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大學生上中文課面臨的挑戰-兼談華裔班語音語法教學
華裔學生上大學以前,除了週末中文學校的課程以外,大概很少有哪些課程會把他們和非華裔學生分開授課;然而最近幾十年來,美國師資較為充裕的大學會特別為華裔學生開設適合他們上的中文課,畢竟比起零起點的學生,他們聽說讀寫四個技能都已經在上大學以前打下了不同程度的基礎。那麼他們上了大學以後中文怎麼樣呢?跟非華裔學生比起來是不是佔絕對的優勢呢?他們的發音跟語法又有哪些地方跟非華裔學生一樣會犯錯呢?這篇報告會先對華裔學生的特點做一個概括的介紹,接著將探討他們上中文課時面臨的語音語法方面的挑戰,從而介紹我們是如何幫他們克服這些挑戰的。
您擔憂實體教室的消失讓教與學的互動無法順暢進行嗎?連育仁老師將以僑委會推出的「學華語向前走」互動式教材為範例,分享高互動式線上教學的實施方式、介紹靈活運用數位課程的教學技巧。您不能、也不想錯過的一堂課,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運用數位聽覺視覺效果,加以動手操作,讓學生們成為線上教室最積極的參與者。
帶領大家調對頻道,卸下心中預設的「理所當然」,好好認識我們的ABC,搭建起有效溝通的彩虹橋;試著理解他們的思考邏輯和面對文化衝突的困惑;引導我們用敏銳的心,溫柔體會孩子口語表達背後的意義;同時觀察我們這一代的價值應然與ABC的美式生活實然間,有哪些需要跨越的長溝;並探討如何在尊重孩子空間與選擇權的前提下,因勢利導,協助他們面對文化融合的挑戰,調整應然與實然間的距離,淬鍊出最獨特、最舒適的自我。
讓「不想」和「不動」消失在課堂,「不想比不會更糟糕,不動比不懂更可怕」究竟用什麼尚方寶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用什麼葵花寶典激發出孩子的學習潛力呢? 讓我們來一探究竟,有一種翻轉叫偏鄉。
陳姮良老師從實例介紹起手,引領我們思索表現斐然的中文學習者的學習歷程,並梳理出可供借鏡之處;再分享聯邦政府星談計劃和美國外語教學協會趨向,以定錨外語學習的目標。以作育英才為理想,設定合理學習目標,設計環環相扣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一步一步帶領學生使用中文做有意義的溝通,朝理想穩步前行。
篆刻作為綜合性的藝術,融匯了文字、書法、繪畫等元素,有著深厚的歷史及文化魅力。提到篆刻藝術,人們總會聯想到高難度的雕刻技法,不低的門檻讓人卻步。事實上,我們可以從很普通的材料中感受到金石的樂趣,從硬到軟的物料有:石頭、木頭、橡皮擦、保麗龍膠板等。刻的工具有各種雕刻刀,但在軟的膠板上刻的話,用削尖的鉛筆就可以。蓋印時可以用高級的印泥,但也可以用文具店可以買到的stamp pad。
這堂課會簡單的介紹篆刻歷史,然後會介紹如何把篆刻藝術帶進課堂中。如果能現場上課的話,大家還可以親身感受在不同的物料上做篆刻!篆刻藝術有如一把文化鑰匙,學會了它,你就好像讀懂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讓我們齊來玩篆刻吧!
在語言的傳授中,任務型教學是最能讓學生融入情境中的學習方式。如何在每星期、每一課的教學中,適時地依主題放入任務給學生。就是教第一冊的小小孩老師也可以給任務。作業該如何佈置任務,學生如何去實行。教學任務和真實任務之間的運作,用真實語料或半真實語料來讓給任務的課堂互動更有趣、更生動、更能引起話題。
OneNote是一本電子筆記本,擁有強大的註記功能,搭配附帶書寫工具的電腦或平板非常好用。老師可以利用OneNote講課、玩遊戲、出練習、改作業、考試、管理所有學生的筆記,甚至運用它的「同步」功能,在線上進行教學。想了解OneNote嗎?不要錯過這次的講座喔! (適用年齡:中學到成人)。
全方位應用 Google slide 和 Google form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食衣住行,日積月累,千年承傳,藍白色遂逐漸形成了庶民的代表顏色。講師將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與中文老師們分享如何引發學生學習動機,帶領學生了解及體驗藍染和豆腐這兩項民生衣食文化。讓我們拭目以待,看飄逸優雅的藍染和白嫩細緻的豆腐,如何為我們編織一段藍白色的文化奇緣?
您務必不能錯過,這將是一個用文化和愛翻轉思考,精彩可期的教師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