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J-A1 能應用科學知識、方法與態度於日常生活當中。
活化自然領域課程與實驗,盡量轉型為探究式活動。並與科技領域結合研發創新設備。
自-J-A2 能將所習得的科學知識,連結到自己觀察到的自然現象及實驗數據,學習自我或團體探索證據、回應多元觀點,並能對問題、方法、資訊或數據的可信性抱持合 理的懷疑態度或進行檢核,提出問題可能的解決方案。
自-J-A3 具備從日常生活經驗中找出問題,並能根據問題特性、資源等因素,善用生活週遭的物品、器材儀器、科技設備及資源,規劃自然科學探究活動。
自-J-B1 能分析歸納、製作圖表、使用資 訊及數學運算等方法,整理自然科學資訊或數據,並利用口語、 影像、文字與圖案、繪圖或實物、 科學名詞、數學公式、模型等,表達探究之過程、發現與成果、價值和限制等。
結合語文領域與數學、科技領域推動閱讀技巧及圖表分析。
自-J-B2 能操作適合學習階段的科技設備與資源,並從學習活動、日常經驗及科技運用、自然環境、書刊及網路媒體中,培養相關倫理與分辨資訊之可信程度及進行各種有計畫的觀察,以獲得有助於探究和問題解決的資訊。
自-J-B3 透過欣賞山川大 地、風雲雨露、河 海大洋、日月星 辰,體驗自然與 生命之美。
利用自然、童軍、輔導課程發展合作與溝通技巧。
與社會領域、綜合領域、健體領域共同引導環境關懷與觀察研究。
自-J-C1 從日常學習中,主動關心自然環境相關公共議 題,尊重生命。
自-J-C2 透過合作學習,發展與同儕溝通、共同參與、共同執行及共同發掘科學相關知識 與問題解決的能力。
自-J-C3 透過環境相關議題的學習,能了解全球自然環境具有差異性與互動性,並能發展出自我文化認同與身為地球公民的價值觀
物質組成與元素的週期性(Aa)
Aa-Ⅳ-1 原子模型的發展。
Aa-Ⅳ-2 原子量與分子量是原子、分子之間的相對質量。
Aa-Ⅳ-3 純物質包括元素與化合物。
Aa-Ⅳ-4 元素的性質有規律性和週期性。
Aa-Ⅳ-5 元素與化合物有特定的化學符號表示法。
物質的形態、性質及分類(Ab)
Ab-Ⅳ-1 物質的粒子模型與物質三態。
Ab-Ⅳ-2 溫度會影響物質的狀態。
Ab-Ⅳ-3 物質的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
Ab-Ⅳ-4 物質依是否可用物理方法分離,可分為純物質和混合物。
能量的形式與轉換(Ba)
Ba-Ⅳ-1能量有不同形式,例如:動能、熱能、光能、電能、化學能等,而且彼此之間可以轉換。孤立系統的總能量會維持定值。
Ba-Ⅳ-2 光合作用是將光能轉換成化學能;呼吸作用是將化學能轉換成熱能。
Ba-Ⅳ-3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改變,常以吸熱或放熱的形式發生。
Ba-Ⅳ-4 電池是化學能轉變成電能的裝置。
Ba-Ⅳ-5 力可以作功,作功可以改變物體的能量。
Ba-Ⅳ-6 每單位時間對物體所做的功稱為功率。
Ba-Ⅳ-7 物體的動能與位能和稱為力學能,動能與位能可以互換
溫度與熱量(Bb)
Bb-Ⅳ-1 熱具有從高溫處傳到低溫處的趨勢。
Bb-Ⅳ-2 透過水升高溫度所吸收的熱能定義熱量單位。
Bb-Ⅳ-3 不同物質受熱後,其溫度的變化可能不同,比熱就是此特性的定量化描述。
Bb-Ⅳ-4 熱的傳播方式包含傳導、對流與輻射。
