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事項(二零二四年十二月八日)
1.中文和英文版《雙倍的恩典》書本已經完成印刷,並在各堂會派發給已預訂的人士。本書免費派發,每人衹限一本,仍想訂書請瀏覽本會網頁 www.bcec.net/grace-upon-grace/。
中文部為推動閱讀此書,將推出問答遊戲,詳情日後公佈。
2. 洗禮將在12月8日(今主日)在牛頓堂禮堂舉行,英文部下午1:30,中文部下午2:45,請大家預留時間參加。
以下是中文堂接受洗禮的弟兄姊妹,求主堅定他們的信心,做主的門徒。
華埠粵語堂:李穎希、陳梓汶
華埠國語堂:林長江、陳恩、白乃忠、黃厚成、張伊田
牛頓粵語堂:梁燊偉、顏楚卿、康何婉君、俞蔓羽
牛頓國語堂:韓旻、陳磊
**請接受洗禮的弟兄姊妹於下午2:15左右到達牛頓堂。**
3. 本地傳道部街頭佈道小組 聯乘波士頓短宣佈道團於今日下午1:45在120集合出隊。誠意邀請弟兄姊妹踴躍參與傳揚福音。報名請用短訊聯絡Benny趙冠豪傳道 (917-373-5251)或 Joyce Deng姊妹(917-345-3306)。下一次出隊將是明年3月9日。
4. 12月18日探訪中華頤養院(昆士區),詳情請與嚴錦慧傳道查詢。
5. 彼得團契十二月份「聖誕節分享豎聚餐月會」將在12月18日星期三 ,在牛頓堂幅堂舉行,是次月會將以Potluck 形式進行,期待各位弟兄的拿手菜餚。時間:晚6:15至9時。報名參加者請於12/17下午五時前 WhatsApp Bernie / Mandy 弟兄或電郵Bguen57@gmail.com或mandy2023.yu@gmail.com。歡迎弟兄參加,並鼓勵邀請未信主的弟兄朋友和新舊弟兄,一齊共證主恩。
6. 華埠粵語堂「飯。聚」:下次舉行時間12月22日下午1時至2:30,地點小學飯堂,收費成人10元,65歲或以上的長者及18歲或以下的青少年及兒童收5元,歡迎參加,報名請於崇拜後到迎新檯或掃瞄二維碼,名額限140人,額滿即止。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KhfdXb9Mm6ua4m7p6。
7. 2024年終奉獻。 我們為你慷慨奉獻支持教會的事工感謝神。請預早安排,奉獻必須在今年12月 31日(星期二)前郵寄(支票), 放入奉獻箱(現金/支票)或在線上奉獻。其他奉獻方法包括增值證券(Appreciated Securities)、捐助者建議基金(Donor-Advised Funds)和合格慈善分配(Qualified Charitable Distributions)。請諮詢你的財務顧問或稅務會計師。捐贈股票可在這個連結中找到 Stock Info。 如你有任何問題,請聯絡教會司庫bod.treasurer@bcec.net。
8. 本地傳道部的最新課程:
教會將於明年1月5日至2月23日每個主日崇拜後,舉辦一系列訓練課程,主題為「傳道者之旅」。這課程特別為對傳福音有熱誠的弟兄姊妹而設,旨在幫助大家深入明白「傳福音」的聖經原則、裝備自己,並能更有效地分享福音的信息。
詳細內容將稍後公布,請大家預留時間,一同參與這次美好的學習旅程!願神帶領我們攜手實踐祂的大使命!
