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命之年的研究路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鄧群黨 資深副理 | 2022-05-10

『知命之年』這個年紀在職場的人,應該已經是職場勝利組,「職稱好、薪水高」獨占老鳥之位已久,殊不知我也接近了知命之年,卻沒有職場勝利組的愜意;對於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可以大聲說「學以致用」,但是打拚多年後的我發現,總覺得本職學能「學不夠用」,所以我決定重返校園再當一回學生。

這個年紀讀書是需要勇氣的,在公司閒聊想去讀書的時候,也得到長官的大力幫助與支持,家人的諒解,最後是女兒們的看著爸爸去讀書,有樣學樣也應該要認真一點的態度,種種的正向鼓勵讓我也鼓起勇氣去報考,學校當然要選個能跟自己工作專業符合的學校,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專班就是我的不二選擇,也很幸運讓我順利考上。

不過新生入學那一天,我倒是被其他同學嚇一跳,放眼望去盡是年輕臉孔,當下我還以為跑錯教室,心想:「不是在職專班嗎?怎麼都是年輕人?」結果同學提醒我:「不是他們年輕,是你太老!」這麼一說,我才猛然想起來,是有那麼一點年紀了,但從這兒就看得出我的內心有多麼年輕,完全不服老!但是大家眾口一聲地稱讚我有上進心,其實聽到美言不是我的目的,而是想學新知識一定是值得的。


鄧群黨 資深副理

學歷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專班

◆元智大學資訊管理系學士

經歷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資深副理
中華萃思學會 服務委員

入學後「全班最老的學生」學長姐還要叫我『學弟哥哥』,讓我哭笑不得。但想到能否適應或是否適合,就讓我既恐懼又興奮。如果我說調整很容易,那就是太假了。但是事實上調整並不如我預期的那麼困難;這個年紀記憶不好學得慢,有很多雜事纏身,但是實務經驗上有許多不一樣的想法與觀點,這部分在同學間是很有優勢;就如丹佐華盛頓為2011年賓州大學畢業生演講說『如果安於現狀,生命就會失去應有的熱情。如果你不曾失敗過,代表你從未真正冒險嘗試。』,讀或不讀?如果不知如何選擇時,我會試著走那條不曾經歷過的路,以下就是我的淺見:

  • 學習,是苦悶的出口

在網路的一篇文章看到『學習,是苦悶的出口』讓我特別有感,在工作或是工作低潮的時候,去念個研究所,把注意力轉為另外一個事情,有時候跳出去才可以看得更寬更遠,當然學習本身是一件快樂的事,讀書與人交流就會是工作苦悶的一個積極有效出口。

  • 同學們的知識交流很重要

我認為,現在疫情多只能線上上課非常可惜,如果能有機會面對面上課,現場互動式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走出自己的舒適圈,面對面溝通與人際關係交流,才能得到年輕人的寶貴見解,這不是教科書上能學得到的知識,有時候年輕世代總能提供不一樣的觀點,以前搞不懂的事情,常常能讓我有『原來如此』醍醐灌頂的領悟。

歷年國內大學碩士在職專班人數統計中國時報

  • 日新月異知識學會不容易,但可以做到

因為工作的需求PowerPoint、Excel等基本功夫都被訓練過了,但看到同學們做出來的報告,才發現自己的根本不算甚麼,技術部分是可以多去交流,能夠有不同的創意出現。或許是我的個性比較開朗,都用笑話破冰,接下來就好辦了,由於現今學生都很熟稔各種線上工具,導引起來頗順手,因此也學會與教授、同學交流所需的技能。

  • 用經驗戰勝年紀差距與記憶速度

當朋友說:『年紀大這麼大還去讀書喔!』對於這句話,大可不必感覺不安;年紀大、經驗足反而是最寶貴的資產,常常在case study與課堂討論、分組研究時都能發揮最大貢獻,往往同學期盼我們能提出更有創意的建議,讓課堂上的討論非學術而是更能接近實務,所以我們的觀點上經常畫龍點睛的作用。

對於課本的死記活背新知識比起年輕的時候難得多,並且聽懂了隔天又忘記,遇到考試熬夜念書更是煎熬。但是我也發現,體力不足可以是用經驗補強:目標管理加上有效時間控管、文章抓重點這都是職場必備的,並且讀書少量多餐,避免臨時抱佛腳,往往可以節省很多時間,還可以陪女兒讀書時,自己也把功課做的複習,是一舉兩得的好方法。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110年級碩專班迎新會
(歡迎布條為原交通大學工業工程學與管理學系未改制前)

  • 上了研究所對我本身工作上的影響

30年的工作經驗,公司的教育訓練早就將部分知識灌輸在腦海中,但始終沒有一個系統性將全部知識融會貫通,讓我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往往會造成專案的四不像,或是不知道作業手法導入的真因,運用手法錯誤而不自知,當然更不用說創新思維產生,所以能將實務與學術通盤結合是最棒的體驗.

結語

雖然已經考上在陽明交通大學在職專班,但我仍然要說,讀研究所不見得對你的工作有直接幫助,也不見得與升遷、加薪劃上等號。但我要說是,學習一定有用的,學習之後,路就會為你開出來,至於是什麼路?沒人知道!人生是不斷向未知前進,本來就充滿不確定性,而這也是它不斷製造驚喜的原因,我們能做的就是勇敢跨出第一步,世界便會轉動起來。充電的目的不必然純為現實考量,最重要的是永不停止的學習心態,以及一種不論年紀,對自我實踐的渴望。國內外的例子都告訴我們,年齡不是追求自我實踐的障礙。只要願意付出時間和精力,每位人都可以做到。


參考文獻

  1. https://club.commonhealth.com.tw/article/3239

  2.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409/post/20180306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