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酥雞
鹹酥雞,或稱鹽酥雞,是常見的臺灣小吃之一,為台灣最常見的炸雞塊,特點是會加入九層塔一起油炸,帶有特殊的香氣。
鹹酥雞主要成分是雞肉,在台灣各地都有號稱是發源的老店,表示這種以雞肉塊沾粉油炸的小吃其實是多方源起的概念,有些人會稱鹹酥雞發明者是1975年臺北市西門町的「台灣第一家塩酥雞」[1],但事實上那只是一間調味粉批發商的名稱而已,以時間點來看更早創業的鹽酥雞攤位大有人在。[2]
臭豆腐
臭豆腐是由豆腐發酵製作而來,是長沙、南京、紹興、台灣等地的小吃之一,並流傳世界其它地方,但各地的製作方式、食用方法均有相當大的差異。臭豆腐屬於高鈉食品,但富含發酵食品中普遍存在的維生素B12,另外臭豆腐含有必需胺基酸離胺酸(lysine),應避免與還原醣共同加熱,以免產生糖化終產物等致癌物。
珍珠奶茶
珍珠奶茶(英語:Bubble tea),又稱波霸奶茶(英語:Boba milk tea)、泡泡茶,是1980年代起源於臺灣的茶類飲料,為臺灣泡沫紅茶、粉圓茶飲文化中的分支,其作法為將粉圓加入奶茶中,奶茶可以是由奶精或鮮乳調製;另有「珍珠紅(綠)茶」、「珍珠奶綠」等衍生種類,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手搖飲料之一,並從臺灣流行至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