9. 前教會信託委員及執事,現任執事余伍穎詞姊妹的父親,伍國銓弟兄於2024年11月29日釋去地上勞苦,安息主懷。伍國銓弟兄的安息禮已於昨日前舉行。求主安慰伍弟兄的遺孀及家人。
10. 重新登記哈勞街停車場泊車證:本會會友和恆常參加聚會人士可申請新的華埠哈勞街停車場泊車貼紙,在線申請可瀏覽www.bcec.net/parking-permit。
11. 2025年短宣詳情請參閱附件,或聯絡差傳委員會。
(差傳委員會電子郵件地址missions.committee@bcec.net)
12. 牛頓下層廚房重新啟用 牛頓下層廚房將開放給事工使用,事工負責人可透過填寫 房間預訂申請表 進行預訂,使用者必須遵守 廚房使用政策 。
13. 基督使者協會舉辦2024全球華人差傳大會CMC Global,主題為【同為使者 ‧ 同擔使命】,將於12月26至29日在Baltimore, MD舉行,詳情參閱https://www.thecmc.org/,本會會友可獲津貼。
14. 教會聘請
1. 行政及事工支援統籌(主要專注英文事工)
2. 牛頓堂兒童事工臨時助理
詳情請到本會網站 bcec.net/jobs 查閱。
其他報告
波士頓佈道團2024年冬宣接受報名!bstm.org
將於12/7、12/8、12/14、12/15、12/21共五天的周六或周日舉行。
活動包括聖誕報佳音、街頭佈道,長者屋探訪及佈道訓練...等。歡迎主內的弟兄姊妹踴躣參加,一同在華人社區傳揚福音和帶出聖誕節的真正意義。詳情和報名請參閱波士頓佈道團網站。
2025年短期宣教隊
日本 (4月11日至17日)
主要在中部名古屋地區: 服事包括 : 街頭佈道、探訪、支持名古屋宣教士等事工。懂國語或英語。預算費用約為3000美元。教會會友經面試批准有宣教基金資助。報名截止日期為2024年12月22日。
墨西哥 5-6天 (日期仍未確定)
非常適合家庭、青少年和成人一起服侍。服侍可能包括在教會和難民中心向兒童、青少年和成人傳福音。事工可能包括假期聖經學校、英語和樂器課程,以及身體檢查等。確實事工將根據團隊組成後成員的恩賜而定。懂西班牙語將很有幫助,但不是必要的。預算費用為 1000 美元。
菲律賓 為期7天 (5月)
透過培訓我們的合作夥伴的員工來支持它們的事工,讓他們有效地發展兒童事工和學習聖經 。也尋求一些擅長做手工藝和修改衣服的人。預算費用為 3000 美元。
吉爾吉斯坦 10天左右 (6月中旬)
我們將與生命河靈糧堂合作,派遣短宣隊幫助當地青少年舉辦英語營。預算費用為 3000美元。
柬埔寨 10天 (12月下旬)
向柬埔寨兒童之家的兒童、當地幼兒、小學生、大學生和柬埔寨人民分享主恩典和祝福。能夠說英語或普通話。預算費用為 3,000 美元。
我們仍在與雲彩行動(Silver Lining)和NewSight商討,探討是否可以在 2025或2026年分別派遣短宣隊前往緬甸和非洲剛果探望。
請注意:申請獲得批准後,BCEC會員將獲得部分費用支持。其餘資金將自費及募捐。請聯絡差傳委員會。(差傳委員會電子郵件地址missions.committee@bcec.net)
洗禮見證
華埠粵語堂
李穎希
自我有記憶以來,主一直都在我生命中。父親每週都會帶我到教會,從幼兒級、兒童組別(Awana)、青少年主日學,學習了許多聖經故事、金句、詩歌……,儘管未懂固中深意,亦算耳熟能詳。我年幼時未有足夠智慧去思考神的恩典,試過懶床而不上主日學。感恩神伴我成長,賜予我溫暖的家庭及教會生活,在十七歲時得獲得離開香港到美國留學的機會。
我一直相信這位獨一真神的存在,尊敬並讚嘆祂統領穹蒼的偉大。我每週有聽道唱詩,屬靈生活平淡安逸,又什麼屬靈爭戰,以為聆聽祂的教導,努力做一個「好人」,便是屬靈的表現。我完全沒有想過自己平順的成長環境,和坦然走過的每一步都包含了滿滿的神恩及福庇。
癌症一直纏繞著我的父系家庭。二零一七年,自大姑媽因癌離世,爺爺嫲嫲的癌病也在該數年間反覆及惡化,進出醫院成了常態、醫療財政的負擔、和缺乏照顧者的問題;我們眼見至親與病魔糾纏,以致生命日漸衰減,甚至他們離世時痛徹心扉,倍感「鈍刀割肉」的痛苦與無力。
我們有庫伯羅-羅斯描述步入死亡的五個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和接受,接受著世人無可避免的歷程。感恩,我知道基督徒有從基督而來的盼望,情況就截然不同。我們的家庭裡從沒有埋怨,憤怒及竭斯底里,只有彼此互相扶持的尋求與祈求。倘若我們沒有植根於基督,我們就不會有每週的家庭聚會、分享詩歌及祈禱;無論情況的好與壞,依然得著從主而來的平安,及不致灰心絕望。我們因為相信主恆古不變的應許,才可以堅定地對抗病魔,過好每一日。魔鬼最擅長侵蝕人心,使人喪志凋零,「不是說有神就能『保平安』?」,「時刻順遂開心?」雖然期間我們總是流淚禱告,眼見兩位長輩被反覆的病情弄得痛心疾首,我們確信神自有安排,有祂就有希望。感謝神,在香港疫情最惡劣的「封城」期間,我們竟能聘請到做事俐落的「工人姐姐」照顧兩位老人家,以及有效的治療方法幫助讓爺爺嫲嫲略為舒緩地度過了他們最後一至兩年的晚年生活。
