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校讀書會

與師生一同圍讀經典文學作品。

歡迎全港所有學校參與,請隨時聯絡我們,費用全免。

負責老師:許嘉樂老師

約翰‧斯坦貝克

(John Steinbeck 1902年2月27日-1968年12月20日)

簡介:斯坦貝克於196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主要代表作有《憤怒的葡萄》、《伊甸之東》和《人鼠之間》等。是次選本來自《長谷X人鼠之間》,我們將會讀其中兩篇短篇小說:《私刑者》以及《蛇》。

形式:(由於疫情影響,將以網上zoom形式舉行)。

《私刑者》

本故事講述一位大眾認定罪該萬死的黑人,民眾為了不讓他利用法律的灰色地帶躲過刑責,憤然衝到囚房虐打他,並將他的屍體拉到公園焚燒。麥克參與了這次私刑,在憤怒的環境下,他的內心起了什麼變化?一般人又是怎樣看待這件事呢?

《蛇》故事簡介:

有一天,年輕的科學家菲力浦博士,正在以不同的生物進行科學實驗。忽然間,一位神秘女子闖入了他的實驗室,堅持要買他養在玻璃缸的一條蛇,並提出了古怪的要求——她想現場觀看蛇吞鼠的過程。究竟為什麼她要看蛇吞鼠呢?故事中隱藏了什麼深意呢?


2020@24

奈波爾

又譯為奈保爾(1932年8月17日-2018年8月11日)

印度裔英國作家

200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生於加勒比海千里達島

1950年進入牛津大學攻讀英國文學

畢業後,遷居倫敦,曾任職英國國家廣播公司。

主要小說:

小說

The Mystic Masseur,1957《神秘的推拿師》,穆卓芸譯,台北:遠流,2007。

Miguel Street,1959《米格爾街》,王志勇譯,杭州:浙江文藝,2003。

Guerrillas,1975《游擊隊員》,張曉意譯,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3。


2019@23

蘇格拉底

在敘說蘇格拉底之死前,我們先來談蘇格拉底之生。

蘇格拉底的外表同他的死一樣,也許是哲學史上獨一無二的,那獨一無二之處就是:醜。他個子不高,腦袋卻不小,臉龐更是大得嚇人。他有一個無毛的禿頂,眉毛像北京猿人的一樣在額頭高高突起,眼窩卻又在眉毛下面深深地陷了進去,像兩口井,雙眼瞪得老大,呆呆地望著前面。下面是一個出眾的酒糟鼻子,鼻孔下邊則是一張寬闊的嘴巴。再往下就是一大把又髒又亂的鬍子,大概生下來就不曾看見過剪刀。兩邊是一對招風大耳。對於自己的尊容,蘇格拉底曾經很自豪地說過這樣一段話:說起五官來,沒有人比我的更實用了。

蘇格拉底的日常生活真是要多簡單有多簡單,他所做的事常有兩個:沉思和與人辯論。每天,他一早起來後,就在雅典的大街小巷竄來竄去,找這個,找那個,上至將軍法官,下至皮匠乞丐,與他們進行對話、辯論,以尋找他所要找的真理。有一段時間,他想找一個比自己聰明的人。

他的身邊經常圍著一大幫人,這些人三教九流,應有盡有,有的是未來的將軍,有的是窮人,還有的是像柏拉圖一樣的闊少。這群人把蘇格拉底當做老師,把他的每一句話銘記在心。這些追隨者經常跟著蘇格拉底,聽聽他如何把將軍、貴人、執政官們弄得下不了台,最後只能承認自己是笨蛋。輸給他的人總難免垂頭喪氣,對勝者恨之入骨。正如後來他自己在受審判時所說,這是他之所以被判死刑的原因之一。

蘇格拉底的辯論,通常是給別人一道問題,讓別人回答,然後從其滔滔雄辯中找漏洞,反問「什麼是X」,讓別人回答,直到問得人張口結舌,沒了下文為止。

早晨蘇格拉底在想著一件他不能解決的事,他又不願意放下這件事,所以他不斷地從清早想到中午——他站在那裡—— 一動也不動地想著。他就一直站到第二天早晨。他為了追求智慧而活,追求智慧就是他最大的生活目的。

也許是由於他從來沒有辯輸過的緣故吧,就有好事者,多半是蘇格拉底的手下敗將,去阿波羅神廟求神了,也許他想知道有誰比蘇格拉底更聰明,好找來給自己出口氣。但祭司的口回答說:「再沒有比蘇格拉底更智慧的希臘人了。」