Bb-Ⅳ-5 熱會改變物質形態,例如:狀態產生變化、體積發生脹縮。
生物體內的能量與代謝(Bc)
Bc-Ⅳ-1 生物經由酵素的催化進行新陳代謝,並以實驗活動探討影響酵素作用速率的因素。
Bc-Ⅳ-2 細胞利用養分進行呼吸作用釋放能量,供生物生存所需。
Bc-Ⅳ-3 植物利用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醣類養分,並釋出氧氣;養分可供植物本身及動物生長所需。
Bc-Ⅳ-4 日光、二氧化碳和水分等因素會影響光合作用的進行,這些因素的影響可經由探究實驗來證實。
(Bd)生態系中能量的流動與轉換
Bd-Ⅳ-1 生態系中的能量來源是太陽,能量會經由食物鏈在不同生物間流轉。
Bd-Ⅳ-2 在生態系中,碳元素會出現在不同的物質中(例如:二氧化碳、葡萄糖),在生物與無生物間循環使用。
Bd-Ⅳ-3 生態系中,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共同促成能量的流轉和物質的循環。
物質的分離與鑑定(Ca)
Ca-Ⅳ-1 實驗分離混合物,例如:結晶法、過濾法與及簡易濾紙色層分析法。
Ca-Ⅳ-2 化合物可利用化學性質來鑑定。
物質的結構與功能(Cb)
Cb-Ⅳ-1 分子與原子。
Cb-Ⅳ-2 元素會因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而有不同的特性。
Cb-Ⅳ-3 分子式相同會因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物質。
細胞的構造與功能(Da)
Da-Ⅳ-1 使用適當的儀器可觀察到細胞的形態及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細胞壁等基本構造。
Da-Ⅳ-2 細胞是組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
Da-Ⅳ-3 多細胞個體具有細胞、組織、器官、器官系統等組成層次。
Da-Ⅳ-4 細胞會進行細胞分裂,染色體在分裂過程中會發生變化。
動植物體的構造與功能(Db)
Db-Ⅳ-1 動物體(以人體為例)經由攝食、消化、吸收獲得所需的養分。
Db-Ⅳ-2 動物體(以人體為例)的循環系統能將體內的物質運輸至各細胞處,並進行物質交換。並經由心跳、心音及脈搏的探測,以了解循環系統的運作情形。
Db-Ⅳ-3 動物體(以人體為例)藉由呼吸系統與外界交換氣體。
Db-Ⅳ-4 生殖系統(以人體為例)能產生配子進行有性生殖,並且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Db-Ⅳ-5 動植物體適應環境的構造常成為人類發展各種精密儀器的參考。
Db-Ⅳ-6 植物體根、莖、葉、花、果實內的維管束具有運輸功能。
Db-Ⅳ-7 花的構造中,雄蕊的花藥可產生花粉粒,花粉粒內有精細胞;雌蕊的子房內有胚珠,胚珠內有卵細胞。
Db-Ⅳ-8 植物體的分布會影響水在地表的流動,也會影響氣溫和空氣品質。
生物體內的恆定性與調節(Dc)
Dc-Ⅳ-1 人體的神經系統能察覺環境的變動並產生反應。
Dc-Ⅳ-2 人體的內分泌系統能調節代謝作用,維持體內物質的恆定。
Dc-Ⅳ-3 皮膚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禦系統,能阻止外來物,例如:細菌的侵入;而淋巴系統則可進一步產生免疫作用。
