教育體制,教育部有頒訂遠距教學實施辦法,在校內只要整學期的課程時數有一半以上以數位學習方式進行,就可以依此法申請數位課程認證,在校內以網路方式授課。對於比較短的純數位式課程(如磨課師課程),目前教育部委託國立空中大學舉辦的非正規教育課程認證,為課程進行認證。學員修了通過該認證的課程之後,可以再付費取得由教育部所頒發的學分證明。只是有哪些學校認抵這種學分,還是由各校自行認定。在國外,有越來越多國際知名的大學如美國的喬治亞理工學院、伊利諾大學、德州大學、密西根大學,法國的巴黎高等商學院 (HEC Paris)、澳洲的迪肯大學(Deakin University)等、透過MOOC平台授與碩士學位,亦即為取得該學位所需的所有課程都可以在MOOC平台上完成。

線上學習效果好不好?

線上學習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此次的疫情更催生了其重要性。線上學習可以是以同步的方式進行,也就是老師跟學生同時都在網路的虛擬教室中上課;也可以是以非同步的方式進行,也就是老師先預錄教材,讓學生依循自己的學習步調學習。目前大家都公認,混合同步與非同步的學習方式,能夠得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根據我們推動線上學習的經驗,學生們比老師們都還要認同網路課程的學習效果。有些裹足不前的老師們認為以網路的方式授課,學生可能會不認真、不專心甚至容易作弊;有的老師擔心自己的課程放在網路上之後,老師的價值就不見了;有的老師怕釋出的教材侵犯到了別人的著作財產權;有的老師不想拋頭露面讓學生們評頭論足;有的老師說前面沒有學生就不會上課了;甚至有的老師認為修線上課程,一定會比實體課程輕鬆,學習效果也可能打折。

其實,在線上學習時不認真的學生,在實體課堂可能也不認真,有的學生甚至更不認真。在實體的課堂中,一定有部份學生覺得老師講得太快或太慢,無論老師怎麼配合都無法滿足所有的學生;但在網路的課堂中,學生能夠自己調配學習的速度,不會的地方可以反覆播放學習,已經很熟悉的地方能夠快速帶過,如此反而能夠做好適性教學。再者,在網路的世界中,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因此線上課程的效果好不好,取決於授課教師對於課程的設計。有的學生表示有的線上課程的負擔比實體課程還要來得重很多,因此數位課程只要經過適當的設計,更能引導或是迫使學生好好學習。相信很多在疫情期間被迫嘗試過線上上課的老師們都會同意,為了要維持線上課程的良好運作,老師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與心力。身為老師的我們應該都已經聽說過:「未來老師的價值不在講課(lecturing),而是在於引導學生學習(facilitating)。」課程教材只是幫助學生學習的一部分,再搭配線上或是實體的互動,才是完整的學習。至於擔心教材與著作財產權侵犯的問題,各學校的數位課程製作單位都能夠協助老師以不侵害別人著作權的方式準備教材,只要稍稍注意,都應該不是太大的問題。

所有的課程都能做成數位課程嗎?

理論上,所有的課程都有部分內容可以藉由數位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只要依據課程性質把握好數位與實體課程時數的搭配比例即可。體育課、音樂課、美術課、程式設計課、討論課、分組實作課等等都可以用線上上課。我們建議想嘗試錄製數位教材的老師們,先將適合重複觀看、需要好好複習、每次講起來都差不了太多的內容,預先錄製起來;至於較為進階的應用、與時俱進的更新、需要與學生討論互動的內容,可以使用實體或直播課的教學方式進行。

老師可以自己錄數位課程嗎?

MOOC的製作成本與其呈現出之精細度成正比,但是並不代表所有的課件都要由專業人士掌鏡錄製,有時簡單的簡報軟體搭配一個收音效果好的麥克風,就能夠做出一段影音教材。所以,老師當然可以自行錄製數位課程。別忘了數位課程的目的在於傳授知識,不見得需要以製作紀錄片或綜藝節目的方式來製作課程。跟教科書其實蠻像的,經典的教科書很多是彩色的,甚至搭配多媒體;想讓它成為經典的課程,再多花精力去美化課件就好,而且可以一次每化一點。

現在很多學校都設有協助自校老師製做數位課程的團隊,若老師要自行錄製的話,請記得,課程的收音比影像重要得很多。害羞的老師可以使用縮小的影像或是照片替代,也可以創造虛擬人物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很多老師都是天生的演員,只要每次錄製課程時把自己當成網紅,對著廣大的學生講話,多錄幾次之後就得心應手,侃侃而談了。另外要再次強調的是,課程錄製好只是教學的開始,課程需要用心經營,才能受學生重視。

工業工程與MOOC資源

在工業工程領域中,有很多課程是很適合數位化的,例如數學、經濟、會計、作業研究、統計、系統改善、數據分析、各種程式語言與各種管理與創新的工具方法等等。目前在台灣各磨課師平台上已經有一些課程與工業工程領域相關,但多是由某位老師單獨錄製一兩門課程,尚缺乏具有連貫性的系列課程。在磨課師剛在台灣開始推行的前幾年,僅有非常少數的老師願意錄製課程,之後藉由教育部磨課師計畫的引導,開始有較多的老師願意錄製課程。

最近幾年來教育部所推行的教學改革或是重點人才培育計畫,如智慧聯網計畫、人工智慧技術與應用人才培育、5G行動寬頻人才培育、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等計畫,都要求計畫要產出磨課師課程。在此我們鼓勵各位工業工程領域的老師們,先從個人做起,嘗試設計一些課程,無論是在校內營運或是交由磨課師平台進行多元應用都可以。我們希望在不久的未來,能夠出現工業工程領域的經典數位教材,讓更多人認識工業工程。

世界變化得很快,疫情拉近了我們與網路世界的距離。國中小與高中老師們已經很積極地提升自己數位教學的能力,身為大學老師的我們,不能一直原地踏步。因爲,習慣線上學習的學生,也越來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