對此,蘇格拉底經過與無數的人辯論和討論後,他明白了一點:「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無所知。」

蘇格拉底總是用找別人聊天的方式來探討他的哲學,不是填鴨式地告訴人家真理是怎麼回事,而只是用問問題的方式讓別人自己來作答,來找出要得出的答案。所以,蘇格拉底將自己比喻做接生婆,而將他人比喻做孕婦,而所要尋求的答案就是未出世但已然存在於孕婦腹中的胎兒。

現在我們要談蘇格拉底一個最主要的事蹟了:他的死。

對於古希臘哲學史而言,也許對於整部西方哲學史而言,很難說有比蘇格拉底的死更震撼人心的事件。

蘇格拉底為什麼會被捕?官方所說的他的罪狀是這樣的:「蘇格拉底是一個作惡者,是一個怪異的人,他窺探天上地下的事物;把壞的說成好的,並且以這一切去教導別人。」簡而言之就是說他教壞了青年們。

按照雅典民主制的法律,有兩種可能的方法去判決他:一是蘇格拉底自認有罪,並可以要求較輕的處罰;二是由法官與陪審員們來定罪定罰。

若這時蘇格拉底提出一種法官們認為勉強合適的懲罰方式,他本來可以免於死刑的,但他提出的卻是這樣一種懲罰:30 米尼罰金。

這30 米尼不知到底有多少,反正不是個大數目,這筆錢他的學生們,包括柏拉圖,答應為他負擔。但法庭不但沒有同意蘇格拉底提出的罰款,反而被大大激怒了,他們認為這是蘇格拉底有意輕蔑他們。

結果,雅典的最高法院迪卡斯翠法院,參加審判的成員中,過半數的同意判處蘇格拉底飲毒酒而死。

蘇格拉底其實一開始就知道他被捕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也為自己做了出色的辯護,根本就不承認所指控的罪名,可惜的是,他的辯護太出色了,所以人們更要處死他。即使在獄中的時候,蘇格拉底也有機會輕易逃之夭夭,他的弟子們已經替他買通了所有可能阻擋他逃脫的人。但蘇格拉底卻將逃亡變成與追隨者討論的議題,得出一個結適——他不願違反法律,決定不走。他認為法律的制定,不管合理與否,作為一國之公民就必須遵守。

現在,我們就來讀一讀他的申辯,這哲學史上的名篇。


2019@22

約翰.史坦貝克:「人生在世最難的一件事,也許就是單純地觀察並接受真相。」


艾加凱磊

據統計他的書在以色列書店的失竊率全國最高,是以色列年輕一代最崇拜的作家,筆下高達50多個故事被改編成電影。

但在以色列這樣的國家,他諷喻歷史的風格有時近似挑釁,他對婚姻與性的描寫太無所忌諱,看在某些堅貞的猶太教徒眼裡是真正的離經叛道。當他的文章被選入中學教科書時,保守派人士甚至組織了一場遊行抗議。

2019@221

卡夫卡

這次讀書會於九龍城書節舉行,參加者非常多,是讀書會舉辦以來最多出席者的一次﹗

2019@20

沙林傑 麥克勞德

沙林傑:

1919年1月1日-2010年1月27日

1936年在紐約大學開始學習特殊教育,但第二年春天退學。前往奧地利維也納做肉類進口的工作。

1938年秋天,就讀於賓夕法尼亞州一所大學,他在一個學期後退學了。

1939年,就讀哥倫比亞大學。

1942年參與諾曼第登陸戰役。

曾與海明威見面。

麥克勞德

阿利斯泰爾·麥克勞德(Alistair MacLeod),加拿大短篇小說家。

(1936年7月20日- 2014年4月20日)

早年畢業於新斯科舍師範學院,成了一名教師。

後來,他相繼攻讀學士和碩士學位。

1968年在美國聖母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年輕時為了維持學業,他做過伐木工、煤礦工人和漁夫。


2019@19

沙林傑:「不成熟的人的特徵是他會為一個動機慷慨的去死,而成熟的人的特徵是他要為一個動機卑微地活下去。

理查‧葉慈

(Richard Yates,1926年2月3日-1992年11月7日)

美國小說家

文學史長期不公正對待的大師,被遺忘的最優秀的美國作家

焦慮時代(the Age of Anxiety)的偉大作家

《十一種孤獨》出版,被譽為「紐約的《都柏林人》」



2018@18

瑞蒙‧卡佛

(英語:Raymond Carver,1938年5月25日-1988年8月2日)