我一直缺少一個立志信主的契機,在父親及教友的鼓勵下,二三年的暑假,我在青少年夏令會中決志跟隨耶穌。同年八月末,我隻身來到從未踏足過的美國求學。自小在父母的庇蔭下,頓時失去所有照顧與依靠,臉皮薄又逞強的我不敢與家人傾訴,便只能獨自想辦法面對生活的大小事。神,是使人有盼望的神。我最手足無措和脆弱的日子,神成為我只能抓住的依靠。靈修時,神藉著經文,呼應了我的經歷,就這樣,祂默默地支撐及安慰了我獨在異鄉的每一天。詩篇三十5下記著:「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我不再侷限自己被動地經歷神恩典的舒適圈,我開始主動探索尋求祂的同在,用心感受與祂的聯繫,向祂傾訴我的脆弱。祂不只是莊嚴和被敬畏的上帝,也是可敬可親的慈愛父神,靠著從祂而來的盼望,面對生活的困難。我願意竭力追求完美聖潔,實踐神的教導,作無愧的工人。我深知其實不是我抓住神,而是祂一直抱緊我。那句「不是信主了便『自動成聖』/『鶴立雞群』」;我決心在眾人面前承認跟隨耶穌,求主繼續軟化我剛硬的心,在祂面前毫無保留地認錯悔改,靠著祂信實恩慈的榜樣,活出每一天。
「我們愛,是因為神先愛我們」,在我未意識到祂恩典之先,早已沐浴在神恩之中;我就是神一直都盡力尋找著那枚丟失的銀幣,一直都渴望著迷途的羔羊知返,一直都等待著失落悔改的女兒。
願主一直拖帶我,又願聖靈時刻充滿我,叫我生命能結出屬靈的果子,靠著神恩,繼續走我的人生路。
陳梓汶
我叫陳梓汶(Fion Chan),我是在香港土生土長,2016年來美國波士頓。小時候父母會帶我參加香港教會的兒童崇拜,在那裡認識聖經中的耶穌基督。雖然我就讀的小學和中學都有基督教的信仰背景,但我也只是頭腦上「認識」聖經故事,而未能感受耶穌基督的愛和救恩的意義。
神奇妙的安排將我領到了波士頓,讓我參與了華埠堂的J2團契,在裡面我遇到熱心的基督徒。透過和團友們的相處和交流,令我感受到基督的愛,也看到耶穌怎麼樣改變了他們的生命,變得充滿喜樂和盼望。他們的生命打動了我,萌起了我願意追隨基督耶穌的心志,我自己也確實體會到相信耶穌後心境的變化。祂領我走出在香港多年高壓教育環境下的陰霾,讓我找回自己的價值。
這是耶穌對我的愛和拯救的見証,感謝天主。
華埠國語堂
林長江
大家好,我叫林長江,福建省福州市長樂人,說起我信仰基督教的經歷,其實挺簡單又自然地發生…
我成長於一個普通家庭,當時對宗教並沒有太多瞭解。直到有一天,因為考試結果不太理想,心情低落,就坐在家門前發呆。媽媽看到後就過來陪我聊天。她告訴我「每個人都有難過的時候,但只要我們相信上帝,他就會給我們力量和安慰。」媽媽之後給我看了她的聖經,並說裡面有很多智慧之言可以指引我們的人生。我半信半疑地聽著,媽媽的潛移默化,我慢慢地對基督教產生興趣。
往後的日子,我開始跟媽媽去教堂,聽牧師講道,和大家一起唱讚美詩歌。逐漸地我發現自己真的變得不一樣,心情變得更加平和,遇到困難也不再那麼害怕。在苦難時,我向主耶穌基督禱告,讓我在困難中找到依靠,不再迷茫,祂幫助我找到人生方向。當時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溫暖和力量,我知道無論生活中遇到多大的困難,只要心中有信仰,就有希望克服。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決定要更加積極地面對未來,用愛和善良去對待每一個人。
這就是我信仰基督教的經歷,信靠我主耶穌基督,讓我學會用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生活,用愛去寬待他人,只要心中有基督,我們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平靜和力量。我會繼續在基督教的信仰中前行,尋求不斷的成長與蛻變,成為一個更加優秀與堅強、合神心意的人。
陳恩
大家好!我叫陳恩,我來自福建省,福州市,琅岐鎮。我來美國有十二年,在波士頓華人佈道會聚會將近一年,每週堅持不懈的參加主日崇拜。
