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參賽者需為臺灣地區大專院校全職在學學生(含研究所),包含大專部(含五專部專四、專五)及研究所學生,得以混合組隊參加(在職進修學生及教師不受理報名)。每隊參賽學生以 1 至 4 人為限。
2. 不可使用相同題目重複參賽不同組別。
3. 指導老師需為臺灣現任大專院校教師,每位指導老師可指導多支隊伍,但每隊最多可有 2 名指導老師。
4. 為鼓勵踴躍使用 HLS 技術組隊參賽,於不定題組中設置「特別獎」,僅限作品中使用 HLS 技術的隊伍角逐本獎項。
1. 初賽:
- 邀請產官學界專業人士組成初賽評審委員會(參賽隊伍的指導老師除外)。
- 各類別評審將進行線上評分,並由初賽評審委員討論決定提名名單。
2. 複賽:
- 邀請產官學界專業人士評選(入圍隊伍的指導老師除外)。
- 決賽成績密封保存,並於頒獎典禮公佈獲得大獎的隊伍。
1. 不定題組 (AMD Track 及 Altera Track):
- 創意:35 分
- 設計內容及品質:25 分
- 難易度:25 分
- 作品報告完整性:15 分
2. 定題組 (A3D3 Special Track):
- 作品完成度:40 分
- HLS效能指標分數:40 分
- 作品報告與完整性:20 分
1. 所有參賽學生於報名期間須為臺灣地區大專院校(含五專部專四、專五)或研究所之全職在學學生。在職進修學生及其指導教師均不接受報名。
2. 秉持匿名參賽原則,所有書面資料(包含決賽簡報、照片、圖檔、影音資料內容)及檔名不得使用學校 LOGO 或提及學校系所名稱、指導教授姓名;參考文獻中亦不得提及指導教授姓名或相關著作。
3. 所有參賽學生及指導教師需同意授權隊長進行報名,並同意提供參賽作品及聯絡資訊予主辦及協辦單位,用於作品審查及活動安排。
4. 報名截止前,已獲其他國際性及全國性競賽前三名獎項的相同作品不得參賽。
5. 主辦單位如發現參賽隊伍存在抄襲、不符資格等情事,得隨時終止其參賽資格;如已獲獎,則須繳回所領取的獎金與獎狀。
【AMD Track】
參賽隊伍需使用AMD或E-element任一型號FPGA開發板
作品需能在AMD FPGA 平台 (含現有或自製子卡) 實現功能,FPGA需要占總功能性之60%以上
不限定競賽主題
【Altera Track】
參賽隊伍需使用Altera或Terasic任一型號FPGA開發板
作品需能在Altera FPGA 平台 (含現有或自製子卡) 實現功能,FPGA需要占總功能性之60%以上
不限定競賽主題
【A3D3 Special Track】
指定競賽主題與競賽項目
指定應用的機器學習模型,使用hls4ml的設計流程框架,進行量化感知訓練(Quantization-aware Training),並針對特定FPGA晶片進行合成。依設計的資源使用量,以及量化的模型正確性,比較綜合效能指標來決定獲勝隊伍。
初賽:以下列指定的任務與機器學習模型當作主要的應用。參賽隊伍針對任務進行量化感知訓練,並完成FPGA的合成工作,並驗證最後結果正確性。能夠符合主辦單位運算效能和資源使用條件的隊伍,即獲得複賽資格。(初賽內容說明連結)
MLPerf Tiny Benchmark 的 Image Classification
複賽:參賽隊伍針對指定任務與機器學習模型作為主要的應用,並進行量化感知訓練,完成FPGA的合成工作,並驗證最後結果正確性。決賽題目會於8/6後連同通過預賽名單一同公布。能在主辦單位提供的評分標準(完成度、綜合效能指標、決賽報告)拿到較高分數的隊伍,即為獲勝隊伍。(決賽內容說明連結)
參賽隊伍需使用主辦單位規定的High Level Synthesis (HLS) 設計環境與FPGA型號來完成指定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