美國短篇小說家,詩人

美國二十世紀下半葉最重要的小說家

小說界「簡約主義」的大師

繼海明威之後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短篇小說作家

《倫敦時報》稱他為「美國的契訶夫」

2018@17

歐內斯特·米勒·海明威

(英語: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

美國記者和作家,被認為是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

曾參與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及西班牙內戰

熱愛釣魚、打獵、打拳、鬥牛

海明威對美國文學影響深遠,在今天,美國文學仍然受著海明威的影響。事實上,海明威的寫作風格影響甚大,影響著大部分的現代小說,很多作家都想要模仿海明威的寫作風格,這些作家都受到了海明威的現代主義文學影響


2018@16

這個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們為它奮鬥。我只同意後半句

芥川龍之介

(1892年3月1日-1927年7月24日),日本小說家。

芥川龍之介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寫了超過150篇小說。

他的極短篇小說篇幅很短,取材新穎,情節新奇、詭異。

代表作品《羅生門》、《竹林中》、《蜘蛛之絲》等已成為經典之作。被翻譯成多種語言。 其中《蜘蛛之絲》為臺灣的高中文科課文。

2017@15

三島由紀夫

本名平岡公威(1925年1月14日-1970年11月25日) ◦譽稱他為「日本的海明威」 ◦曾三度入圍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假面的告白》(1949年)

《潮騷》(1954年)

《金閣寺》(1956年)

《豐饒之海》(1965 – 1970年)

新潮社文學獎(1954年)

讀賣文學獎小説部門(1956年)

週刊讀賣新劇獎(1958年)

讀賣文學獎戱曲部門(1961年)

毎日藝術獎文學部門(1964年)

文部省藝術祭獎演劇部門(1965年)


2017@14

王良和

原籍浙江紹興,香港出生,現任香港教育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大拇指》詩獎

中大高雄先生紀念文學獎

多屆青年文學獎

中文文學創作獎

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獎新秀獎

詩集《柚燈》與小說集《魚咒》曾獲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

作品:

詩集《驚髮》(1986年)、《柚燈》(1991年)、《火中之磨》(1994年)、《樹根頌》(1997年)、《尚未誕生》(1999年)、《時間問題》(2008年)散文集《秋水》(1991年)、《山水之間》(2002年)、《魚話》(2008年)、《女馬人與城堡》(2014年)小說集《魚咒》(2002年)、《破地獄》(2014年)、《蟑螂變》(2015年)


2017@13

三島由紀夫:「猶如鏡中的走廊,一個影像會一直延續到無限的深處,過去所見的事物的影子也會清晰地反射在新遇見的事物上。」

白先勇 七等生

七等生《我愛黑眼珠》

七等生(1939年7月23日-),本名劉武雄。

代表作品有《我愛黑眼珠》《沙河悲歌》等,《沙》曾被改編電影。

一九六七年,發表《我愛黑眼珠》、《精神病患》等六篇小說,獲第二屆「臺灣文學獎」。

白先勇《Danny Boy》

白先勇(1937年7月11日-),出生桂林,臺灣文學家,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

父親白崇禧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與第一任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

代表作 有《台北人》、《寂寞的十七歲》、《孽子》、《紐約客》。


2017/12

現代詩詩會

這次的活動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由老師創作,讓同學猜想是哪一位老師的作品;第二部分是師生一起選讀作品。大家都很享受這次的詩會﹗

2016/11

惡魔教室

電影欣賞會

同學感想:

3A梁美靜

讀書會第一次舉辦電影會,還是頗新鮮的。電影亦直得回味,尤其結局令我意外,原本以為會有個完滿的大團圓結局,可惜並沒有。主角被警察逮捕,亦有人以死亡作結局。電影中令我印象尤其清晰的不是主角,反而是支持浪潮這個組織的其中一個學生,因為他在最後自殺了。可能是因為性格的問題,自殺男在組織成立前是一個孤獨的人,沒有朋友,令他有點像自閉的傾向。但組織成立後,自殺得到了朋友,甚至在他被別人欺負時會有人替他出頭,於是他便認為自己融入了這個團體,就像重獲新生一般,不再一個人獨來獨往,卻令自己走火入魔。最後因為不能阻止組織的結束,只能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作了結,當然,他這個選擇的確令讓他不必再嘗試孤獨的滋味。

