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吃貨瑪莉
月升前月食就已經開始,可見到缺一角的月球東升
月球完全進入地球本影,月面均呈現暗紅色
月球最接近地影中心
月球離開地球本影逐漸恢復光亮
月球完全離開地球本影,恢復滿月形狀
因應防疫升級三級警戒,減少不必要的外出
當天最佳的觀測點是自家的陽台
觀察月全食不需要任何儀器,僅用肉眼就可以觀測。
若能使用腳架固定手機或相機,更可以輕鬆記錄這個美麗的天象。
月球繞地球的公轉軌道是橢圓形,
地球在其中一個焦點上,所以地月之間的距離會改變;
於是每次滿月時,月球會因距離不同造成視直徑也不一樣。
來源:臺北天文館
由於月球在26日9時50分通過近地點,月地距離 357310.96 公里,
使19時14分的滿月成為今年最大滿月,今年最小滿月則是發生在12月19日。
小朋友可以拍照或攝影做記錄,和12月19的最小滿月做比較。
當地球運行到太陽和月球中間,而且太空中三度空間幾乎成一直線時,
這時地球擋住了太陽照向月球的光,月球位於地球的陰影區內,就會產生月食現象。
月食的現象會因為月球運行到地球不同的陰影區,而分為月全食、月偏食以及半影月食三種。
來源:中央氣象局
月偏食就是部分的月球掠過地球本影,造成部分月面沒有陽光可反射而變暗。
半影月食是因為月球經過地球半影區,此時只有部分陽光被地球遮住,因此仍有一些陽光可直照月球,
所以半影月食發生時,只是月面的亮度比較沒有那麼亮,
且月面亮度與平常差異不大,如果沒有使用儀器觀測,通常不太容易察覺。
來源:中央氣象局
因為太陽光在經過地球大氣層時,藍色光會散射掉,
但通過地球大氣的折射效應,陽光中的紅色光線會偏折到沒有陽光直照的月球表面,
所以全食時的月亮看起來就是似血的暗紅色,
這也就是月全食時的紅色月亮被稱為血月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