Dc-Ⅳ-4 人體會藉由各系統的協調,使體內所含的物質以及各種狀態能維持在一定範圍內。
Dc-Ⅳ-5 生物體能覺察外界環境變化、採取適當的反應以使 體內環境維持恆定,這些現象能以觀察或改變自變項的方式來探討。
自然界的尺度與單位(Ea)
Ea-Ⅳ-1 時間、長度、質量等為基本物理量,經由計算可得到密度、體積等衍伸物理量。
Ea-Ⅳ-2 以適當的尺度量測或推估物理量,例如:奈米到光年、毫克到公噸、毫升到立方公尺等。
Ea-Ⅳ-3 測量時可依工具的最小刻度進行估計。
力與運動(Eb)
Eb-Ⅳ-1 力能引發物體的移動或轉動。
Eb-Ⅳ-2 力矩會改變物體的轉動,槓桿是力矩的作用。
Eb-Ⅳ-3 平衡的物體所受合力為零且合力矩為零。
Eb-Ⅳ-4 摩擦力可分靜摩擦力與動摩擦力。
Eb-Ⅳ-5 壓力的定義與帕斯卡原理。
Eb-Ⅳ-6 物體在靜止液體中所受浮力,等於排開液體的重量。
Eb-Ⅳ-7 簡單機械,例如:槓桿、滑輪、輪軸、齒輪、斜面,通常具有省時、省力,或者是改變作用力方向等功能。
Eb-Ⅳ-8 距離、時間及方向等概念可用來描述物體的運動。
Eb-Ⅳ-9 圓周運動是一種加速度運動。
Eb-Ⅳ-10 物體不受力時,會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
Eb-Ⅳ-11 物體做加速度運動時,必受力。以相同的力量作用相同的時間,則質量愈小的物體其受力後造成的速度改變愈大。
Eb-Ⅳ-12 物體的質量決定其慣性大小。
Eb-Ⅳ-13 對於每一作用力都有一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氣體(Ec)
Ec-Ⅳ-1 大氣壓力是因為大氣層中空氣的重量所造成。
Ec-Ⅳ-2 定溫下、定量氣體在密閉容器內,其壓力與體積的定性關係。
宇宙與天體(Ed)
Ed-Ⅳ-1 星系是組成宇宙的基本單位。
Ed-Ⅳ-2 我們所在的星系,稱為銀河系,主要是由恆星所組成;太陽是銀河系的成員之一。
組成地球的物質(Fa)
Fa-Ⅳ-1 地球具有大氣圈、水圈和岩石圈。
Fa-Ⅳ-2 三大類岩石有不同的特徵和成因。
Fa-Ⅳ-3 大氣的主要成分為氮氣和氧氣,並含有水氣、二氧化碳等變動氣體。
Fa-Ⅳ-4 大氣可由溫度變化分層。
Fa-Ⅳ-5 海水具有不同的成分及特性。
地球和太空(Fb)
Fb-Ⅳ-1 太陽系由太陽和行星組成,行星均繞太陽公轉。
Fb-Ⅳ-2 類地行星的環境差異極大。
Fb-Ⅳ-3 月球繞地球公轉;日、月、地在同一直線上會發生日月食。
Fb-Ⅳ-4 月相變化具有規律性。
生物圈的組成(Fc)
Fc-Ⅳ-1 生物圈內含有不同的生態系,生態系的生物因子,其組成層次由低到高為個體、族群、群集。
Fc-Ⅳ-2 組成生物體的基本層次是細胞,而細胞則由醣類、蛋白質及脂質等分子所組成,這些分子則由更小的粒子所組成。
生殖與遺傳(Ga)
Ga-Ⅳ-1 生物的生殖可分為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有性生殖產生的子代其性狀和親代差異較大。
Ga-Ⅳ-2 人類的性別主要由性染色體決定。
Ga-Ⅳ-3 人類的 ABO 血型是可遺傳的性狀。
Ga-Ⅳ-4 遺傳物質會發生變異,其變異可能造成性狀的改變,若變異發生在生殖細胞可遺傳到後代。
Ga-Ⅳ-5 生物技術的進步,有助於解決農業、食品、能源、 醫藥,以及環境相關的問題,但也可能帶來新問題。