可怕的是,走火入魔的不止學生,連組織者老師亦是如此。在過程中,他已經開始享受這種擁有高級身份的感覺,作為一個領導者,他有權利,有地位,誰不會沉浸在其中?如果沒有旁人的提醒,可能他根本不會終止這個計劃。作個大膽的假設如果沒有人發現的話,組織可能還未完結,以一個地下的形式,廷伸到各地,管制着我們的思想。因為,思考這種東西,往往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堅定呢。下一個被思想改造的,會不會就是我呢。

周凱嵐

身份寄予了人權力

地位較高的人會淩駕於地位較低的人之上。地位高的人便是權威,不敢反駁,而地位低的人就要絕對服從。

而這種現象在歷史是常見的,但在我眼中,尋找於現代社會的是由下至上的控制。我所說的正是孩子對於父母的淩駕。在傳統思想上著重父母權威,孩子要聽從父母的話,尊敬父母才是乖,反之便是不孝,不道德。可惜這套思想不能套用於現時的家庭上。在一個家庭裏面,最受保護,最受寵的是孩子,因為孩子就是家庭的將來。

這種寵溺賦予了孩子權利,整個家都在圍繞著我轉,成就了港孩。只要有人敢逆他的意思,便會大吵大鬧,不會因為是父母而不怪責,只會因為我是這個家的中心而為所欲為。

隨著港孩被教授豐富的知識,知識會令人多角度思考,亦是知識令他們明白人沒有義務去被人控制,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知識鞏固了港孩在家中的地位,他們越來越漠視父母,看低父母。簡直目中無人,每句說話都透露著他自信的調子,在地位越來越低的父母面前無禮的自信。

權力令人腐敗。知識使人膨脹。其實自己的地位並沒有越來越高,只是在她眼中其他人地位越來越低。


2016/10

白先勇:「我終於悵然了悟到,作為白衣天使,對於那些瀕臨死亡的末期病人,最後的責任,就是護送他們安然踏上那條不歸路。

卡夫卡

法蘭茲 ‧ 卡夫卡(德文:Franz Kafka,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

被認為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作家。

作者風格:

卡夫卡不講求故事的明晰性,人物的典型性,環境的具體性(沒具體地點,沒確切時間,沒社會背景)。

世界是荒誕的、恐怖的、令人痛苦和絕望的。

滯重、冷漠和鬱悶的氣氛。


2016/9

韓麗珠

香港當代女作家,作品風格帶有超現實主義色彩。

14歲時首次在《星島日報》發表作品,之後曾在《Magpaper》雜誌連載極短篇小說,未滿20歲便出版第一本小說集《輸水管森林》。

香港城市大學翻譯及語言學系畢業,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碩士。


2016/8

村上春樹

同學作品:

周凱嵐

一抹抹煙霧,從插在香爐灰的三柱香頂端緩慢溢出,滲入互相交錯的手指。沒有溫度。

“既然一開始就不是有意來找我的,走便是了。”我一聽到這句說話後,就立刻擡起了頭,眼睛睜大,朝我的四周看看。我看到了我面前的冰冷石像。那是一尊用工具在堅硬並帶有閃爍碎片的巨大石頭上,刻出被崇拜者模樣的石像。它有著在臀部以下的長髮,眼睛跟貓頭鷹的眼睛一樣大得誇張,為了不失臉部的平衡感,它的鼻子也一樣突出,是一個鷹鈎鼻。它的嘴唇很薄,不仔細看的話,還看不出凹凸感。它從頭到腳都被一件長袍遮蓋全身,像一個古代書生的裝扮。它似乎跟我看過一般的神有點兒不同,它手上或者身邊都沒有一個靈物。從它的頭頂,鼻尖,肩膀和腳背上來看,它是一位被冷落的神。然而,包圍它的,是一個寒透骨的石洞。洞中只有一個約兩米高,一次只能讓一個中等身材的人走過的石拱門作為出口,除此之外,我看不到任何肉眼看得到的東西。但嘴巴還是忍不住泄出了一句是誰。當然,回答我的只是一片寂靜和幾滴水聲。“你所信奉的神不是很厲害,很偉大嗎?為什麽不再求求祂?要這麽背躬屈膝地來求我。”那把聲音又出現了。這次,我能聽清是誰在說話了。我不禁全身打了一個冷顫,心臟開始跳得很快很快,跳得被狗追的時候還要快,同時,緊張感也向我襲來。