說起罪性,在每週日的受洗班的學習中,我逐漸認識到為什麼「罪奴役我們,轄制我們,唯有耶穌才可以粉碎罪的權勢,真正使我們的生命獲得自由」。在教養子女的問題上,我一直認為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愛他們、關心他們、為他們兢兢業業地付出。這種自以為義的心態,特別在我覺得兒子和太太做出不合我意的事情上、覺得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應有得理解,我便藉此向他們大發脾氣;叫他們當不能表現出任何的不滿情緒。久而久之,我在美國就形成了說一不二的「霸氣」。我決志信主的初期,我的「霸氣」依然不減,覺得自己的眼目被神打開,看見「真理」,甚至不能接受別人的批評。這種狀態持續至我開始上受洗班,透過老師的講解上帝的話語,並每天按照老師的要求讀經禱告,我看清自己罪性。
馬太福音七1-3告訴我:「1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2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3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讀到這段經文,我深感愧疚。多年來我太太和兒子一直生活在我的責備聲中,我很少顧及他們的感受,我知道自己的不是了。今天,在這裡向大家作我的生命見證,我也想藉此向我太太及兒子真誠地道歉:「對不起」,感謝你們這麼多年來對我的包容和理解。感恩神讓我透過自我反思及反省,發現自己容易誇大別人的過失,而忽視自己的問題,常常想去改掉別人的問題,而忽略了自身的問題。我真的需要重新學習怎樣才能真正地愛和包容身邊的人。
馬太福音七13-14說:「13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14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我今天選擇進入窄門,是我深思熟慮的,終身無怨無悔。因為我相信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無二的主,我願終身盡心、盡性、儘力愛耶和華我們的神。他將自己唯一的獨生子耶穌基督派到人間為我的罪而死,讓我能夠在神的面前因信稱義。這條路可能不受大眾歡迎,但這是唯一的路,我要為神賜予我的這條路而感恩。
最後,我想在這裡感謝我母親一直以來的教導,感謝慕道班的老師,以及為我們服事的弟兄姐妹。
白乃忠
我叫白乃忠,在天津出生。我在無神論的家庭長大,當時自我中心的我什麼都不信。
來到美國後,我認識了太太,她帶我到教會,學習聖經,認識了神——創造天地的主;相對自己是那麼渺小,是一個不配的罪人。以前的自大、驕傲、是多麼可惡,返教會後我感受到神是愛我的,耶穌基督的寶血,潔淨了我的罪,這是何等大的恩典。
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我信我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節錄使徒信經)所以決定受洗加入教會。我感恩參加了教會的主日崇拜素菜嗎哪團契的查經,學習神的話語。感恩當中學到世上最美善的態度——包容和知足,這使我感受到從神而來的平安和喜樂。決定洗禮,祈求在神的面前有無偽的良心。主啊,請祢幫助我有完全清潔的心,我願將自己獻上,與主同行,祝福他人。
哥林多後書五17 - 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黃厚成
感謝主賜我這寶貴的機會,今天能夠站在這裡見證上帝的恩典和大愛。我願與大家分享我生命中的改變,以及為何決定受洗歸入基督。
我叫黃厚成,來自中國福建省連江縣。從小雖然聽說過上帝,但信仰對我來說是模糊的。我曾認為,人生只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就可以獲得平安和滿足。然而,生活中的挫折和壓力讓我感到空虛和無助;無論工作上的困難,還是人際關係中的掙扎,都讓我陷入了一種深深的迷茫。
直到我來到美國,我妹妹邀請我參加教會的聚會。當時,我聽到牧師分享耶穌如何為我們犧牲,以及他復活的盼望時,我內心深受觸動。那一刻,我明白到我的問題不是環境,而是我的心境。我需要耶穌的救贖,需要祂的愛來醫治我內心的傷痛。從那時起,我開始認真地讀聖經、禱告,並積極參與教會。我逐漸體驗上帝的平安是超越環境的,無論我面對不同的挑戰和挫折,我都知道有一位愛我的天父與我同行。當我願意將生命的主權交託給祂時,我感到從未有過的自由與滿足。
今天,我選擇受洗,象徵著舊我與基督同死,新的生命與他同活。這不僅是一種外在的儀式,更是我內心對主的回應。我願意一生跟隨他,按著他的旨意而活。感謝主透過家人、朋友和教會的弟兄姊妹在我信仰道路上的陪伴與鼓勵。也感謝每一位在場的弟兄姐妹見證我的受洗。
我祈求上帝繼續帶領我的人生,讓我的生命成為祂恩典的見證。願榮耀歸於天上的父神!