Ga-Ⅳ-6 孟德爾遺傳研究的科學史。
演化(Gb)
Gb-Ⅳ-1 從地層中發現的化石,可以知道地球上曾經存在許多的生物,但有些生物已經消失了,例如:三葉蟲、恐龍等。
生物多樣性(Gc)
Gc-Ⅳ-1 依據生物形態與構造的特徵,可以將生物分類。
Gc-Ⅳ-2 地球上有形形色色的生物,在生態系中擔任不同的角色,發揮不同的功能,有助於維持生態系的穩 定。
Gc-Ⅳ-3 人的體表和體內有許多微生物,有些微生物對人體有利,有些則有害。
Gc-Ⅳ-4 人類文明發展中有許多利用微生物的例子,例如:早期的釀酒、近期的基因轉殖等。
地層與化石(Hb)
Hb-Ⅳ-1 研究岩層岩性與化石可幫助了解地球的歷史。
Hb-Ⅳ-2 解讀地層、地質事件,可幫助了解當地的地層發展先後順序。
地表與地殼的變動(Ia)
Ia-Ⅳ-1 外營力及內營力的作用會改變地貌。
Ia-Ⅳ-2 岩石圈可分為數個板塊。
Ia-Ⅳ-3 板塊之間會相互分離或聚合,產生地震、火山和造山運動。
Ia-Ⅳ-4 全球地震、火山分布在特定的地帶,且兩者相當吻合。
天氣與氣候變化(Ib)
Ib-Ⅳ-1 氣團是性質均勻的大型空氣團塊,性質各有不同。
Ib-Ⅳ-2 氣壓差會造成空氣的流動而產生風。
Ib-Ⅳ-3 由於地球自轉的關係會造成高、低氣壓空氣的旋轉。
Ib-Ⅳ-4 鋒面是性質不同的氣團之交界面,會產生各種天氣變化。
Ib-Ⅳ-5 臺灣的災變天氣包括颱風、梅雨、寒潮、乾旱等現象。
Ib-Ⅳ-6 臺灣秋冬季受東北季風影響,夏季受西南季風影響,造成各地氣溫、風向和降水的季節性差異。
海水的運動(Ic)
Ic-Ⅳ-1 海水運動包含波浪、海流和潮汐,各有不同的運動方式。
Ic-Ⅳ-2 海流對陸地的氣候會產生影響。
Ic-Ⅳ-3 臺灣附近的海流隨季節有所不同。
Ic-Ⅳ-4 潮汐變化具有規律性。
晝夜與季節(Id)
Id-Ⅳ-1 夏季白天較長,冬季黑夜較長。
Id-Ⅳ-2 陽光照射角度之變化,會造成地表單位面積土地吸收太陽能量的不同。
Id-Ⅳ-3 地球的四季主要是因為地球自轉軸傾斜於地球公轉軌道面而造成。
物質反應規律(Ja)
Ja-Ⅳ-1 化學反應中的質量守恆定律。
Ja-Ⅳ-2 化學反應是原子重新排列。
Ja-Ⅳ-3 化學反應中常伴隨沉澱、氣體、顏色及溫度變化等現象。
Ja-Ⅳ-4 化學反應的表示法。
水溶液中的變化(Jb)
Jb-Ⅳ-1 由水溶液導電的實驗認識電解質與非電解質。
Jb-Ⅳ-2 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會解離出陰離子和陽離子而導電。
Jb-Ⅳ-3 不同的離子在水溶液中可能會發生沉澱、酸鹼中和、及氧化還原等反應。
Jb-Ⅳ-4 溶液的概念及重量百分濃度(P%)、百萬分點的表示法(ppm)。
氧化與還原反應(Jc)
Jc-Ⅳ-1 氧化與還原的狹義定義為:物質得到氧稱為氧化反應;失去氧稱為還原反應。
Jc-Ⅳ-2 物質燃燒實驗認識氧化。
Jc-Ⅳ-3 不同金屬元素燃燒實驗認識元素對氧氣的活性。
Jc-Ⅳ-4 生活中常見的氧化還原反應與應用。
Jc-Ⅳ-5 鋅銅電池實驗認識電池原理。
Jc-Ⅳ-6 化學電池的放電與充電。
Jc-Ⅳ-7 電解水與硫酸銅水溶液實驗認識電解原理。
酸鹼反應(Jd)
Jd-Ⅳ-1 金屬與非金屬氧化物在水溶液中的酸鹼性,及酸性溶液對金屬與大理石的反應。
Jd-Ⅳ-2 酸鹼強度與 pH 值的關係。
Jd-Ⅳ-3 實驗認識廣用指示劑及 pH 計。