要是那天上的人能救我的話,我也不用被困在這裏這麽久了。說起來,今天是我在地下城市活著的第二個星期一。很慶幸自己能如此活著生存下去。在沒有對上天的信仰之下。

在我剛剛闖進這個世界的時候,我遇到了一個人,聽說他是這裏的長老。“下雨了。”長老看著上方說。“你怎麽知道?”我看著長老,像看著我未曾見過的東西。“當然了。小夥子,你是新來的吧?還什麽都不知道。”老人用看初生嬰兒的眼神看我。“什麽新來的,這只是意外,我會回去的。”我一臉嫌棄。“呵呵!是嗎?”老人眼角微彎,嘴邊的肌肉收緊了一下,然後就朝我身後走去了。什麽意思啊?“啊!”我立馬用手蓋住頭頂,像被石頭砸到了一樣。“什麽東西啊?”我朝頭頂上方瞧了瞧。無盡延伸的枝條像蜘蛛網,覆蓋了整個上空。像籠子的鐵網,有種莫名其妙被壓迫的感覺。枝條有粗有細。細的從粗的分枝開來,把占領範圍無休止的擴大,很貪婪。接著,一滴冰冷的水滴順著某根枝條墜落,掉到我的額頭上。滑過眉骨,鼻翼,溜進我嘴唇的縫隙。甜甜的。原來是水,原來是水。所以才知道是下雨了。

“你知道嗎?這棵樹,是我們最重要的東西。”突然,一個皮膚淺棕色,穿著深啡色衣服的小矮人走過來。他正向前推著一個比他高出一個頭的石桶。桶不算深,桶壁很厚。“你是誰?你在幹什麽?為什麽要推這麽大一個東西?你要去哪裏?”“請不要一次問我這麽多問題,我會不知道怎麽回答你。”他一邊笑著對我說,一邊把石桶再推前幾厘米,又退後幾厘米,像在量度著位置。我只是一直以疑惑的眼神望著他,等著他繼續說,說出我想要的答案。他擡頭睹了我一眼,有種一目了然的感覺。他繼續說:“我是一個在儲水庫裏工作的人,現在下雨了,我負責來接水。這個呢,是一個接水的工具,雖然它現在還不能裝太多水,但是隨著每一滴雨水的侵蝕,它會變得越來越深,越來越大。當然,會需要挺長的一段時間。”雨水一滴接著一滴地落到桶中,有的則錯過位置,滴到了桶的外邊,與桶壁擦身而過。“那這是什麽東西?”我用食指指著水滴的來源。“你不知道嗎?這是樹的根部啊!”“根部?”我有點兒詫異,但這個表情很快就被我收回了。這是地下城,而樹的根部生長在地下,在這裏存在也不是什麽奇怪的事情吧。“這麽多年以來,一直都是我們在照顧著生活在地上一切有生命的東西,不讓他們生病,痛苦,就算死後,也由我們來供奉,繼續看守著他。可是,在我們付出了這麽多的時候,有誰會來感謝,有誰會來慰問,甚至連被懇求的權利都沒有。”他的臉部開始扭曲。眉頭湊得很近,眼睛變形了,嘴唇彎成了一根兩頭挑著水桶的扁擔一樣,一副憂傷的神情。“你們很孤獨嗎?”我的表情似乎也變得不好了。“對,我們很孤獨,但你們更孤獨!”他的表情裏又摻雜了憤怒的成分,就連聲音也變響亮了。說完之後,他就轉身走了,連接水的桶也不管了。我只管呆站在原地,看著桶裏的水就快要滿了,然後流出來,我卻什麽都不做。

“偉大的神啊,請你原諒我吧,原諒我的無知,愚昧,求求你,讓我離開吧!回到我原本的地方,求求你了!”我手掌對手掌,緊貼在一起在胸前搖晃。

“說要原諒你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我還是會讓你回去。你走吧,再也不要來了。愚蠢的人類。”

一道白光從天而降,籠罩著我,像穿過任意門的那瞬間,我來到另一個世界。

汽車的喇叭聲,叫醒了沈睡的意識,讓脫軌的火車重新踏入軌道。我睜開眼睛。敞開的窗戶,透明的陽光越過無色的玻璃,流灑在書頁上。第101頁,一個披著紅色鬥篷的人的後背,雙手放在身前,跪坐在一尊石像前。臀部以下的長髮,大眼睛,高鼻梁,薄嘴唇,矗立於石洞之中。

