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做「個人發展計畫(簡稱 IDP)」
讓「所有人都能在 KIST 聯盟展現天賦」
透過撰寫 IDP 實踐「成長心態」的核心價值,藉此機會思考個人發展目標、刻意練習發展能力,讓我們有方向地朝願景與目標前進,有意識地紀錄和追蹤自身的學習、發展與成長,成為更好的老師
同時,作為與學校領導人進行發展性對話的重要基礎,讓所有人都能在 KIST 聯盟展現天賦
開始填寫 IDP
113 學年起,建置「教師發展平台(簡稱 TDP)」,提供更友善填寫 IDP 工具,更能紀錄過往填寫內容與修課紀錄,查看自己的發展歷程。
填寫時間:每年 9月前與 3 月,約需 20-30 分鐘
內容:分為「教學力」與「領導力」兩大面向,先「自評」再「計畫」
步驟:
步驟 1 教學力自評:選擇「有感」的項目自我評估,以利後續建立自我專業發展的依據
步驟 2 教學力發展計畫:選擇期待發展的面向與項目,設定預計達成的目標,並進一步說明現況與規劃發展方法
步驟 3 領導力自評:選擇「有感」的項目自我評估,以利後續建立自我專業發展的依據
步驟 4 領導力發展計畫:針對核心價值、職涯路徑與領導力面向選擇期待發展的項目,設定預計達成的目標,並進一步說明現況與規劃發展方法
適用對象
公辦民營學校:所有正職同仁
公辦公營學校:依學校規定
注意事項:IDP 不作為教師績效評核使用
IDP 的教學力與領導力
教學力
以 KIPP Texas-REE 文件為架構
4 大面向共 19 個項目,內容更貼近教學場景
每個項目 5 個具體質性描述與量化指標
每個項目提供可以參考的發展方法
提供新進教師輕量版 8 個項目
領導力
KIST 收斂從 VAM 導引 5 個領導職能與面向
每個項目 4 個關鍵行為階段質性描述
發展計畫納入核心價值實踐與職涯發展
填寫 IDP 的技巧
設定目標與規劃發展方法時可以參考 SMART 原則:
具體明確(Specific):目標太過空泛或不明確,定義太過粗略,將變得難以達成與衡量
可以衡量(Measurable):量化數據有利評估自己的表現,並掌握進度
實際可行(Achievable):避免設定太困難無法達成或是太容易達成的目標
相關(Relevant):與自我或學校長期目標相關
有時限性(Time-bound):有明確截止日或里程碑,包括起點和終點,以利驅動達成目標按照計劃實踐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