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校現況與背景分析

雲林縣四湖鄉四湖國民小學

學校現況說明

一、學校基本資料:

(一)地理位置:

四湖國小校地總面積約41328平方公尺,位雲林縣濱海地區,地處四湖鄉行政中心所在地,具當地的交通樞紐,但每日公車班次不多,市街也不及小鎮繁榮,市集商店是附近聚落民眾採買的聚集地。

本校地理位置圖

(二) 學校沿革:

民國一○年創立,稱「臺南州公立四湖公學校」。

民國三十九年校名改為「雲林縣四湖鄉四湖國民學校」。

民國五十七年正名「雲林縣四湖鄉四湖國民小學」迄今。

民國八十九年增置資源班,落實「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理念。

民國九十年增置附設幼稚園,邁向「完全小學」理想。

民國一○○年台塑捐贈教學大樓落成啟用。

民國一○二年榮獲全縣校務評鑑績優學校。

民國一○四年全數教師參加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榮獲教師專業發展績優學校。

民國一○五年再度榮獲全縣校務評鑑績優學校。

(三) 學區概況:

1.社區特色:本校位居偏遠地區,人口老化流失嚴重,弱勢家庭學生佔30%以上,家長少數有公務人員,農會職員,也有餐飲及零售業者,但多以農工為主,大多數的家長對子女教育非常關心,對學校信任倚賴,學校社區關係良好,平時校園亦提供社區居民休閒場所,如社區桌球社團、太極拳、元極舞等晨光健身活動場地。

2.家長滿意度:本校辦學卓越有成,獲得大多數家長的肯定,而本校溝通管道暢通,家長對學校應興應革意見隨時可透過家長會與學校共同磋商。

3.社區資源:本校社區人力及物力資源豐富,社區參天宮提供學生社團活動經費及對外比賽優良成績獎勵金補助,吳科、吳豆獎助學金鼓勵學業成績優良學生。在人力資源上,成立愛心志工隊,協助交通導護及圖書館管理等工作。另外,社區發起「鐵馬小勇士」活動,讓畢業學生鐵馬環鄉,腳踏實地認識自己的故鄉,培養自信,啟發未來的視野。

(三) 學生概況:

(四) 教師素養:

(五) 組織現況:

(六) 校園規畫藍圖:

經費預估需求表

肆、學校SWOTA分析及評估

本校之SWOTA分析,分為兩部分進行:

一、內部環境目前的S(優勢) W(劣勢):包含學校規模、硬體設備、教師素質、學生特性、行政團隊、課程發展、教師教學等因素。

二、外部環境目前的O(機會點) T(威脅點):包含地理環境、社區參與、社區資源、縣教育政策等因素。

在進行分析的同時,針對各項因素導出「行動策略」,作為訂定學校目標之基礎。

綜觀上述分析,本校目前面臨內部環境的W(劣勢)及外部環境的T(威脅點),可發展出以下30項行動策略:

1.建立知識儲存、分享與運用平台。

2.建置e化行政管理系統。

3.推動學校發展特色,增加生源。

4.發揮現有資源,展現學校特色。

5.擘畫校園規畫藍圖,全面盤點校舍及設備,安排修繕及購置。

6.檢視各項工作重疊之處,進行整合,化繁為簡,一魚多吃。

7.擬定系統性、多元化專業成長計畫。

8.培養教師建立教學檔案的專業能力。

9.研擬教學輔導獎勵措施,促進教業分享與對話。

10.透過適性的課程規畫及有效的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

11.透過友善的訓輔措施,培養學生良好品格。

12.辦理親職教育活動,增進家長教育子女知能。

13.系統化思考,整合資源,組織扁平化,簡化行政流程。

14.建構PDCA循環圈,落實管考機制。

15.建構清晰的學校課程願景。

16.辦理課程專業研習,提升教師課程研發能力。

17.明訂課程組織運作模式及進度。

18.尋求專家學者,協助進行外部評鑑。

19.營造溫馨開放信任的校園氛圍,讓教師安心的相互支持、分享專業。

20.行政安排共同空堂或調課機制,得以順利進行共備。

21.辦理教師專業社群,採主題式探究進修模式,融入各領域教師的意見,發展跨領域教學方案。

22.建構生態校園,發展體驗及環境教育課程。

23.發展海洋教育課程,創造學校亮點。

24.營造社區良好公共關係,暢通支援互助管道。

25.引領社區發展,提升社區生活素質。

26.建立社區參與機制,促進良善夥伴互惠關係。

27.積極爭取社區資源,建構公開透明機制,展現誠信。

28.學校主動運用網路、通知單、家庭聯絡簿、親職座談會等溝通管道,積極向家長說明未來教育趨勢及學校經營理念。

29.將各項縣級教育政策進行分析,融入學校特色及校本課程中,在各項會議討論中形成推動共識。

30.納入校務發展長期計畫中,規畫實施期程,並列入當年度校務實施計畫中,並在行事曆中進行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