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數位交通安全探險:人行道過馬路遊戲設計
課程目標:
1. 交通安全知識: 學生能夠理解基本的行人過馬路的交通安全原則。
2. 程式設計技能: 學生能夠使用簡單的程式設計工具創造交通安全遊戲。
3. 合作與分享: 學生透過小組合作,分享彼此遊戲設計,並從中學習改進。
課程流程:
1. 交通安全知識介紹
• 講解行人過馬路的基本安全原則,例如使用斑馬線、等待綠燈等。
• 強調注意周遭交通環境,確保自己的安全。
2. 程式設計入門
• 簡要介紹程式設計的基本概念,例如程式、角色、動作等。
• 示範使用簡單的程式設計工具,如Scratch等。
3. 分組設計遊戲
• 將學生分組,每組設計一個交通安全遊戲,以模擬人行道過馬路的情境。
• 鼓勵學生考慮遊戲中應包含的交通安全原則,例如等待綠燈、避開車輛。
• 引導學生使用程式設計工具,建立遊戲場景和行人角色。
4. 遊戲測試與改進
• 每組成員輪流測試其他組的遊戲,評估遊戲的趣味性和交通安全性。
• 鼓勵學生提供建議,以改進各組的遊戲。
• 強調團隊合作和溝通的重要性。
5. 遊戲分享與討論
• 每組分享他們的遊戲,並解釋遊戲中包含的交通安全原則。
• 全班討論每個遊戲的優勢和改進的地方。
6. 數位展示與結語
• 將每個遊戲透過投影或電腦螢幕展示給整個班級,讓學生分享他們創作。
• 總結課程內容,再次強調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和如何透過程式設計來宣導。
教學資源:
• 程式設計工具:Scratch等。
• 交通安全教育相關影片或圖片資源。
• 可以投影的電腦或智慧板。
這樣的課程設計結合了交通安全知識的教學和程式設計技能的培養,同時鼓勵學生透過合作和分享來學習。這樣的互動性不僅可以使學習更生動有趣,還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第一堂課:交通安全知識介紹(40 分鐘)
1. 10 分鐘: 講解行人過馬路的基本安全原則,例如使用斑馬線、等待綠燈等。
2. 10 分鐘: 強調注意周遭交通環境,確保自己的安全。
3. 20 分鐘: 問答時間,學生可以提問或分享自己的經驗。
第二堂課:程式設計入門(40 分鐘)
1. 15 分鐘: 簡要介紹程式設計的基本概念,例如程式、角色、動作等。
2. 15 分鐘: 示範使用簡單的程式設計工具,如Scratch、Blockly等。
3. 10 分鐘: 學生實際動手嘗試建立基本的程式,理解基本指令的運作。
第三堂課:分組設計遊戲(40 分鐘)
1. 15 分鐘: 將學生分組,解釋遊戲設計的任務和目標。
2. 15 分鐘: 鼓勵學生考慮遊戲中應包含的交通安全原則,例如等待綠燈、避開車輛等。
3. 10 分鐘: 引導學生使用程式設計工具,建立遊戲場景和行人角色。
第四堂課:遊戲測試與改進(40 分鐘)
1. 20 分鐘: 每組成員輪流測試其他組的遊戲,評估遊戲的趣味性和交通安全性。
2. 15 分鐘: 鼓勵學生提供建議,以改進各組的遊戲。
3. 5 分鐘: 強調團隊合作和溝通的重要性。
第五堂課:遊戲分享與結語(40 分鐘)
1. 20 分鐘: 每組分享他們的遊戲,並解釋遊戲中包含的交通安全原則。
2. 15 分鐘: 全班討論每個遊戲的優勢和改進的地方。
3. 5 分鐘: 總結課程內容,再次強調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和如何透過程式設計來宣導。
課程成效考核:
1. 交通安全知識理解
• 評估方式: 簡答測驗,考核學生對基本交通安全原則的理解。
• 輔導紀錄: 紀錄學生答題的情況,發現弱點進行後續輔導。
2. 程式設計技能應用
• 評估方式: 學生交上他們的遊戲設計作品,評估是否成功整合交通安全原則並使用程式設計工具。
• 輔導紀錄: 紀錄每組的遊戲優點和改進點,為後續輔導提供參考。
3. 合作與分享能力
• 評估方式: 團隊合作評估表,評估學生在小組內的貢獻和互動。
• 輔導紀錄: 紀錄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表現,並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
輔導紀錄:
1. 學生交流和合作情況
• 紀錄內容: 學生在小組中的合作程度、溝通方式、共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 輔導方針: 鼓勵學生分享意見,強調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提供合作技巧和溝通技能的輔導。
2. 學生對程式設計的理解程度
• 紀錄內容: 學生在程式設計上的困難點,是否能理解基本概念,是否能成功運用於遊戲設計。
• 輔導方針: 提供額外的程式設計教材,透過實際案例示範,鼓勵學生主動尋求協助。
3. 遊戲設計的品質
• 紀錄內容: 評估每個小組的遊戲設計品質,是否成功傳達交通安全原則,遊戲是否有趣。
• 輔導方針: 提供具體建議,指導學生如何改進遊戲設計,鼓勵創新思維。
總結:
透過定期的成效考核和輔導紀錄,能夠及時了解學生在交通安全知識和程式設計方面的學習情況,以及在小組合作中的表現。輔導紀錄也提供了指導策略,以便後續的課程調整和更有針對性的學習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