春天的風吹動著窗簾,翻開了另一頁。一抹空白書頁之中的綠色。


2016/7

村上春樹:「我漸漸能意會到,深刻並不等於接近事實。

遠藤周作 畢飛宇


遠藤1923年生於東京,出生後不久父母舉家遷往當時被日本占領的中國滿洲里。1933年父母離異後,遠藤隨同母親回到了日本,居住在母親的家鄉神戶。他的母親在遠藤幼年時皈依了天主教,並致力於把遠藤培養成一名天主教徒。遠藤在他12歲時(1935年)接受了洗禮,取教名保祿(Paul)。

遠藤於19501953年留學法國,在里昂大學專攻法國文學。

他的許多作品是他早年經歷的反映,主題涉及作為局外人身份的屈辱、作為外國人的生活經歷、在病房的住院經歷,以及自己同肺結核的鬥爭。他的創作關注人性和道德,其作品總是在某種程度上體現著他的天主教信仰。他筆下的大部分角色是在道德困境中抗爭的人物,而其選擇往往造成令人困惑的、悲劇性的後果。正因如此,他的作品常常被拿來同英國作家格雷厄姆·格林作比較,而格雷厄姆·格林自己則把遠藤稱作「20世紀最優秀的作家之一」。




賈布列爾·賈西亞·馬奎斯

(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生於哥倫比亞阿拉卡塔卡,哥倫比亞文學家、記者和社會活動家,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西班牙語系作家之一,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百年孤寂》的作者

同學佳作︰3A 周曉嵐

“夥計,凍奶茶少冰,奶醬多烘底唔該!” “是!”這是不知道第幾次下的單了,來茶餐廳簡直是折磨自己的嗓子和耳朵,要不是它附贈的門票,鬼才會來呢!

吃夠了人情味,感受夠了熙熙攘攘的常客和顛覆茶餐廳的噪音,想回到我一個人的地方。“夥計,唔該埋單!” “說了多少次要自己去櫃臺埋,真是麻煩!” “$34.5” “收你$40,找回$5.5,這是附贈的畫廊門票。”接過零錢和門票,心底頓時涼快不少 — 只有這張門票可以平復我煩躁的心情。“那個還有,畫廊的地方改了,你去廁所吧!”夥計有點不耐煩地提醒我。

我一邊碎碎唸一邊走去狹隘的廁所。這去廁所的隊伍也太長了吧,擋在我前面的一定不少於10個人。看著被他們抓成凌亂的頭髮,按捺不住地蹬腳和手裡攥成一個球的門票,應該和我去的是同一個地方吧。聽過10多次的沖水聲,終於輪到我。盤腿坐在馬桶蓋上,用無名指按下沖水。即使在按的前一秒我還在抱怨,茶餐廳的老闆到底為什麼要把入口換到一個這麼骯髒的地方!

按下去的下一秒,已經完好無缺地站在畫廊門口。我貌似禮貌地單手把門票遞給門衛大叔,大叔卻不耐煩地問:“怎麼又是你?”我馬上別過頭,生怕被他埋怨我的人生怎麽這麽多憂愁。一邊想著這一路走來遇到的多少不滿,一邊踏上鋪在畫廊的紅地毯。四周紅色的墻壁肆無忌憚地激怒我的靈魂,那又能怎麼辦呢?這畢竟是一個讓人安靜的地方。

沿著紅地毯一直走一直走,時不時還會遇到排隊排在我跟前哪些也充滿抱怨的人。好位置好像都被他們搶光了– 佈滿繁星的夜空下,野生叢林裏的小樹屋和沒有塑料袋的海邊。我惟有一直向前走,希望會找到更好的。在畫廊盡頭的拐彎處,有一幅跟我一樣高的油畫,充滿田園的氣息。一陣陣花香,一陣陣草腥味撲鼻而來,還有悠久的木屋帶來的森林的味道。就是它了!面對著油畫旁的鏡子,使我的手掌與鏡中的手掌重疊,讓一道白光將我們交換。我在鏡子中,鏡子裏的我在畫廊盡頭的拐彎處。油畫上方亮起了紅燈,因為不想被任何人打擾。我向左走進油畫,走進田園,走進木屋,想在裏面找回我一個人的世界,享受日落前我的餘生。

“鏡子裏的我,你喜歡去哪就去哪吧!不過記得送一束康乃馨給你的… 我的媽媽,母親節嘛!還有,記得在日落前回來。 ”

我打算給自己做點吃的。用木屋裏僅存的吞拿魚罐頭,快要爛掉的玉米和一包方便面填飽空虛的肚子。盡管沒有應酬時吃的山珍海味,我卻更滿足。吃飽後不免有睏意湧上,便隨意躺在用碎布拼湊的床單上,渡過更安靜的幾個小時。