張伊田
大家好!我叫張伊田,來自中國四川省樂山市。我曾在BCEC英文堂斷斷續續參與了幾年聚會,今年在國語堂聚會了7個月,決定受洗成為基督徒。
很久以前,我的父母已經是基督徒,其中我爸爸首先信主,他是對我信仰影響最深的人。因為看見我父親在信主後,神的靈在他身上動工,令我開始對基督教有好感。我爸爸在信主之前是一位不合格的父親和丈夫;在他身上很少感受到愛和包容。反之,印象中的他是一位自我中心兼冷漠的父親。在母親眼中,他不曾把我們的家成為他的家,更是一個從不承擔家庭責任的丈夫。他們的婚姻常被周圍的人視作失敗的範例。媽媽就對我說:「如果不是為了你,我們早就離婚了。」她實在難以忍受和一個這樣的人生活在一起。我也因自小缺乏父愛和關心而對他充滿了傷心和失望。
如果一直這樣走下去,肯定是一個破碎的結局!
上帝讓不可能變成了可能。不清楚從什麼時候開始,父親開始對基督教感興趣,並且在沒有太多的掙扎下,成為了基督徒。或許就是因為神在創立世界以前,已經揀選了他吧!在這之後的幾年時間內,幾十年來都是自我的、驕傲的、冷漠的人,開始把自我放得越來越低,他開始關心周圍的人,開始對家有了歸屬感。我剛開始確實不相信他的改變,但幾年下來,發現他真的改變了,變得越來越謙卑。
父親帶領了我的母親信主,成為基督徒。在他們信主後,亦曾遇到了很多的不幸,見到他們凡事依靠上帝,每餐及每天晚上也要拉著我禱告。即使遇到了再不幸的事,都覺得只要依靠上帝,上帝就會安排最好的。
我成長於一個佛教城市,周圍很多佛教徒,但我從來沒有在其他佛教徒身上感受到像我父母親對神的那種信心——當然,這信心是很有感染力的;再加上我爸爸信主後的變化,我覺得唯有神才可以改變人,所以我一直對基督教非常有好感,也希望自己可以擁有像我父母一樣的信心。可是,我對聖經有很多問題,而且找不到人交流,最後,就成為攔阻我信仰中的一塊石頭。
我之前斷斷續續參加了英文堂,可惜沒有與教會的人建立更深入的聯繫,而且一直沒有在靈性方面增長。於是我今年開始參加國語堂,參加了讀經班,開始認識到我對聖經裡的疑惑,是基於我認識不深、缺乏引導導致的。這樣地,在我面前攔阻的石頭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我決定受洗成為基督徒,公開地承認上帝是我唯一的救主。上帝同樣地拯救了我的家庭,在我沒有承認祂之前,祂已經保護了我。
記得我曾我問媽媽為何信主,她的回答:「如果沒有信靠上帝,我的一輩子都不知道怎麼走下去。」我確信在往後的日子,主必會指引我走當走的路,伴我過渡人生的高低起伏。
牛頓粵語堂
顏楚卿
我母親一生敬拜偶像,直到多年前她重病入院,因為我的妹妹和二嫂都是基督徒,她們對在病床上的母親傳福音,當時母親接受了救恩並成為基督徒,期後母親的病情漸漸好轉,可以出院回家,今天母親已經九十七歲了,感謝主。
母親從沒有上學,她識字不多,卻學懂讀詩篇九十篇 9-10節,她經常朗讀給我們聽。
「我們經過的日子,都在你震怒之下,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即逝,我們便如飛而去。」
我曾因此受到感動而去教會崇拜,但因為某些原因又停下來。直到我丈夫突然中風,他在醫院治療期間受了聖靈的感動,要求返教會。於是有位教會的朋友帶我們來到牛頓堂…在這裡我們得到弟兄姊妹的祝福和關懷!我和丈夫也決志成為基督徒。
俞蔓羽
回想年少時在國內曾聽過耶穌的名字,但我從來都沒有對耶穌有任何感覺或任何興趣。直至2003年我在澳門準備生BB時,我感覺緊張及孤獨。有一天,我遇上兩位年青的外藉女傳教士,她們很有愛心。其中一位更坐在我旁向我問候,誠心細語用聖經講述耶穌的故事。其實那時我的心很累,身體又疲倦,在朦朧的意識下,知道耶穌原來就是神和救主,但最令我好奇是這兩位年青的外藉女傳教士,竟然離鄉別井到異國傳福音,我感覺耶穌很有能力,因為祂令人願意犧牲青春去為祂作工。
