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板橋區莒光國民小學本土語言暨臺灣母語日活動實施計畫
一、 緣起
(一)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指出:捍衛文化多樣性與尊重人的尊嚴是密不可分的。每個人皆有權利用自己選擇的語言,特別是用自己的母語表達思想,進行創作和傳播自己的作品,世界各國應共同維護少數族群的語言。
(二)民國108年1月9日行政院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明定:傳承、維繫多元語言文化之發展,保障各族群使用者之教育、傳播與公共服務權利,從語言保存及永續發展的觀點進行規劃,尊重語言的多樣性,落實文化平權的精神。
(三) 國際母語日由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於1999年提出倡議,從2000年起,每年的2月21日為國際母語日。目標是向全球宣傳保護語言的重要,促進母語傳播的運動,避免地球大部分語言的消失。
二、 依據
教育部100年1月13日臺語字1000006985號函「新北市100年度推動高級中等學校及幼兒園臺灣母語日活動實施計畫」、101年11月1日「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推動臺灣母語日活動實施要點」及108年7月16日新北府教國字第1081268469號函「108-111年新北市國民中小學推動本土語文教學中程計畫(閩南、客家、原住民) 」辦理。
三、 目的
(一) 鼓勵學生學習、使用各種臺灣母語,增進各族群間的瞭解、尊重、包容與欣賞,更能透過表達或創作,發揮自己母語的影響力。
(二) 整合規劃學生鄉土語言聽、說、讀、寫能力,並融合108課綱各領域課程,落實以臺灣為主體之本土化教學,使學生在母語日活動中感受鄉土語言之美,進而建立愛護鄉土、關懷社會與自然之人本情懷。
(三) 透過校內母語日教學教育的課程,讓學生認識母語,體驗本土風俗民情,瞭解本土文化內涵,推展並營造臺灣母語優質環境。
四、 實施對象
全校師生。
五、主辦單位:教務處。
六、協辦單位:學務處、輔導處、總務處、幼兒園、教師會、家長會。
七、 實施原則
(一)實施當日將相關領域中與鄉土教育相關之內容,予以重新整合,並針對本校之特色,結合鄉土語文,規劃活動主題,惟臺灣母語日之活動不宜影響正常教學之進行。
(二)活動內容以生活化、趣味化、統整化為原則,形式、理念、結構、活動方法,都能隨領域之特性而轉變,讓「教」與「學」雙向同時進行學習。
(三)鄉土語言之教學目的在於使學生更加豐富其日常生活,在活動過程均強調「生活接觸、活動參與」,經由學習、討論、統整後實際建構知識。
(四)藉由情境營造促進學生學習,有效豐富鄉土語言學習內涵,並讓學生在活動中建立「人親、土親、文化親」的深刻體認。
(五)期盼學校行政人員、教師以身作則,儘量使用母語作為公共語言、教學語言,在校園中充分使用,成為學生表率。
八、 實施方式
(一) 成立母語推動小組,每週二定為本校「臺灣母語日」。
(二) 開設閩語、客語、原住民語及手語課程。
(三) 選修閩語之學生留在原教室,選修客語、原住民語及手語之學生到指定之教室上課,進行本土文化體驗活動。
(四) 張貼每週之俗諺美句於校園公告欄,級任老師的教室佈置增設鄉土語言區,並請鄉土語任教老師於當週課堂時間帶領學生複習俗諺、美句。
(五) 當天之各項會議討論、語音廣播、課間對話盡量以母語進行。
(六) 辦理母語之學藝競賽,如演講、朗讀比賽等,培養學生對母語之欣賞能力。
(七) 參加教育局112年8月16日新北教國字第1121591239號函所辦理之【我「」,我驕傲】之母語影片拍攝,本校以唱歌及戲劇演出,增加學生演說母語之機會,培養學生以本土語言溝通表達能力。
(八) 辦理專業進修,鼓勵教師參與本土語研習,進而參與本土語認證。
(九) 教學推廣:
1、山宛然布袋戲教學:配合國語、美勞課程,並結合母語,讓學生學習本土文化精隨。
2、客家地區的校外教學:配合社會課程,了解客家文化並體驗客家生活,進而建立愛護鄉土、關懷社會與自然之人本情懷。
3、根據國際母語日,於每年2月21日辦理母語歌唱賽。(正在規劃中)
九、 師資及時程
(一) 閩語由本校編制內合格教師授課。
(二) 客語及原住民語由通過認證之教學支援人員授課,有實體上課、遠距教學及直播共
學。
(三) 112學年度,週二鄉土語上課時間如下表(依學年不同節次會有所改變):
第一節
一年級
第二節
二年級
第三節
四年級
第四節
三年級
第五節
五年級
第六節
六年級
十、 預期效果
透過臺灣母語日之推廣,期能讓學生除在正式課程接觸母語學習外,也能將母語之學習融入學校日常生活及活動中。
十一、 本計畫經校長核可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會議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