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
棒球起源於19世紀的英格蘭,後流傳到北美洲;在美國成為國民運動後,分別流傳至中南美洲及亞洲東部;目前在中美洲、日本、韓國、台灣等地為當地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之一;而在美國近年該運動的人氣則有逐漸下降的趨勢。棒球曾經在1992年至2008年為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正式項目,但之後被從正式項目中移除,自此之後並非每屆舉辦;目前棒球的主要國際賽事是世界棒球經典賽與世界棒球12強賽,在世界多個地區皆有職業棒球聯盟,而美國職棒大聯盟被公認是世界強度最高的職業棒球聯盟。
網球
網球現在是一項奧運會比賽項目,適合社會各階層與年齡段人群。現代網球起源於英格蘭伯明罕的「草地網球」。1890年,網球比賽規則定型,至今調整不多,僅有的修改包括規定發球者的位置和引入「平分規定」,與1970年美國網球公開賽第一次試行搶七規則(由發明)。近來網球大賽引進了鷹眼系統電子監控和球員挑戰規則,使球員有機會用技術手段確定球是否出界。
羽球
是一項隔著球網,使用長柄網狀球拍揮擊平口端紮有一圈羽毛的半球狀軟木的運動。依據參與的人數,可分為單打與雙打。相對於性質相近的網球運動,羽球選手除了體能要求以外,更講究短時間的爆發力以及反應力。1992年起,羽球被列為奧運會的正式項目。
桌球
雙方球員手持桌球拍、隔著架有球網的球桌互相對打。可作為單打或雙打,兩方互相擊球直至一方無法回球或一方擊打的球沒有落在對方檯面,另一方便能得分。桌球規則在一局比賽中,先得11 分的一方為勝方; 10 比10 平手後,先連續多得2 分的一方為勝方。 通常在國際正式比賽,單項賽(單打、雙打)採用七局四勝制,團體賽中的單打或雙打採用五局三勝制。 在巡迴公開賽中的雙打雖然亦為單項賽,但採用五局三勝制。
曲棍球
泛指任何使用彎曲的球棍擊球進行射門得分的團隊運動[1][2],主要分草地曲棍球及冰上曲棍球(主要是冰球,此外還有班迪球)兩種[3],此外還包括小眾運動比如滑輪溜冰曲棍球、硬地曲棍球、馬上曲棍球和獨輪車曲棍球等等,以及一些模仿冰球的桌上運動(比如氣墊球)。多數國家的「曲棍球」專指草地曲棍球,但亦有少數國家(例如加拿大和美國)會主要將冰上曲棍球簡稱為「曲棍球」 。
橄欖球
又稱拉格比足球(Rugby football,源自其發源地拉格比公學),香港簡稱爲「欖球」,通常專指聯合式橄欖球(Rugby Union football)或英式橄欖球,是一種使用橢圓形球進行奔跑推進得分的團體球類運動,是最早出現的橄欖球類運動。「橄欖球」的中文譯名是因其使用橄欖形(橢圓形)用球而得名,可以泛指一切使用橢圓形球的球類運動(包括規則完全不同的聯盟式橄欖球、美式足球、加式橄欖球和澳式足球),在英語中並無類似稱呼。
籃球
是一種由兩隊參與,在一個長方形籃球場進行的球類運動。每隊出場5名隊員,攻方可將球向任何方向傳、投、拍、滾或運,目的是將籃球投入守方球籃得分,並阻止對方得分。籃球是世界上最多人觀看的球類活動之一,從1936年起就是奧運會的正式競賽項目之一。在三分線內投進可得兩分,若在三分線外投籃,可以得到三分。在比賽結束時,得分最多的球隊獲勝,但若二隊平手,會進行延長賽。在球賽中,控球者可以用持續運球的方式行進或奔跑,也可以將球傳給其他隊員,但若走步、翻球或二次運球均是違例。如果違反籃球比賽的遊戲規則,罰則為失去控球權並由對方發界外球。犯規分為一般性犯規與技術性犯規,若個人於單場比賽中累計犯規超過一定次數,將被判下場,無法繼續上場比賽。若一球隊正要投籃時,防守球隊犯規,進攻球隊獲得罰球的機會。如有技術性犯規時,另一隊可以罰球,而且罰球後可自中場發球。
排球