Jd-Ⅳ-4 水溶液中氫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的關係。
Jd-Ⅳ-5 酸、鹼、鹽類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與危險性。
Jd-Ⅳ-6 實驗認識酸與鹼中和生成鹽和水,並可放出熱量而使溫度變化。
化學反應速率與平衡(Je)
Je-Ⅳ-1 實驗認識化學反應速率及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例如:本性、溫度、濃度、接觸面積及催化劑。
Je-Ⅳ-2 可逆反應。
Je-Ⅳ-3 化學平衡及溫度、濃度如何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
有機化合物的性質、製備及反應(Jf)
Jf-Ⅳ-1 有機化合物與無機化合物的重要特徵。
Jf-Ⅳ-2 生活中常見的烷類、醇類、有機酸及酯類。
Jf-Ⅳ-3 酯化與皂化反應。
Jf-Ⅳ-4 常見的塑膠。
波動、光及聲音(Ka)
Ka-Ⅳ-1 波的特徵,例如:波峰、波谷、波長、頻率、波速、振幅。
Ka-Ⅳ-2 波傳播的類型,例如:橫波和縱波。
Ka-Ⅳ-3 介質的種類、狀態、密度及溫度等因素會影響聲音傳播的速度。
Ka-Ⅳ-4 聲波會反射,可以做為測量、傳播等用途。
Ka-Ⅳ-5 耳朵可以分辨不同的聲音,例如:大小、高低及音色,但人耳聽不到超聲波。
Ka-Ⅳ-6 由針孔成像、影子實驗驗證與說明光的直進性。
Ka-Ⅳ-7 光速的大小和影響光速的因素。
Ka-Ⅳ-8 透過實驗探討光的反射與折射規律。
Ka-Ⅳ-9 生活中有許多運用光學原理的實例或儀器,例如: 透鏡、面鏡、眼睛、眼鏡及顯微鏡等。
Ka-Ⅳ-10 陽光經過三稜鏡可以分散成各種色光。
Ka-Ⅳ-11 物體的顏色是光選擇性反射的結果。
萬有引力(Kb)
Kb-Ⅳ-1 物體在地球或月球等星體上因為星體的引力作用而具有重量;物體之質量與其重量是不同的物理量。
Kb-Ⅳ-2 帶質量的兩物體之間有重力,例如:萬有引力,此力大小與兩物體各自的質量成正比、與物體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電磁現象(Kc)
Kc-Ⅳ-1 摩擦可以產生靜電,電荷有正負之別。
Kc-Ⅳ-2 靜止帶電物體之間有靜電力,同號電荷會相斥,異號電荷則會相吸。
Kc-Ⅳ-3 磁場可以用磁力線表示,磁力線方向即為磁場方向,磁力線越密處磁場越大。
Kc-Ⅳ-4 電流會產生磁場,其方向分布可以由安培右手定則求得。
Kc-Ⅳ-5 載流導線在磁場會受力,並簡介電動機的運作原理。
Kc-Ⅳ-6 環形導線內磁場變化,會產生感應電流。
Kc-Ⅳ-7 電池連接導體形成通路時,多數導體通過的電流與其兩端電壓差成正比,其比值即為電阻。
Kc-Ⅳ-8 電流通過帶有電阻物體時,能量會以發熱的形式逸散。
生物間的交互作用(La)
La-Ⅳ-1 隨著生物間、生物與環境間的交互作用,生態系中的結構會隨時間改變,形成演替現象。
生物與環境的交互作用(Lb)
Lb-Ⅳ-1 生態系中的非生物因子會影響生物的分布與生存,環境調查時常需檢測非生物因子的變化。
Lb-Ⅳ-2 人類活動會改變環境,也可能影響其他生物的生存。
Lb-Ⅳ-3 人類可採取行動來維持生物的生存環境,使生物能在自然環境中生長、繁殖、交互作用,以維持生態平衡。
科學、科技、社會及人文(M)
科學、技術及社會的互動關係(Ma)
