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長,記得自己上次去美術館是甚麼時候嗎?上次帶著孩子去美術館又是甚麼時候呢?我們常常覺得,美術館是寧靜又高尚的場域,需要有極高的藝術素養,以及高度的秩序,才能到美術館參觀。帶著學齡前的孩子走進需要時刻肅靜的場合,壓力好像很大。大人都不一定看得懂的藝術品,孩子們看得懂嗎?帶著這些疑問,把孩子跟美術館樹立起高高的牆,但其實,美術館並沒有這麼難踏入喲!
野柳國小位於萬里跟金山的交界,有山、有海,也有一個鄰近的美術館「朱銘美術館」,這學期幼兒園的主題:捏捏樂,希望透過不同材質的黏土捏塑,讓孩子的創作從平面到立體,培養孩子精細動作、手眼協調、創意表現,野柳國小邱華璋校長特別牽線,讓幼兒園的孩子可以免費到朱銘美術館參觀、體驗親子捏塑課程。
孩子們準備要上捏塑親子課程,既期待又興奮
大人小孩一起動手沉浸在捏塑的舒壓世界
仔細觀察自己的模樣
嘿嘿,像我嗎
親子課程開始之前,先活動活動筋骨,一起玩親子互動遊戲
請孩子坐在前面一起仔細觀察,我們的臉上除了眼睛鼻子嘴巴,還有哪些東西呢?
走進朱銘美術館,有偌大的戶外環境,室內也安排了許多互動式展覽,學齡前的孩子走進美術館,用他們獨有的五感方式認識美術品,看似在玩,其實小腦袋正在高速運轉,重複著吸收資訊、調整、輸出的過程。
這期朱銘美術館的展覽是「市民128」,朱銘先生將香木用雕刻的方式雕出好多種人物的樣子,引導孩子們觀察自己、身邊的人,身上有哪些細節?立體的作品會怎麼欣賞,怎麼觀察。在展覽的最後,還有互動式的空間,孩子們在玩樂中又更仔細的觀察人身上有哪些細節。
我的好朋友臉上有甚麼呢?把它仔仔細細描出來
用木頭雕刻的和尚,你可以模仿他的動作嗎?
我的媽媽手有那~麼大
用朱銘老師雕刻的作品,擺放出我自己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