2014年我帶兒女到加拿大讀書,我為了進修英語便找到一間基督教教會的英文班學習英文,當時的老師全是年長退休的外藉女士。嘩!她們充滿愛心,除了教我學習英文外,更關心我在加拿大生活的一切所需,我再一次被信耶穌的人打動,從此我對耶穌的故事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2019年我和兒女再搬到波士頓讀書,我覺得當時有一股力量推動我要去教會聽耶穌的道理,我兒子同學的母親就介紹了我去波頓士華人佈道會牛頓堂參加崇拜。其後參加啟發課程、團契及老人屋探訪,當中我認識了很多弟兄姊妹,最重要是我認真知道耶穌基督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最終我在2023年頭決志信耶穌,我並開始帶一些朋友去參加教會活動。
奇妙的事又再出現!2024年4月,我帶了一個女鄰居去牛頓國語堂聚會,她竟然說她要信耶穌,希望今年12月和我一同受洗,見證耶穌是主。我即時大受感動,我決定受洗為主作見證。
羅馬書一17 因為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至於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
康何婉君
未認識神之前,我很多憂慮。
我有一子一女,一直以為自己是幸福的人,我會上寺廟參拜佛祖。1988年,兒子往台灣讀大學,到了台灣的第 70天不幸死於交通意外。1989年,我們一家三口移民到美國。
神怎樣介入我的生命中?丈夫病重時,我孫女的老師介紹了教會的家權給我認識,他幫助我買菜及用品和病人需要用醫院病床、移除梳化椅等等。教我認識到教會的弟兄姐妹會無條件地幫助有需要的人。後來家權分兄介紹我認識Jacky,他們每週接送我到教會參與每週的崇拜,讓我認識主耶穌,並且看到基督徒有極大的愛心去關懷別人,我感到投入了大家庭一樣。
丈夫離世後,我內心感到自卑、無聊和不安。我的契女在香港是神職人員。她與契仔和契孫女從香港來探望我,領我認識耶穌,又帶我到教會聚會。
信主後我感到少一點憂慮,心裡有喜樂與平安。當我擔心時,我學會了求告天父,我也明白將來有永生的盼望!
梁燊偉
我從小在天主教學校讀書,對耶穌這個名字並不陌生。
對我來說,我與基督教毫無關聯,甚至可以說是十分抗拒。然而,自去年年底開始,卻改變了…
2023年十二月,我意想不到地突然腦出血。感恩我的家人及時發現我倒在地上昏迷了,於是他們急忙地召了救護車將我送入醫院。我當時留院三個月,縱使出院後,我仍需回到醫院接受一些小手術。今年六月,我再次入院做手術,就在這次住院期間,我親身遇見了神。
手術後的一個晚上,我仍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忽然聽到有人問我:「你有什麼需要?」我回答說:「我要返屋企。」那聲音卻說他不能答應我的要求,因為今晚會有一位重要人物來這裡找我,之後我便昏睡了。到了深夜,我在迷糊間聽見有人柔和地唱聖詩。我嘗試睜開眼睛,看見一位看似耶穌的人站在我面前,微笑地看著我。然而,當我努力想看清楚時,「祂」卻已經離開了。我隨即又昏迷了……
那次經歷以後,我內心充滿平安與喜樂,對耶穌充滿了渴慕。我開始走進BCEC牛頓堂聚會,並且持續學習更多有關祂的事。
感恩我有這段親身經歷,所以我願意今日在大家面前為神作見證,分享祂在我生命中的奇妙作為。謝謝大家。
牛頓國語堂
韓旻
雖然我今年才徹底接受和相信主,但回顧過去,我發現神一直在我身邊。
信主前的生活:
從小到大,由於我身材偏胖,總是遭到周圍人的欺負。我一直怨恨欺負我的人,因他們令我的性格變得更加脆弱膽小。當時我滿腦子充斥的只有…「為什麼世界這麼不公平讓我是一個胖子?」「為什麼我不是一個『正常人』?」「為什麼我要遭受這一切的欺負?」
我從沒有思考過人生方向,若要我甚麼是人生意義實在何等可笑,因為我不是一個「正常人」。
儘管我在學校的日子總是很苦,但每當與家人在一起時,我卻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從那時起我開始思考「這個世界是不是有得,就有失?」