Ma-Ⅳ-1 生命科學的進步,有助於解決社會中發生的農業、食品、能源、醫藥,以及環境相關的問題。
Ma-Ⅳ-2 保育工作不是只有科學家能夠處理,所有的公民都有權利及義務,共同研究、監控及維護生物多樣性。
Ma-Ⅳ-3 不同的材料對生活及社會的影響。
Ma-Ⅳ-4 各種發電方式與新興的能源科技對社會、經濟、環境及生態的影響。
Ma-Ⅳ-5 各種本土科學知能(含原住民族科學與世界觀)對社會、經濟環境及生態保護之啟示。
科學發展的歷史(Mb)
Mb-Ⅳ-1 生物技術的發展是為了因應人類需求,運用跨領域技術來改造生物,發展相關技術的歷程中,也應避免對其他生物以及環境造成過度的影響。
Mb-Ⅳ-2 科學史上重要發現的過程,以及不同性別、背景、族群者於其中的貢獻。
科學在生活中的應用(Mc)
Mc-Ⅳ-1 生物生長條件與機制在處理環境汙染物質的應用。
Mc-Ⅳ-2 運用生物體的構造與功能,可改善人類生活。
Mc-Ⅳ-3 生活中對各種材料進行加工與運用。
Mc-Ⅳ-4 常見人造材料的特性、簡單的製造過程及在生活上的應用。
Mc-Ⅳ-5 電力供應與輸送方式的概要。
Mc-Ⅳ-6 用電安全常識,避免觸電和電線走火。
Mc-Ⅳ-7 電器標示和電費計算。
天然災害與防治(Md)
Md-Ⅳ-1 生物保育知識與技能在防治天然災害的應用。
Md-Ⅳ-2 颱風主要發生在七至九月,並容易造成生命財產的損失。
Md-Ⅳ-3 颱風會帶來狂風、豪雨及暴潮等災害。
Md-Ⅳ-4 臺灣位處於板塊交界,因此地震頻仍,常造成災害
Md-Ⅳ-5 大雨過後和順向坡會加重山崩的威脅。
環境汙染與防治(Me)
Me-Ⅳ-1 環境汙染物對生物生長的影響及應用。
Me-Ⅳ-2 家庭廢水的影響與再利用。
Me-Ⅳ-3 空氣品質與空氣汙染的種類、來源及一般防治方法。
Me-Ⅳ-4 溫室氣體與全球暖化。
Me-Ⅳ-5 重金屬汙染的影響。
Me-Ⅳ-6 環境汙染物與生物放大的關係。
Me-Ⅳ-7 對聲音的特性做深入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更確實防範噪音的汙染。
永續發展與資源的利用(Na)
Na-Ⅳ-1 利用生物資源會影響生物間相互依存的關係。
Na-Ⅳ-2 生活中節約能源的方法。
Na-Ⅳ-3 環境品質繫於資源的永續利用與維持生態平衡。
Na-Ⅳ-4 資源使用的 5R:減量、抗拒誘惑、重複使用、回收及再生。
Na-Ⅳ-5 各種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環境的承載能力與處理方法。
Na-Ⅳ-6 人類社會的發展必須建立在保護地球自然環境的基礎上。
Na-Ⅳ-7 為使地球永續發展,可以從減量、回收、再利用、綠能等做起。
氣候變遷之影響與調適(Nb)
Nb-Ⅳ-1 全球暖化對生物的影響。
Nb-Ⅳ-2 氣候變遷產生的衝擊有海平面上升、全球暖化、異常降水等現象。
Nb-Ⅳ-3 因應氣候變遷的方法有減緩與調適。
能源的開發與利用(Nc)
Nc-Ⅳ-1 生質能源的發展現況。
Nc-Ⅳ-2 開發任何一種能源都有風險,應依據證據來評估與決策。
Nc-Ⅳ-3 化石燃料的形成與特性。
Nc-Ⅳ-4 新興能源的開發,例如:風能、太陽能、核融合發電、汽電共生、生質能、燃料電池等。
Nc-Ⅳ-5 新興能源的科技,例如:油電混合動力車、太陽能飛機等。
Nc-Ⅳ-6 臺灣能源的利用現況與未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