是一種團體球類運動,雙方各6名球員上場,隔著排球網分立場地兩側,比賽的目標是將球擊過網,其目的在於用手擊球以令球落至對方場中地面而得分。[1]自1964年東京奧運會起,排球成為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競賽項目。排球起源於北美洲,經過多年發展,現已普及至全球各地。國際排球總會(FIVB)是國際間的排球運動管理組織,其屬下有222個會員成員國。有些球類運動源自排球,著名的有沙灘排球、坐式排球、足排球等,其中沙灘排球自1996年起已成為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競賽項目。
足球
標準的足球比賽由兩隊各派十一名隊員參與,包括十名球員及一名守門員,互相在長方形的草地球場上互相對抗、互相進攻。除守門員可在己方禁區內利用手部觸球外,其他球員只能運用手部以外的身體部位碰觸球(開界外球例外),比賽目的是盡量將球射入對方的球門內,每射進一球就可以得到一分,當比賽完畢後,得分最多的一隊則代表勝出。比賽持續時間為兩個等長的半場,每半場為四十五分鐘,共九十分鐘。比賽規定時間內得分相同,則須看比賽章則而定,可以加時(三十分鐘延長賽)或PK大戰等形式比賽分出高下。如果是聯賽的話得分相同則計和局。2004年,國際足球總會確認古代中國的蹴鞠是足球運動的最早雛形。而現代足球運動就起源於英國。足球因在當今世界上開展之廣、影響之大,被認為是世界第一運動
高爾夫球
也稱高球,是種室外體育運動,個人或團體球員以高爾夫球桿將一顆小球打進球洞,使用杆數較少者獲勝。大部份的比賽有九洞或十八洞。目前世界上較為知名的個人比賽有:英國公開賽、英國業餘高爾夫球錦標賽、美國公開賽、美國業餘高爾夫球錦標賽、美國名人賽、美國職業高爾夫球協會錦標賽。最有名的團體比賽有高爾夫世界盃、萊德杯歐美對抗賽、沃克杯美英愛爾蘭系列賽。高爾夫球也自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運重新被列為奧運比賽項目。英國公開賽、美國公開賽、美國名人賽、美國職業高爾夫球協會錦標賽是高爾夫球界四大大滿貫賽事。一般認為現代高爾夫球起源於1456年的蘇格蘭,今日的高爾夫球18洞制度亦由蘇格蘭制定,當地亦有全球最歷史悠久的高球會,被視作蘇格蘭國粹。艾倫·雪帕德是首個在地球以外打高爾夫球的人,他在阿波羅14號任務中運了1支球桿、2個球上船。雖然第1球打失了,但第2球在低阻力及重力的環境下據說打了2英里(3.2公里)遠,是開球最遠的非官方紀錄。
保齡球
中文多簡稱保齡球或保齡(bowling),是一種由持球者使球(稱為保齡球)延著一條木製或合成物料的球道滾動,並擊倒球道終端排成正三角形的10個球瓶的運動。這種保齡運動所使用的保齡球上有3個球孔,可以讓持球者將手指插入孔中持球,球重也按持球者而異。許多國家有職業保齡球比賽。此一運動在加拿大、美國、英國、愛爾蘭及澳洲都稱「bowling」,但在美國東北部的新英格蘭特別稱為「ten-pin bowling(10瓶保齡球)」或「big-ball bowling(大球保齡)」,因為1880年時在麻薩諸塞州伍斯特出現了另一種瓶身筆直,類似蠟燭的直瓶制保齡球(candlepin bowling),另外也有一種球瓶較低矮渾圓的短瓶制保齡球(duckpin bowling),發明於1895年。而加拿大本身也有一種5瓶制保齡球(five-pin bowling),這三種保齡運動所使用的保齡球相比10瓶制保齡球,直徑較小,重量較輕,球面也沒有球孔。
撞球
是一種球桌沒有袋口的撞球運動。開侖撞球有多種競賽方式,其共同點是使用撞球桿來撞擊母球,令其在撞球桌上滾動並撞擊其他球,以達成特定目的而得分,主要流行於歐陸各國及亞洲的日本、韓國。早期的開侖競賽項目有四球競賽、三球競賽等,後來因為發明了「賽利」撞法,讓三個球持續集中在一個小範圍內,不斷地撞擊得分,而創造驚人的高分,失去競賽意義。為了挽救開侖撞球運動,於是各種改革方案應運而生:一類是限制在某些區域內的擊球次數,例如自由球及各種障礙線;另一類是額外要求母球或子球碰撞桌邊(Cushion,音譯「顆星」)以增加困難度,例如一顆星及目前最受重視的三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