“ 嗶!嗶!嗶!” 比茶餐廳裏的噪音更要煩人的警報響起。親愛的,這並不是發生火災,而是快要日落了,那個比世界末日來得還要恐怖的瞬間。我托著腫腫的臉,撐起沉重的眼皮,拖這搖搖晃晃的身軀,向右走過油畫,站著鏡子後面。原來鏡子裏的我早已回來了,手裏拿著應酬的收據和還沒枯萎的康乃馨。我的手掌和外面鏡子裏的手掌重疊,一道白光。我又回來了。

把收據收好在褲袋,手裏捧著如寶的康乃馨,躲避著門衛大叔的視線,看似不緊不慢,高傲地走出畫廊,走出茶餐廳。茶餐廳門外的餐牌不知什麽時候換成了晚餐的餐單。應該還趕得及回去吧?

“ 媽!我來了!” “ 噢!來啦!還以為你不來呢,你還是第一次跟我過母親節呢!以前你都說要工作沒空陪我呢!” “ ……好像是呢!媽,這是送你的康乃馨,母親節快樂!” “謝謝啊!我的孩子!這花得用個很漂亮的花瓶裝起來呢!”

因為不想它枯萎嗎?

因為不想它枯萎吧!

……

因為我,所以我要過母親節。

“ 康乃馨,還是你送過去更好吧,母親節嘛!親愛的我!”


2015/5

科幻小說


活動內容︰在這次活動中,講者向我們介紹了罗伯特·安森·海因莱因所寫的《你們這些回魂屍》,小林泰三所寫的《人獸工藝品》,布‧阿爾迪斯所寫的《誰能代替人》 。

同學感想︰2A岑懿行

這次是我第一次參加讀書會,這個決定亦是十分匆忙,所以我只有半天時間準備。我粗略閱讀了一兩次文本,了解文本的大概內容。

在未開始之際,我感到十分興奮。但開始不久發覺自己對文本的了解及準備都不足,所以緊張得頭涔涔。幸好經過火苗文學工作室各位成員、老師及同學的解釋及幫助後,我漸漸明白這次火苗成員選擇的文本的精彩之處。

由於是第一次參加讀書會,在開始之前並不太清楚運作,但開始不久後,我才漸漸知道原來讀書會給了學生很多發表獨特的個人見解的機會。

很感謝火苗文學工作室各位成員的努力不懈,為我們挑選這次讀書會的三篇精彩絕倫、引人入勝的科幻小說:《你們這些回魂屍》、《誰能代替人》、《人獸工藝品》。這三篇小說可以堪稱為科幻小說的經典之作。

《你們這些回魂屍》(All You Zombies) ,講述一個不合理存在的「人」在時空交錯中的故事。父親?母親?兒子?女兒?這些角色的矛盾交錯,皆由身為主角的「我」所扮演。故事曲折迷離、縱橫交錯,令讀者一不小心便迷失在時間的漩渦裏。命定悖論 (Predestination Paradox)、 一個圓形的時間線,究竟何謂始?何謂終?經過大家熱烈的討論後,令故事更加豐富精彩。文中最後一句,「我知道我是從什麼地方來——可是你們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你們這些回魂屍?」給了讀者無盡的想像空間。

《誰能代替人》(But Who Can Replace A Man) ,我個人認為是一篇政治諷刺小說 (Political Satire Novel) ,作者借用不同等級、範疇的機械人去影射現今人類面對的問題。機械人和人一樣,在一個嚴重都市化(urbanised) 及現代化 (modernised)的城市,經過細緻、明確的分工後,嘴上說着要追求自由的人,但事實上能否真的成功得到自由?即使得到他們嘴上說的自由,也不是真正的自由。我們從機械人中,又是否能得到一些啟示?已經根深蒂固的奴性,真的能夠從人們身上改掉嗎?聽從這個惡習,看似已經無法改掉,但我們到現在也不奮力,那未來的人類,也只會像機械人般永遠被限制,永遠的被操縱。