信主時的情形:
在疫情期間,我再次瞭解神多一點。家裡的老人家生病,媽媽開始帶著家人們認識神,相信祂賜予信心與力量。當時,我依然懵懂,也不知道所信的是什麼,但國內的牧師通過線上與我做了決志禱告,邀請神臨到我的生命中。之後依然懵懂,但每當信心不足時,我第一個想到的總是神。
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今年年初,那時我突然覺得必須更親近神。我開始對祂充滿了好奇,於是,開始走進教會,幾乎每週都參加主日禮拜和小組。當時我剛畢業並一直尋找工作,我努力靠近神,瞭解神話語的同時,也代入到自己身上,思考自己到底應該怎麼理解這些話語。曾有許多的懷疑,我亦曾問過小組的弟兄姊妹及我的父母…「在一切不順利的情況下,我到底應該如何完全相信主?」「如果神真的愛我,為什麼他要使我如此痛苦?」
我當時覺得,找到工作就是我唯一的生活意義了,我努力去理解、去消化:「失敗」或許是主認為對我最好的選擇,小信的我總是充滿懷疑,也有過一段時間不想去教會。感激小組的弟兄姊妹隔三差五問我什麼時候來小組,他們向我講解聖經及替我解答疑難,這都是令我能堅持下來的最大動力。加上,父母也時常跟我解釋主對我的愛,教我要完全相信主,也許不是我想要的,但是主必定會對我有最好的安排。因此,我沒有停止讀經,也努力地完全信靠神。
《十個麻風病人》的故事對我意義非凡。十個麻風病人中,只有一個撒瑪利亞人在被潔淨後立即來感謝主,沒有去找祭司確認,因為他對主有堅定的信心。跟小組一起學習這段經文後,我意識到我一切的痛苦,源自於我對主的信心不足。讓我反思自己是否曲解了「主讓我變得更好」的含義。主不是許願的神燈,我肉生短暫,能看到的非常有限,主能看到更長遠的東西。我曾過于自大讓我對主缺乏信心,更用自己短淺的目光去判斷一切。到現在,雖然有些事情我還不完全理解,但我對主的選擇有了足夠的信心,不再懷疑,另外會更多地反思自己是否配得上我所期望的。無論他給我什麼樣的安排,我都已經完全信靠祂愛祂。
非常感恩,在這之後沒多久我成功找到了工作,讓我意識到原來主一直在我的身邊。
信主後的改變:
信主以後,我逐漸明白我所得的並非是我應得的,也不是簡單的「有失有得」。這全是神恩典與眷顧,若沒有祂,我絕對無法堅持下來。
其實我一直期待可以儘早受洗,於是我參與了八月的福音課,幫助我明白禱告的意義和如何禱告,牧師再一次與我決志祈禱。.有別之前的是,我這次帶著更多的信心,對主的愛與依靠。期後因為我的工作需要全程出差,所以一直推遲到現在。很感謝教會給予我可以線上參與課程的機會,感謝主。
我會在線上參與主日,也努力每天靈修,讀經文。我曾經怨恨欺負我的人,但現在我學會努力寬恕。我曾經認為找工作是我的存在的一切意義,但現在我懂得要信靠主愛主,把生命託付給主,追隨主,看向更多的可能性,因為我知道主一直在我身邊。
現在我越來越懂得感恩,不再把一切視為理所當然或簡單地歸因于巧合。即使自己曾經驕傲自大及懷疑主,神仍然揀選並原諒了我,讓我逐漸親近祂。雖然我還在學習,但我願意將生命交託給主,因為無論我身在何處,主一直愛我,聆聽我。
陳磊
我叫陳磊,籍貫江西上饒,出生於湖北武漢,小時候在山西省長大,後來到四川成都讀書,畢業後回到出生地武漢工作。結婚後到上海居住,2019年2月移居波士頓。
我從小生活在一個溫暖幸福的家庭,爸爸很愛媽媽,也很愛我和姐姐。婚姻生活也幸福,我和先生有一子一女。我從小對學習不算努力認真,成績不算好,喜歡自己看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對工作事業也不熱心,喜歡自由散漫的生活。家人對我的寬容和愛護,讓我可以按自己的心願生活。即便如此,我的內心深處經常感到孤獨。我認為自己追求自由,但對於什麼是自由?如何達到自由,很模糊。在生活中,沒有關於未來的目標,經常僅僅侷限在日常的家務處理,淹沒在瑣碎事情中。這種孤獨和迷茫很難和任何人分享,內心深處的不安和生活中的日常煩惱經常侵擾我,有時候覺得空虛和疲乏。特別是我的兒子上小學後,因為他學習困難,我也經常被他的課業折磨,不感到自己仍有幸福的生活。我對這狀況感到深深的懷疑,僅憑我自己的力量,我完全無力去改變,只能在這小小的漩渦中掙扎。現在看來即可笑又愚蠢。
