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 級 數:58班
*學生人數:1547人
*校園基地面積:29289平方公尺
*綠地面積及綠覆率:11935平方公尺( 40.75% )
*可透水面積及透水率:13417平方公尺( 45.8%)
*環境特質:
位於中壢市之新街地區,東北方為中壢工業區,北側與南側為純住宅區,西臨住商混合市區(SOGO商圈),新街溪則由南繞經本校往西北方向穿越學區。
學區學生之家長行業以工商業為主, 多為上班族,店鋪商家居次,農耕者又其次。
主要宗教信仰中心為仁海宮,創建於清道光6年(西元1826年),每年農曆七月二十日的中元祭典具有特色。
位於校門左側,興建於清光緒元年(西元1875年)的聖蹟亭,登錄為歷史建築,敬文惜字、人文薈萃,文風鼎盛亦是一大特色。
校園北側的日式宿舍在民國94年登錄為歷史建築,又稱「新街藝文館」,館內常有藝文作品展覽或表演,平時有守護志工幫忙整理和導覽。
校園鄰近白雲樓,還有骨董級的磨石子大象溜滑梯,也列為歷史建築。
*原生種校園老樹:
1. 茄 苳(樹齡80年以上),具人文歷史代表性,為創校時期即已種植之老樹。
2. 台灣櫸(樹齡50年以上),具人文歷史代表性,守護本校微風廣場。
3. 榕 樹(樹齡50年以上),具人文歷史代表性,傘狀的樹蔭是小朋友夏日遊戲的最愛去處。
以上老樹已納入桃園市樹木保護自治條例之特定樹木列管保護。
*學校環境教育指定人員:徐鳳珠學務主任
*學校已取得教育部環境教育人員認證 :
張明侃:臺教資(六)字第1090088334-203E1號
徐鳳珠:臺教資(六)字第1080022038-24號
鄧麗卿:臺教資(六)字第1090176047-16號
楊潓璿:臺教資(六)字第1112701045-38號
5. 環境教育法相關法令執行
5-1. 環境教育認證人員:張明侃、徐鳳珠、鄧麗卿、楊潓璿
5-2. 上網填報計畫及成果 ( 110線上填報計畫 規畫環境教育四小時研習或課程 110線上成果 )
5-3. 校內成立環境教育相關社團 - 校園導覽隊
1. 環境教育活動辦理情形
1090426 節能減碳學習單
1090504 響應氣候行動-夢想的海洋「2020第十屆氣候變遷國中小繪畫創作比賽」作品
1090602 開心農場尋寶趣/開心農場體驗
1090831 新生校園巡禮活動
1090910 能源教育學生學藝作品
1090921 國家防災日防災演練
1090922 食農戶外教育
1091006 登革熱環境教育宣導
1091012 校園導覽隊培訓
1091016 二年級動物保護宣導
1091027 四年級六福村戶外教育環境教育相關課程
1091029 節約用水環境教育宣導
1091104 教職員工心肺復甦術(CPR)暨AED教育訓練研習
1091109 日式宿舍消防演練
1091117 二年級小人國戶外教育環境教育相關課程
1091124 三年級麥克田園休閒農場戶外教育環境教育體驗課程
1091231 鐵甲武士甲蟲的一生課程申請
=============================================================
2. 資源與能源永續利用
2-1. 定期回收二手制服及學用品。
2-2. 訂定實驗場所安全衛生工作守則,並張貼於各實驗場所。
2-3. 其他各項作為。
2-3-1 校園內全面推動禁用免洗餐具及使用環保杯。
2-3-2 學校飲水百分百定期送檢化驗與養護,提倡喝白開水。
2-3-3 有效利用廚餘:廚餘由個體戶回收利用。
2-3-4 定期於政府機關及學校節約能源填報網、政府機關及學校節約用水填報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城市層級溫室氣體碳揭露服務平台填報水
電節能成效。
2-3-5 更換省電照明工具。
2-3-6 節約用水用電具體作為。
2-3-7 落實源頭減廢、垃圾減量、資源回收。
2-3-8 年度綠色採購比率100% 。
1. 規劃永續校園與環境教育課程與執行教學活動
1-2.學校執行永續校園與環境教育課程教學過程成果:
給無尾熊一個家:了解國際新聞--從日常生活中,以自身能做到的方式,減少碳足跡!
世界變了樣:觀看有關於人類與動物交換身分,面臨生態破壞及生存危機的動畫影片,並思考我們應該做出怎樣的行動。
不一樣的醫生─狗醫生入班訪視:邀請狗醫生大使團隊與服務對象互動,內容包括介紹狗醫生熊妹的身世和工作服務內容、與狗醫生親身接觸、
體驗。
一年級生活--校園探索去(親近大樹與認識生態池、開心農場):認識校園內植物的一個起點,也是開啟學生們在自然科學與環境保育領域的起始
點。
五年級國語--看見臺灣的美麗與哀愁:分析臺灣的美麗與汙染,讓孩子思考環境保育議題。
一年級生活--大樹小花點點名:愛護植物,愛護大自然,地球才不會生病,環境才能更美好。
颱風來了我不怕:讓特教班的孩子認識颱風與學習防颱準備,學會查詢氣象。
疫情期間外送外賣多 廢紙容器回收量增加:用後即丟的免洗餐具使用量增,除了造成資源浪費,回收處理時也造成環境負擔。
藍染工作坊:了解先民就地取材的智慧,培養學生實際動手做的務實態度。
1-3.應用當地環境素材或資源回收素材,進行教學設計與活動:佐證 。
2. 善用自然生態、社區人文及地質景觀等資源辦理校外教育
利用小人國、麥客田園、六福村之資源辦理校外教學,增進學生對自然教育、環境生態教育的認識。
辦理食農戶外教育,認識並珍視在地農業及文化資源。
1. 參與或運用教育部綠色學校夥伴網絡等組織且有具體成效
【94】年度已加入綠色學校伙伴網,截至目前為止成果:
110年度獲得 ( 112 )片葉子,排名全市第2。
累計獲得( 460 )片葉子。(佐證:110年度成果 )
2.社區參與
營養師辦理食農教育系列活動,體驗並珍視在地農業及文化資源。
參加桃園市110年創造力暨科學教育水火箭比賽,榮獲國小組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