《人獸工藝品》,因時間不足而無法詳細討論,雖然十分可惜,但我們仍能從火苗各位成員的簡單介紹,得到大致的故事輪廓。故事講述主角夕霞一出生時因患上嚴重疾病,需要進行器官移植。科技發展十分成熟,已經可以運用豬的器官,來替人類進行器官移植。夕霞的所有手術皆由他父親進行。因夕霞大部份身體內的器官都被換成豬的身體器官,夕霞不禁懷疑自己還是否一個「人」,還是「豬人」。在父親過世一年後,夕霞的好奇心驅使她去查看父親的筆記和錄影帶。錄影帶中記錄了夕霞詢問父親有關母親的事情,卻得知原來自己的母親只是表格上填滿的項目,原來父親購買卵子進行胚胎繁殖。在整理途中,發覺父親一直以來只是把自己當作一件實驗品。往後夕霞開始自暴自棄,只能想像自己是一隻豬。這個故事時代感重,較接近人類現代生活,科技發展急速、一日千里,用動物來進行器官移植,也只是遲早的事。豬在進行器官移植前,亦需要進行基因改造,那經過人類基因改造後的豬,又是否應獲得人權?或者全身都經器官移植後的人,還能夠算是一個人嗎?這種道德問題,遲早也要解決。究竟是立法禁止,還是讓人們接受?我們不知道,但未來,也只能靠人類着手。

這次的讀書會令我獲益良多,冀望能再次有機會參加。期望能一同努力,更加了解文學的樂趣。


2015/4

馬奎斯:「所有人都顯得很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盡辦法排遣寂寞,事實上仍是延續自己的寂寞。寂寞是造化對群居者的詛咒,孤獨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

余華

(1960年4月3日-),浙江杭州人,中國當代作家,中國先鋒派小說的代表人。余華從1984年開始發表小說,《十八歲出門遠行》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作品有《兄弟》、《許三觀賣血記》、《活著》、《在細雨中呼喊》等。其中《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有影響的十部作品」。《兄弟》被瑞士《時報》評選為2000年至2010年全球最重要的15部小說之一。其作品已被翻譯成英語等20多種語言在外國出版。

同學感想︰3A 勞煜權

余華幼時,由於家人是醫生的關係,他常常接觸血,直到他長大,他的文學作品有很多都是含有暴力和血腥的成份。有學者曾經提出人的成長環境和事物會影響他長大後的性格和他對各種事情的觀感。

《十八歲出門遠行》和《黃昏裏的男孩》等文章,雖然很暴力和殘忍,但就可以充分地表現出社會的守舊觀念和人性的險惡、殘酷,加上他兒時的記憶和時常目睹死亡的原因,所以他描繪的暴力是與其他作品與別不同,有一種又甜又苦的奇妙奇怪味道。


2015/3

安東·帕夫洛維奇·契訶夫

(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俄國的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其劇作也對20世紀戲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堅持現實主義傳統,注重描寫俄國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藉此忠實反映出當時俄國社會現況。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徵是對醜惡現象的嘲笑與對貧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以及作品的幽默性和藝術性。

同學感想︰5B梁銘琦

這次的讀書會,讓我認識了一位俄國的著名作家,契訶夫。也得到一次機會與同學討論這個作家三篇有趣的短篇小說。當中我最喜歡的是他的《玩笑》,當我們被男主角第一人稱自白帶領下認為男女相方是互相愛慕之時,經過分析後我倒發現這可能只是男方單方面的暗戀。女主角只是出於一種想被人愛的心理,縱使不肯定那句表白是否出於男主角口裡,能讓她感到享受,至於其他的也不重要了,更從拒絕滑雪,到為了聽到那句說話而一次又一次地去滑雪。這是文章給予我的感覺。但最後男女主角卻沒有在一起,或許《玩笑》這個名字就是作者對自己感情上失落的一種安慰。


2015/2

芥川龍之介


日本大正時代小說家。他全力創作短篇小說,在短暫的一生中,寫了超過150篇短篇小說。他的短篇小說篇幅很短,取材新穎,情節新奇甚至詭異。作品關注社會醜惡現象,但很少直接評論,而僅用冷峻的文筆和簡潔有力的語言來陳述,便讓讀者深深感覺到其醜惡性,因此彰顯其高度的藝術感染力,其代表作品如《竹林中》(改編為電影《羅生門》)已然成為世界性的經典之作。

同學感想︰4B鄺曉君

通過這次讀書會,不但令我認識了芥川龍之介的作品,並且在欣賞他的作品同時,聆聽了同學們對文章的不同理解,讓我感受深刻,學會了文章帶來的深層意義。例如,《蜘蛛絲》中犍陀因為一念之差改變了他的命運。而《竹藪中》雖然每個人的說法不同,但只要細心觀察,尋找隱藏的證據,最終是會有機會找到事情的真相。所以,我認為這次讀書會十分有意義,可以學到課本以外的知識。


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