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客風潮-從「想」到「做」
「Maker」中文稱作「創客」,是當代潮流趨勢中最被熱烈討論的一環,同時也被視為是啟動未來創新的重要角色。 從過去單向「想」的學習模式,欠缺「實作」的學校課程, 到今日創意創新成為競爭主體的時代來到,翻轉了傳統觀念。
從「想」到「做」的展現則成為影響未來競爭力的關鍵。
如同大家熟知的,美國家庭的車庫往往是實驗、腦力激盪、翻轉碰撞的實驗室,提供各種創意落實的可能, 蘋果電腦創辦人 Steve Jobs 在車庫中製作出第一代電腦,就是最佳的詮釋典範。 而美國身為主導世界經濟發展的前鋒,對於這種基層製造的實作仍然抱持高度信仰。
因為連結了「想」與「做」的過程,有助於找到答案並解決問題, 更可能誘發新的創意與發明,是當前開創性動力的來源。
這一股「Maker」風潮正吹向台灣,已有許多青年世代投入數位自造、 Fab Lab、Maker Space 的創建與推動,正在用實際行動改變台灣。
台灣深厚的IT製造的基礎,可以激勵更多創意和創業的發展,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助力。 尤其此重要階段,社會與文化界亟需創意加值來強化競爭力的內涵, 而透過創客的自主創新,將可能為台灣帶來新的未來。
網路的全球化使國際競爭不再是技術競技,而在創新能量(innovation), 當我們思考如何培養新世代具備足夠的創新能力時, 我們要做的事是:
從校園開始,鼓勵更多的創客出現,引入國際社群組織的互動參與, 讓他們學會思考,學會分享,更學會動手自造。
因為「想像」是創意的來源,「實踐」是創新的可能。
每一個孩子都可能是影響台灣未來的一個機會, 建構一個鼓勵開放學習的自造者環境,才可能讓源源不絕的創意成為驅動未來競爭力的核心力量。
面對新世代的人才養成,鼓勵自造者站上國際舞台, 為台灣帶來新的力量與創新思維,讓創客運動從校園開始吧!
以上文章出處:http://vmaker.tw/
斗南國小自103年9月開始規劃創客課程,先由資訊組蔡健潭老師廣泛收集全世界相關資源,並結合STEM教育趨勢,選定開源硬體為斗南創客課程發展方向與主軸。
在斗南國小胡光漢校長支持下,結合行動學習推動學校計畫,提撥5萬元經費,購買Arduino基礎課程教材,並在104年2月起選擇由六年級全部學生為對象,全面實現學生一人一機,實施創客課程,學生學習成效良好。
陸續增購教材,擴充進階課程教材,提高創客課程之廣度與深度。並於104年7月辦理機器人夏令營,以超音波智能車為主題,推廣創客課程。並將陸續開辦其他相關主題之夏令營。
104年9月籌募資金籌設創客教室,添購3D印表機4部,預計添購雷射雕刻機及進階應用課程教材,孕育斗南國小新一代學生,具備科技時代的創新能量。
105年2月運用3D印表機,開辦3D創意設計列印營,並參與國際交流,InMoov on Taiwan讓學生更有國際視野,將陸續開辦設計相關主題之營隊。
Arduino課程PBL學習模式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問題導向學習法
PBL課程中學生應具備的技巧與態度
1.團隊合作
2.文獻選讀
3.主持團隊學習活動
4.自我導向學習與教學資源利用
5.傾聽
6.課堂報告
7.記錄
8.合作
9.尊重成員意見
10.呈現學習成果
◎資料來源:教學新知第15期 程慧娟(http://www.cfd.tcu.edu.tw/06news/news15.htm)
最近更新:201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