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3
VII 國際草莓研討會
Melis, P., Van Delm, T., Stoffels, K., & Baets, W. (2014). Preventing tipburn on strawberry cultivar 'Clery'. Acta Horticulturae, 1049, 483–487.
這篇論文指出,草莓葉片和果實萼片的邊緣焦枯(tipburn)是由於局部缺鈣引起的。
✅ 解決方法(依研究實驗有效性排序):
✅ 1. 提升根壓:夜間加濕處理(最有效!)
使用高壓噴霧系統於夜間和清晨創造高濕度環境。
目的:促進根壓(root pressure),將鈣透過木質部推送到新生組織。
效果:完全防止 tipburn 發生。
✅ 2. 剪除成熟葉片部分(減少競爭)
減少成熟葉片數量 → 減少蒸散主力 → 增加新葉獲鈣機會。
方法:剪除部分老葉的葉圓盤(leaf disc)。
效果:tipburn 明顯減少。
❌ 3. 葉面噴鈣或基質加鈣(無效)
實驗中證明,無論是葉面噴灑鈣或在培養基中添加鈣鹽,都無法減少tipburn。
原因是:問題不在於鈣的總量,而在於分配與運輸效率不足。
2025/05/21
組培苗 G1 G2 桃四品種
作物缺元素的症狀,比如說鎂是容易移動元素,所以缺鎂會發生在老葉;硼是難移動元素,所以缺硼通常發生在新生組織。
鈣呢?
鈣會出現在細胞壁的中膠層,連接兩個細胞固定在一起,所以跟細胞分裂有關的都跟鈣有關係,而且一旦形成後要移動就很不容易,所以鈣是難移動元素。鈣(Ca)在植物體內的移動性很低,一旦進入細胞壁或形成沉積,就幾乎不會再被移動。
所以如果植物缺鈣,症狀會首先出現在新生組織,像是新葉捲曲、根尖壞死、果實開裂(像是番茄的尻尻爛掉),這些都是因為新生部位來不及拿到鈣。
但是,鈣不是只有出現在細胞壁中膠層而已,鈣還會當做訊息傳遞者和調節滲透壓的離子,在原生質內或液泡都有鈣的存在,所以鈣是移動元素。
🔥 鈣缺現象出現的可能誘因
鈣磷比例偏低:鈣:117.8,磷:31.93 → 約 3.7:1
理想草莓生長期的 鈣磷比建議 ≥ 5:1
過多磷可能與鈣形成磷酸鈣沉澱,降低鈣有效性。
👉 這會導致你表面看起來鈣夠,但實際可吸收鈣不足。
高鉀、高氮促進葉片旺長 → 鈣需求暴增
氮與鉀都不低,尤其是氮達到 139.5 mg/L,可能造成:植物「長葉很快」,蒸散與根壓來不及供應足夠鈣,加劇缺鈣症狀在大株草莓身上發生
主配方不變 + 補少量螯合鈣
在維持這組主配方的情況下,加 5–10 ppm 鈣當作背景穩定鈣源
加入 Ca-EDTA 10% → 約 0.05–0.1 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