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留學之路-匹茲堡大學
我的留學之路-匹茲堡大學
我的名字是劉安強,1999年出生,2021年6月畢業於中原大學工業與系統工程學系,8月赴美攻讀匹茲堡大學供應鏈管理與商業分析研究所,以下我將分享從決定出國以來的準備過程、心路歷程,以及抵達美國後的生活。
◆ 決定出國
我是家中老么,上面有哥哥姐姐各一個,年紀都大我許多,也都在國外生活,小時候看著姊姊赴美讀研究所,就在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高中畢業的暑假,我去了美國紐約的親戚家生活了2個月,由於親戚工作繁忙,所以這兩個月裡,我獨自在整個紐約遊玩,把幾乎所有有名的地方都跑了一遍,那時我就默默決定,大學畢業後也要追隨姊姊的腳步,赴美攻讀研究所。
◆ 補習考試
申請美國研究所的過程是非常非常的繁雜且冗長,簡單來說主要有兩種考試,一個是所謂的英語測驗,大多是托福或雅思,只要達到學校的英文門檻即可;另一個是碩士入學測驗,分為社會組考的GMAT與自然組考的GRE,近年來越來越多人用GRE成績申請商學院,我也是其中一位。
一般來說,申請美國研究所必須在入學的前一年申請,準備文件、考試也大概要花半年到一年,所以通常都是計畫出國的兩年前就要開始準備。還記得升大三的暑假時,剛當完兵的我走到台北車站附近,踏進了留學補習班,開始了這兩年的馬拉松,補習班門口滿滿的錄取榜單,我至今都還記得第一次看到時的複雜心情。
正常來說,大家會先從托福開始準備,因為相較於GRE,托福比較平易近人,比較不會一開始就太難。托福分四科,聽、說、讀、寫,記得我好像補了3個多月,就上陣了,因為我英文底子還不錯,考的還可以,但跟目標的分數差一點點,不過由於GRE的難度較高,很多人都建議考一次托福後,先去準備GRE,考完GRE再回來考托福分數自然會進步,我當時也是選擇這樣。
準備GRE是如同地獄般的日子,小時候讀雙語幼稚園、小學時在加拿大待過、高中暑假待在美國,英文對我來說從來不是問題,任何英文的考試,我幾乎沒有特別準備過,不過GRE,真的嚇到我了。
GRE分為三部分,分析寫作、計量和語文,分析寫作是必須針對題目出的情境去分析,有可能是關於公共政策、全球議題之類的,不過幾乎沒有學校會看分析寫作的成績,所以大家都是練幾篇而已,不太需要花時間練。計量就是所謂的數學,對於我們亞洲人來說不太需要擔心,滿分也是常有的事。最後是語文這個大魔王,語文題包括填空、閱讀、邏輯,簡而言之就是必須要先背很多特別的單字(大概是3000個),然後每一題其中都有很深的邏輯,必須要頭腦非常清楚才有辦法勉強解出來,我常常題目每一個字都看得懂,但就是不知道在講什麼。
記得第一次去上GRE的課程時,整堂課3個小時,講義裡我一個字都看不懂,真的是一個字都看不懂,因為GRE用的字都是非常艱深,可能連很多美國人都沒看過的單字,當時的我真的嚇傻了。當時花了3個月補完習後,我自己大概又唸了4個月,每一天背單字、刷考古題、檢討,就可能會花到5個小時,從小到大我都不是一個特別用功、愛唸書的,我敢說,這4個月是我人生中最認真的4個月。
◆ 文件準備
當托福和GRE都考到想到的成績後(可以考很多次),就要開始準備文件了,準備文件我個人覺得不難,大部分的學校都要求差不多,履歷、申請動機、推薦信,有些學校可能會額外要求一些題目,譬如說我有遇到有學校要求我寫針對我申請的系所的議題分析。我覺得撰寫這些文件最重要的秘訣是要敢寫,什麼叫敢寫,通常我們華人都比較害羞、低調,不喜歡誇大自己,但在撰寫申請文件時,請務必要敢寫,不是說謊,而是把自己做過的事跟學術方面想辦法做連結,例如我在學校的系辦公室打工,就可以寫我學到如何管理系上事務、我在系上籃球隊打球,就可以寫我很會團隊合作,不要覺得在誇大其辭,相信我,美國人絕對講得更天花亂墜,就是因為我們亞洲人不善於表現自己,所很容易吃虧,簡而言之就是,你如果在麥當勞打工過,請你說你在美商公司上過班,而不要說在速食店上班,你並沒有騙人,麥當勞是美商企業沒錯啊!
