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學校電子學習試驗計劃 (「試驗計劃」)1於2011/12 開展,並已於2013/14 學年完成。「試驗計劃」旨在協助學校制訂電子學習政策的未來路向,當中共有21 個學校計劃2獲選,參與的學校數目達61 所 (詳情見於附錄1)。教育局鼓勵及支援參與「試驗計劃」的學校發展和試行推動電子學習的時間表及方法,藉此提升學與教的效能,並探索與其他界別建立夥伴協作的可能性。此外,教育局委託了兩組團隊進行研究,就教學法及後勤安排方面識別良好的學校實踐經驗、了解電子學習的益處及試驗學校所得經驗,以推動電子學習的持續發展。

主要研究結果研究結果普遍支持下列各點:

1.  教師若適當使用科技及設計教學法,便能在課堂上清晰表述電子學習並發揮其最大的潛能,以支援學生取得正面的學習成果,包括資訊素

養、自主學習、學習差異、明辨性的思考能力及同儕協作;

2. 根據老師、校長及家長的報告,學生在三年內有不少學習得益,他們的學習動機、資訊素養、溝通能力等21 世紀技能均有所提升;

3. 透過善用資訊科技作為獲取及分享資訊的工具,學生有更多機會在課室以外學習,享受隨時隨地可行及彈性的學習安排,並促進同儕間的

小組互動;及電子學習能應用於所有學習科目。根據試驗學校的經驗,即使教師的理念傾向相信「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實際上「以學生為中心」及「以教師為中心」的元素是可以並存的。


電子學習為學校教育帶來的機遇


香港多間學校將於新學年改頭換面,多管齊下,相繼引入科技配合教學,推行網上學習及所需配套。以往沿用的標準課程固然有涉獵科技及電腦技巧,而新措施經過周詳規劃,諮詢家長意見,聽取校外專家建議,並為教師提供額外培訓,助學生更常使用電腦,瀏覽更多相關網站。本校亦以積極配合教育局, 大力推動電子學習。這些改變是自然而然、循序漸進的。有現成的資源和器材,將它們用來改善教學質素顯然是好事。在科技方面,學校一直『苦追在後』。 教育局「第四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下稱「策略」)已於 2015/16 學年起全面推行。「策略」的其中一個主要措施是為所有公營學校建立 覆蓋所有課室的無線網絡,以方便學校使用流動電腦裝置進行電子學 習。教育局向每所合資格學校發放平均$100,000 的一筆過津貼,用作購置流動電腦裝置,與及平均$70,000 的額外經常性津貼,用作支付無 線網絡服務和維修流動電腦裝置的費用。 在足夠的電子資源下, 學校推行的步伐才能得以加快。老師成為了學習的促進者, 一改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學生的學生更有趣。

資訊科技教育

勢不可擋的電子教學潮流

 

美國第 35 任總統– 約翰‧甘迺迪說過: 「改變是生命的定律,而那些只看過去和現在的人一定會錯過未來。」誠如學校的學習環境, 一直在變,而且改變的速度愈快, 為的是更有效地培養學生九種共通能力,令他們能夠適應變化一日千里的社會,特別在資訊科技與生活應用的部份,社會求賢若渴。學校亦意識到應用資訊科技於學習上已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 善用流動電腦裝置在教育方面越趨盛行,所以一直以來積極回應。

 

本校從參與電子書試驗計劃及電子學習學校支援計劃(WIFI100),不斷在改善學校的硬件設備,當中包括提升學校無線網絡基礎設施,而且為學校增添更多的平板電腦,希望打破傳統的局限的學習模式。電子教學並不局限於使用電子書,老師善用資訊科技的便利,收集大數據,有系統跟進學習進度。另外有老師打破傳統教學方法,自拍數學短片讓學生在家備課,學生主導學習;老師亦開始引入先進虛擬境相機,令課堂更互動,提高學習的興趣及動機。本校近年更推行自攜裝置政策,廣泛使用電子學習資源、課本及學習管理平台,讓學生學習更趨個人化。老師更有效地追蹤學習進度及照顧不同的學習差異。


21世紀關鍵能力 

全球競爭化的世代來臨,各國為了提升國家人民之競爭能力,紛紛提出21世紀公民所應具備之4C及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

所謂4C就是:運用資訊的能力則是指運用資訊科技進行學習或是解決所面對的問題。能夠擁有不斷學習、研發創造、高度思考力、與問題解決的能力。


批判性思考與問題解決(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有效溝通(effective communication)

團隊共創(collaboration and building)

創造與創新(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美國史丹佛國際研究中心(SRI International)提出了一個幫助學校、地區和社群的發表創新性意見的工具:school 2.0。希望透過school2.0,協助學校、地區與社群發展一個共同的教育願景,運用科技來協助願景的未來與探索,創造符合現今教學目標的教學生態環境,以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 


School2.0提供一個學習生態系統(Learning Ecosystem),清楚描繪出一個能夠培養21世紀能力的校園藍圖,這個系統中包含四大元素,分別是:一、學校基礎科技建設(infrastructure),二、政策規劃與實施(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三、學校相關的人員參與(stakeholder),四、學習環境營造(Learning Enviro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