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 級 數:60班
*學生人數:1638人
*校園基地面積:29289平方公尺
*綠地面積及綠覆率:21932平方公尺( 77.06% )
*可透水面積及透水率:23417平方公尺( 82.28%)
*環境特質:
位於中壢市之新街地區,東北方為中壢工業區,北側與南側為純住宅區,西臨住商混合市區(SOGO商圈),新街溪則由南繞經本校往西北方向穿越學區。
學區學生之家長行業以工商業為主, 多為上班族,店鋪商家居次,農耕者又其次。
主要宗教信仰中心為仁海宮,創建於清道光6年(西元1826年),每年農曆七月二十日的中元祭典具有特色。
位於校門左側,興建於清光緒元年(西元1875年)的聖蹟亭,登錄為歷史建築,敬文惜字、人文薈萃,文風鼎盛亦是一大特色。
校園北側的日式宿舍在民國94年登錄為歷史建築,又稱「新街藝文館」,館內週一到週五有守護志工輪值維護整理和導覽。
校園鄰近白雲樓,還有骨董級的水泥座磨石子大象溜滑梯,也列為歷史建築。
*原生種校園老樹:
1. 茄 苳(樹齡80年以上),具人文歷史代表性,為創校時期即已種植之老樹。
2. 台灣櫸(樹齡50年以上),具人文歷史代表性,守護本校微風廣場。
3. 榕 樹(樹齡50年以上),具人文歷史代表性,傘狀的樹蔭是小朋友夏日遊戲的最愛去處。
以上老樹已納入桃園市樹木保護自治條例之特定樹木列管保護。
*學校環境教育指定人員:徐鳳珠學務主任。
*學校已取得教育部環境教育人員認證 :
張明侃:臺教資(六)字第1090088334-203E1號
徐鳳珠:臺教資(六)字第1080022038-24號
許瑞軒:臺教資(六)字第1122701658-23號
廖佳仁:臺教資(六)字第1122701263-49號
鄧麗卿:臺教資(六)字第1090176047-16號
楊潓璿:臺教資(六)字第1112701045-38號
5. 環境教育法相關法令執行
5-1. 環境教育認證人員:張明侃、徐鳳珠、許瑞軒、廖佳仁、鄧麗卿、楊潓璿
5-2. 上網填報計畫及成果 ( 111線上填報計畫 規畫環境教育4小時研習或課程 111線上成果 )
5-3. 校內成立環境教育相關社團 - 校園導覽隊
1. 環境教育活動辦理情形
1110103 一年級動物保護學習單
1110103 二年級減塑生活學習單
1110103 五年級節能減碳學習單
1110124 學生心肺復甦術(CPR)學理和實作課程
1110421 桃園市海洋教育海報宣導展
1110422 愛兔宣導
1110426 減塑運動會環境教育宣導
1110908 能源教育推廣
1110921 全國防災日地震防災演練
1111013-1111209 申請桃園市環境教育專業宣講團學校宣講課程共12場次
1111028 五年級最美校樹繪畫結合藝術與人文課程
1111230 四年級客家藍染活動
1111102 教職員工CPR暨AED研習
1111214 校樹棲地改善高壓水刀根系活化工事示範工作坊
1110318 食農教育種稻體驗活動(一)
1110718 食農教育種稻體驗活動(二)
1111021 食農教育種稻體驗活動(三)
=============================================================
2. 資源與能源永續利用
2-1. 定期回收二手制服及學用品。
2-2. 訂定實驗場所安全衛生工作守則,並張貼於各實驗場所。
2-3. 其他各項作為。
2-3-1 校園內全面推動禁用免洗餐具及使用環保杯。
2-3-2 學校飲水百分百定期送檢化驗與養護,提倡喝白開水。
2-3-3 有效利用廚餘:廚餘由個體戶回收利用。
2-3-4 定期於政府機關及學校節約能源填報網、政府機關及學校節約用水填報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城市層級溫室氣體碳揭露服務平台填報水
電節能成效。
2-3-5 更換省電照明工具。
2-3-6 節約用水用電具體作為。
2-3-7 落實源頭減廢、垃圾減量、資源回收。
2-3-8 年度綠色採購比率100% 。
1. 規劃永續校園與環境教育課程與執行教學活動
1-2.學校執行永續校園與環境教育課程教學過程成果:
1110114 蚓菜共生之快樂小園丁(科展團隊)。
1110306 塑不塑有關係(ECO達人校園分享會) 。
1110307 學生消防體驗活動。
1110307 學生心肺復甦術(CPR)急救體驗活動。
1110331 資源利用之小話筒。
1110410 開心農場種菜體驗。
1110524 環保遊具遊戲。
1110525 瓶蓋好好玩。
1110628 認識校樹花草。
1110624 認識臺灣生態之美。
1110624 校樹報報。
1110930 我們去拜訪新街的校樹。
1111005 環境教育繪本閱讀。
1111205 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項目14專題研究。
1-3.應用當地環境素材或資源回收素材,進行教學設計與活動。
2. 善用自然生態、社區人文及地質景觀等資源辦理校外教育
2-1.四年級社會領域在地化課程-在地主廟 中壢區仁海宮由新街國小教師團隊為市府編寫《在地化課程--仁海宮》教材,市府列入全市四年級的社會領域來實施。
2-2.辦理食農戶外教育-中壢區芭寶米生態農場,體驗並珍視在地農業及文化資源。
1. 建構符合生物多樣性的校園 (見新街校園生態網)
1-1. 調查校園內的動植物及生態。
1-2.建置校園內的動植物及生態網頁。
1-3. 校園植物以在地原生種多樣植栽為主。
1-4. 校園能重視動物食草(物)、棲息地的營造。
1-5. 建置多孔隙環境。
1-6. 保留適當的小荒地。
1-7.設置植物解說牌。
2.利用永續校園工法活化校園空間
3-1 基地永續對應:多層次生態綠化、親合性圍籬,且建置生態池。 (見新街校園生態網)
3-2 校園生態循環:廚餘處理、教學農園、生態池整治(於110學年完工)。
3-3 確實執行資源回收、應用節約能源設計措施及節水措施規劃。
3-4 更換省電照明設備,易維修保養。
3.籌編經費執行永續校園局部改造及應用
本校參與桃園市環教輔導團辦理桃園市111年度專家入校園「養愛護樹聯盟」種子學校導入行動實施計劃案之聯盟學校(全市6校)。
本校榮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11年多功能智慧型雨水花園示範場址(全國16所之一) 。
本校為112年度「友善環境食農教育」策略聯盟學校(全市32校)。
設立「兔兔園區」推動友善生態環境,及認識校園動植物(見新街生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