大致來說我覺得撰寫這些文件都不會太難,而且通常申請學校會請代辦幫忙,代辦也都會指導、潤稿,代辦將在下個部分說明。
推薦信的部分就要花點心思了,由於一間學校大概都是需要2封推薦信,所以必須要思考,要找誰幫忙寫推薦信,通常會是教授、主管、主任等等,要在申請學校前想辦法讓他們多認識你,不然突然衝出一個不認識的人要寫推薦信,教授也很難寫。接著要思考請哪位教授寫哪間學校的,因為申請學校一定是申請很多間,所以要協調好,通常如果教授是該校校友的話,也會有點優勢。
◆ 申請過程
申請學校的過程是非常複雜冗長的。首先,要先選擇申請的學校,以及要申請幾間學校,光這件事情就可以花很多時間了,我是從一開始補習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選校,慢慢選慢慢看,美國有兩三千所大專院校,一般我們會申請的是前200名以內的學校,但由於昂貴的申請費用,所以必須審慎選擇申請的學校,通常一所學校的申請費100到200美金不等,這只是申請而已,就要花這麼多錢,所以真的要必需好好做選擇。
如同我前面所說的,通常留學都會請代辦幫忙,我個人認為是蠻重要的,因為代辦比較有經驗,可以給你很多的建議,甚至是文件處理,代辦都會幫你修改、寄給學校之類的,不然自己從無到有的處理這些東西真的會很累。一般代辦會幫你申請6間學校以上,隨著學校越多、代辦費也越貴。代辦會跟你做討論,討論出要申請幾間學校,分別有幾間是夢幻的、差不多的和保底的。以下我來分享我的申請經歷。
申請學校的四大要件分別為GPA(大學在校成績)、托福(英文門檻)、GRE(研究所考試)以及個人特質(履歷、動機、面試),通常這四點都不錯,才有機會申請到全美前100名的大學。我的申請過程可以說是非常非常的艱辛,因為我從來不是一個好學生,我大一大二忙於社團活動,忽略了課業,所以GPA非常低,還記得第一次跟留學代辦談的時候,那時候是大三上學期剛開學,他們也嚇了一跳,我那時的GPA幾乎是不可能申請上任何一間美國排名前100的大學,所以那時候我就決定要在剩下兩年好好拚高我的在校成績,因為美國的大學也很重視學生的潛力,如果學生進步的幅度很大,也會提高率取的機會。
大三開始,我非常努力的修課,除了要把成績提高、把大一大二沒有過的科目補過,還要同時準備申請的考試(托福、GRE),最累的是,我依然不願放下我最喜歡社團活動。所以大三那年我每天平均睡不到5小時,我只會出現在教室、圖書館、學會辦公室,除了上課、讀書之外就是在學會辦公室開會,更累的是,每個周末還要來回台北與中壢補習。現在想想,真的很累很辛苦,但很充實,我一點都不後悔,因為我沒有捨棄掉任何我愛的東西,除了睡眠。
度過這充實的一年後,很幸運的我都有順利達成設定的目標,在校成績、考試都一個個慢慢地達標,到了大四上,我就開始準備申請的文件和選擇要申請的學校。雖然成績有稍微拉上來一點,但對申請一個前100名的學校來說還是稍微勉強了一點,所以在選擇學校方面,我一直非常的保守,不敢申請太好的學校,但這個時候,我的姐姐一直建議我要勇敢申請,因為沒有人知道學校是怎麼挑學生的,每年還是依然有很多低分高就或是高分地就的人,姐姐自己在申請學校時也是得到非常好的結果,所以我就聽從他的建議,陸陸續續也詢問了系上的老師、還有回來演講的校友們,我也要特別感謝技嘉的孟憲明總經理,當初就是孟老師在我們系上教課時,推薦我去申請匹茲堡大學,我今天才有辦法到這邊念書。
總而言之我的建議是,在申請學校方面,真的不要怕自己不夠好,以我為例,我申請了5間夢幻學校,最後還上了2間,由此可證,真的不要輕視自己。
