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理念
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受教權、學習權,落實教育機會均等。
發展全人教育,激發學生潛能,提升適應未來能力。
探索家鄉人文,培養本土情懷,學習多元文化,發展國際素養。
促進主動學習,創新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
營造有品校園與美德社區,落實品德教育目標之實踐。
實現弱勢關懷,推動全方位照顧。
培養學習型學校,提升教師專業知能,達成有效能學校。
領導教學專業,促進專業發展,提升有效教學與學習成效。
二、學校經營理念
專業行政管理:服務領導,品質管理。
高關懷、高倡導,營造溫馨和諧的組織氣氛。
建立行政服務專業品質,落實行政三聯制,鼓勵績效表現。
整合學校各項委員會,具體化行事活動,提高行政效率。
創新校務經營:全人發展,創造未來。
建立品德新市力,深耕與精進品德教育成效。
培養學習力,發展語文深耕、數學活化及資訊科技課程。
全人發展,多元學習,培養生活實踐能力,建立體育活動發展特色。
全面照顧,獎助弱勢學生,落實特殊學生安置與服務。
在地學習,扎根本土,產官學跨界合作,擴展本土教育學習。
學校國際化,發展國際教育整合教學,體驗跨國學習,提昇國際力。
培育創意人才,規劃創意空間,創新思考教學,開發創造力。
強化課程發展委員會功能,發展學校本位課程與管理評鑑。
形塑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實施教學研究與發展,強化教學品質。
實踐低碳校園,設置能源學習步道,發展環境教育課程。
老舊校舍整建與補強,朝向綠建築指標。
擴展教育資源:教育合作,創造資源
爭取經費,擴展產能,以學校中長期計畫為核心主軸,爭取各項經費。
積極教育行銷,傳播辦學理念,建立良好公共關係。
配合教育政策推動,設置社區學習中心,倡導終生學習。
健全家長會組織運作,擴展志工組織,發揮專業支援。
定期實施親職教育,引領家長正向管教,暢通親師溝通管道
三、學校發展願景
學校規模發展預估:因應校舍改建與社區總體發展,預計未來以普通班36班,資源班2班、啟智班2班、幼兒園4班。
師資發展:現在職進修碩士學位將逐年提高比例,並依循學校願景及學校本位課程定位發展之需求,增聘合宜專長師資,透過學校本位教師進修提供教師研修第二專長之基礎與進階知能,鼓勵專業認證,以符應現代教育多元文化之需求。
學校建築規劃前瞻:拆除重建群藝樓和煦光樓,營造特色團隊「傳統藝術種子」的國小、國中、高中三級培育基地,加上原有中年級教室及科任教室的配置,將提供充足而優質的學習空間;幼兒園區獨立化,未來配合鐵路地下化以及公幼的需求,為幼兒園的未來預留發展空間,同時對週遭學區內有2,400戶的大道新城國宅和共同學區1,200戶的長榮新城國宅,提供學童優質的就學環境。
持續朝永續經營之綠建築校園,創造友善校園空間為校舍改造重點,充實以學生為核心主體的學習情境,符應教與學之實際需求;因應學生個別差異而做適當之空間規劃,讓學生依不同之學習需要,使用不同的空間場所,充實以利發展及激發潛能;規劃智慧校園環境,透過教育雲端資源、虛擬化和物聯網等新技術,將學校教學、研究、行政管理與校園資源等應用系統進行整合,以提高應用交互的明確性、靈活性和效率,實現智慧化服務和管理的校園模式;營造綠色生態、人文關懷與科技的未來學習園地。
大光國小早期是一個為大道新村眷村子弟就讀學校,是台灣民族文化重地,隨著眷村改建,轉為都會新市鎮,為最具競爭潛力的熱鬧城鎮。有鑑於此,將朝向立足在地文化、放眼國際,因此透過文化、生活探源、科技主題探究,結合在地自然生態與人文資源,發展學校本位課程,鼓勵教師發揮教學特色,創新教材教法及評量,運用教學媒體與科技,研發有效的教學方案,培養學生愛鄉情懷與國際競合力,並展現在地力、思考力和判斷力,會獨立思考,擁有自信與夢想,成為具有全球視野觀,能創新適應未來的新世代。
邁向創校60周年,透過校史建立,編寫校史、名人錄、設置校史館,辦理校友嘉年華會、紀念晚會、社區踩街及校慶運動會,廣邀學生、校友、家長、社區共同參與,匯集老中青三代校友,大家齊聚表達感念與回饋母校,晚會廣邀績優團隊學生展現傳藝、舞蹈、音樂及演歌才能,傳承優質學風 。
建構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支持系統,組織教師專業發展學習社群,協同備課,互相觀課與專業回饋,鼓勵教師同儕維持良好互動、主動參與專業社群的對話,經驗傳承與分享,同儕共同協作完成教學計劃,適度融入家長及社區參與意識。
提升教師學生輔導專業素養,加強對行為偏差學生的指導與班級經營的能力;發展多元化教學型態,落實適性教學;強化融合教育,所有教師均需要具備特教及輔導知能。
社區位於古蹟、宗廟文化與商業區,環境豐富多元,依學校與社區資源共享原則,以社區總體營造之精神,設計學校建築風貌及公共藝術,以達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
學校課程管理與發展,發展素養導向之學校課程,研發教材與展現創新教學,從創造力主題課程,專題研究學習課程,閱讀理解教材、國際教育計畫、跨領域統整主題教學、創客教育及導入文化情感的在地文化藝術等,教師團隊展現精進教學,邁向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