我成長在一個無神論的環境中,周圍沒有人信主。自從2019年二月我移居波士頓後,才開始讀我仰慕已久的聖經。剛開始的時候,我把它當作一部世界名著來讀,覺得此生不能錯過這本多麼重要的書。聖經很難讀,它的內容繁雜,我越讀越覺得它很枯燥、很遙遠、甚至有時看不懂,曾多次放棄閱讀又重讀它。直到新冠疫情發生時,我遠離了它兩年之久。有一次,我到RECYCLING AND DISPOSAL FACILITY 處理垃圾,在一堆舊書裡看見了一本聖經,封皮很漂亮,我心裡一動,就把它帶回了家。那是一本舊的聖經,是1988年,一個媽媽送給孩子的禮物,聖經有讀過的標記,就有一種被讀過的氣息。這本聖經吸引了我,使我又一次重新開始讀這本聖經。它依然很難,我想讀又讀不懂,很多次就只是眼睛的視線在頁面上移動而已,但我又無法不去讀它。雖然有時候我讀它讀得很模糊,但它卻讓我覺得寧靜。有時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打開聖經,對著它發呆。有時候,我根本就是假裝讀它,利用它把我和孩子隔開,讓他們不要來煩我。雖然看得很膚淺,也很片段,亦沒有記住什麼,但是它依然可以安慰我。
2023年1月,我學習困難症的兒子,突然被診斷出抑鬱症。我和先生都震驚,而我非常痛苦自責。關於我兒子的病情,除了和專業人士商討,我無法向任何人傾訴,我甚至無法深入地和我先生談這個問題,因為他比我更心疼和難以面對此事。這時侯,我唯一能轉向的對象就是這本聖經,我更加認真地讀它,因為希望從中汲取力量,也為了暫時忘掉痛苦。漸漸的,我從讀聖經本身變成了對主的渴望。從小的無神論觀念和對主的渴望在我內心糾結爭戰。我好奇又渴望那個看不見但又感覺得到的「存在」,但是大腦中的「理性」又否定內心的感覺和渴望。我一邊讀聖經一邊在主之外徘徊。同時我也在內心裡抵制去教會,認為信仰的事與人無關,不必扎堆。認為自己讀聖經就可以了,也不用面對社交壓力。但我對主的渴望越來越清晰,無神論所謂的「理性」終於被擊退,我關於教會的成見也不再那麼頑固,恰巧在那時,信主的朋友出現,她帶我進入了教堂。
2024年8月4日,我第一次走進教會。一踏入教會,內心裡的「無神論」對我的評判就被關在了門外。幾乎在同一時段,我讀聖經突然有不一樣的感覺,聖經中的文字變得撲面而來,像水一樣流到我心裡。每次伸手去拿聖經的時候,內心是期待和喜悅的;每次走進教會前,內心也是期待和喜悅的;離開教會的時候,內心是平靜溫暖的。神的話語感動著我,教會的氛圍溫暖著我,我與周圍的人是有共鳴的。我越來越確定神的存在和感召,我越來越渴望成為神的兒女,從此內心不再沒有依靠。帶著對主的盼望,我開始Alpha 課程的學習,在同工的支持中,學習認識耶穌。今年十月六日的課堂中,我因受到耶穌的感召而做了決志禱告,我知道我是有罪的,我需要主耶穌基督的救贖,我邀請耶穌基督進入我的生命,我將生命的主權交給主。從此信靠主跟隨主。
迴首這幾十年,我明明可見神對我一直的指引。像我這樣個不努力、不認真、也不聰明的人,居然有這樣美好的生活,遠遠超出了我所配得的。這一切,除了神的恩典,別無解釋。同時,物質生活和情感生活又無法滿足我那說不清的渴望。我現在明白了,那是我一直都在渴望神,神也一直在恩典我帶領我,直到我來到神的面前。我終於找到我心靈的歸屬,可以回到神的家裡,做神的兒女。
認識了主之後,我終於可以卸下心頭的重擔。我把一切都交給主,我每晚都向主祈求更多的信心和力量,主也在回應我,使我內心變得更加平靜,面對各種生活瑣事更加有耐心。我向主祈求更多的愛,主使我不再埋怨丈夫,使我更加的愛孩子和丈夫,也學習去愛周圍的人。我心中有了更多的安寧,因為我知道,我有主耶穌基督。感謝主對我一路走來的保守和供應,感謝主的引領讓我歸於主,讓我終於得到了信靠。感謝讚美主,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