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級任幫忙檢查】受測名單是否有問題?(重複、已轉出、落後生不在名單內.....)
【級任提醒學生】考試時間受測者暫停原有活動一次,包含晨間練習團隊、合作社服務生、朝會小天使...等等。
測驗當日請提醒學生先喝水、上廁所。攜帶鉛筆、橡皮擦、空白計算紙、飲水杯或水壺。教務處準備2B鉛筆。
【測驗方式】一二年級、三年級英語仍採傳統紙筆測驗。三年級國語、數學和四到六年級採答題紙作答。
六年級另行通知參加下修測驗學生。
【回條】測驗當日繳交回條
【身分證字號】由教務處提供,答題紙上不用填
【答題紙樣式】示範三色答題紙PPT ,教務處備有練習用答題紙,歡迎索取。(三到六年級才需要寫答題紙)Q1:受測名單如何產生?
A1:順位一,學習扶助個案生(無論PR值多少)一律受測。順位二:不足額由PR值依小到大順序補入學生。資源班學生免測。
一年級尚未有個案生,全部採PR值。
Q2:為什麼要用PR值去提報施測學生?不能像從前一樣讓級任老師推薦嗎?
A2:教育局建議的方法為級任提報、採PR值二種。學習扶助輔導委員入校的時候建議,小校才採級任推薦,大校要用全學期的PR值才客觀。學期總成績----平時占50%,定期評量占50%。定期評量那邊是絕對客觀的。提醒老師們打平時分數需要依照該年級訂的評量標準,依照項目給分數。社群討論時,也可以就平時成績的項目多作檢視與討論,交換心得,這樣可以減少平時成績主觀性質帶來的落差。
Q3:每科的30%以下學生受測嗎?
A3:不是。《學習扶助科技化評量》會給各校提報率的數據,每年級每科都不同。這系統背後的母數應該是全國成績和歷年本校成績,在我們學校成績好,但相對於全國,可能不算成績好。我們有某年級科目提報率超過40%,但也有某年級科目22%。安慶提報率在這裡。
Q4:家長會擔心,參加篩選測驗是在給孩子貼標籤。
A4:篩選測驗的用意是提早發現學習上的問題,每個題目都依據一種能力去測試,可以詳細分析出弱點在哪裡,及早給予補救。測驗結果只給老師及之後學扶班授課教師參考調整個別學生的學習,讓孩子有機會在學習上進步。
Q5:請行政發通知給家長,讓他們知道孩子要參加篩選測驗。有的家長不理性,會抱怨為什麼沒先告訴他孩子要參加測驗。
A5:不發通知單是不給小孩貼標籤。篩選測驗是全國中小學的例行任務,孩子通過測驗,表示學習沒有大問題。沒有通過的才會收到學扶班入班意願調查表。如果有家長抱怨,可能是不了解「篩選測驗」。如果級任老師溝通無效,請告知校內學習扶助承辦組長,由承辦人向家長解釋。家長還有疑慮或建議也歡迎提出。
Q6:為什麼要改採答題紙作答?從前用線上作答不是很快嗎?
A6:學習扶助輔導委員入校的時候建議,答案卡劃記的分數會比較高,因為學生會比較認真作答。線上答題時,學生常沒耐心等候電腦的停滯,一看到題目就亂點答案。經過詢問,答案卡劃記有設定上的困難,閱卷讀卡機價格高昂(十萬元左右)。鄰近國中推薦,他們用答題紙作答,成績大幅提高。
Q7:為什麼學生的PR值看起來怪怪的?明明月考成績很好,PR值卻不高?
A7:成績處理系統上,如果只有輸入兩次月考成績,沒有輸入兩次平時成績,會影響PR值。請老師們記得連平時成績也要輸入。之前的成績已經被教育局鎖住,無法回頭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