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說法傳說可頌起源於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的維也納的一家糕點店,用來紀念奧斯曼帝國的撤軍。1683年,發生了維也納戰役,因此這類西點被稱為viennoiserie。當時,軍隊決定在夜間偷襲維也納,然而被當地麵包房早早起來的麵包師傅們發覺。他們拉響了全城警報,從而使敵方的偷襲以失敗而告終。為了紀念這次勝利,麵包師傅們把麵包做成了號角的形狀,這種形狀也很近似於鄂圖曼帝國旗幟的標誌。1770年,由嫁到法國的神聖羅馬帝國的奧地利公主瑪麗·安托瓦內特(後來成為路易十六的皇后)把可頌正式的帶入法國,在法國引起了巨大的風潮,於是法國麵包師紛紛使出渾身解數來改造此麵包但最可信的說法為奧地利軍官奧古斯特·藏在移居巴黎後在黎塞留街92號開設麵包店,並提供奧地利特色菜,可頌因其的美味迅速成名並引起諸多麵包師傅仿製,成功掀起浪潮。另外,由於羊角麵包已經成為法國美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法國宣稱早在1770年以前此種麵包就已存在,具體於在1549年的巴黎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