繳交完申請資料之後,有些學校會要求要面試,由於我是申請商學院,所以大部分的都有要求我面試,我建議在面試前可以多上網查一些資料,研究一下之前問過的題目,然後同學反覆練習,訓練臨場反應。面試的目的不是要考你會什麼,而是要看看你是不是個正常人,臨場反應與應對進退的能力,所以不用過於緊張,平常心就是最好的準備。
最後申請的結果出來,我總共申請12所學校,錄取了7所,對我來說算是非常好的結果了,當然我不否認其中有些僥倖的成分在,但是錄取了就代表你有這個能力,我相信只要好好制定申請計畫,一步步按部就班的努力,大家也一定都可以有好的結果。
◆ 抵達美國
2021年8月1日早上,我離開了台灣,經過22小時的飛行與轉機抵達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的匹茲堡。在台灣時,我透過學校的台灣同學會找好了室友,我們一起租了房子,買了家具,抵達時就直接入住。剛剛抵達的幾天,我們拖著疲累的身子跑了很多地方、做了很多事,我們去打了輝瑞疫苗、辦了手機門號、開了銀行戶頭、辦了信用卡、補買了好多家具,身體還因為時差所苦,但心裡是無比的興奮,一切事物都是那麼樣的新鮮。
我是就讀於商學院的供應鏈管理與商業分析,當初會選擇匹茲堡大學就是因為一般大學都只能讀供應鏈管理,但匹茲堡大學可以多拿到商業分析的學位,我認為在現在這個時代,任何產業、工作都會需要具備資訊的背景,我相信讀商業分析可以讓我有更多的機會找到工作,所以選擇就讀匹茲堡大學。匹茲堡是一個30萬人的小城市,跟紐約那種大城市不能比,但匹茲堡的市中心也是有如在紐約一般,非常多高樓,而城市周邊的郊區也不會太偏僻,我個人非常喜歡,而且這邊的人非常友善、熱愛運動,最重要的是防疫意識算很好,基本上在室內大部分人都會戴口罩,可能很難想像,但這樣在美國已經算是非常好的。
美國的校園都非常的大,我走一圈大概要一兩個小時,而且設施都非常好,我很喜歡打籃球,所以常常去學校的球場運動,學校的運動設施非常齊全,什麼運動都有專門的運動場,沒有搶場地的問題,剛來的時候,真的有些不習慣,因為我在台灣時去很多地方都喜歡走路去,但在美國真的沒辦法這樣一直走。
我覺得剛來這邊對我來說最需要面對的是心態問題,我是來自於私立大學的,而我在這邊的台灣同學,幾乎全部都是台清交畢業的,我原本是非常擔心自己會無法融入,但結果卻出乎我意料,這邊大家相處得非常好,根本沒有人在乎我來自哪裡,大家都相信能被錄取,就代表我有這個能力,漸漸的我適應了這樣子的感覺,我也知道我必須比別人都努力,所以我都付出200%的力氣在每一件事情上,希望有一天能跟大家一樣強。
◆ 給想出國的學弟妹建議
對於未來想出國的學弟妹,我的建議是一定要盡早下定決心,出國留學是一個很大的決定,申請學校是一場馬拉松,如果沒有想清楚、沒有下定決心,很容易中途放棄,而且,當身邊的人都沒有要出國的,很容易就會被影響,所以一定要早早想清楚、訂好階段性目標,一個個慢慢達成,等到收到錄取通知的那一刻,一切的付出都會很值得。希望我的分享可以幫助到每一個想出國留學的學弟妹,只要願意付出努力,相信大家都能夠達成自己的目標,祝福每一位學弟妹未來一帆風順,有緣在美國相見!
▲ 與學校合照
▲與台灣同鄉會相約打壘球
▲ 學校的標誌性建築 Cathedral of Learning
▲租屋處的房間
▲在租屋處聚餐
▲與外國籍同學分組討論
▲與台灣同學在系館合照
▲在教室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