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賽資訊

高雄高工參加第十一屆全國高中職土技盃競賽大放異彩

第十一屆高應大全國土技盃比賽完畢。本屆土技盃「無差別格鬥」競賽共區分三個主題,一是「抗震大作戰」計有28校140隊、二是「橋梁創意變變變」有22校22隊、三是「微電影創作競賽」則有4校12隊報名參加。 在這麼多的參賽學校與競賽隊中來自高雄高工建築科葉明忠老所率領的五個隊伍在本次比賽中總計獲得六個獎項,其中「抗震大作戰」獲得第二名與三席佳作(四、六、七名);「微電影創作競賽」又分別獲得「橋梁創意變變變」分組優勝一席與「抗震大作戰」分組優勝一席,!此次比賽共有21個獎項,高雄高工建築科葉老師的隊伍就囊括了六個獎項,在本次「無差別格鬥」比賽中可算是最大贏家! 第十一屆高應大全國土技盃於12月19日在高應大中正堂比賽;因應 921 大地震,高應大土木工程系認為有必要加強國人對於抗震科學之認知,藉舉辦 高中職學生「抗震大作戰」普及地震與抗震科學。每年活動都有不同主題,以提高參賽之樂趣及增加新意,期待參與之學生體 驗到耐震抗震結構設計之精神,並積極發揮創意。本屆抗震大賽主題:「無差別格鬥」—僅針對模型設計提出結構尺寸之統一重點規定,其餘部分各組可以儘量創意建製。 此次比賽中「抗震大作戰」獲得第二名的陳同學說:「對於這次比賽,我們足足準備了兩個月,小葉老師幾乎每天放學之後就留在木工廠,帶領著我們同學一起用賽材料西卡紙來設計、繪圖、計算、製作與試搖。」另一組獲得佳作的周同學也說:「我們同學大多晚上九點多離開木工廠,但老師還要用Line一一確定同學都平安到家之後,他才會離開木工廠,真的很謝謝小葉老師!」,而「橋梁創意變變變」的吳同學也說:「小葉老師總是會不斷的想出不同的點子與創意,讓我激發出不同的火花!他自己更會親自示範,讓我們學習到應有的態度與技能! 這次本來也有獲獎的希望,但比賽結束前30分鐘因為一個失誤而造成無法挽救的局面,雖然很難過,也覺得對不起老師,但老師賽後並沒有責備我們,反而鼓勵我們,要我們下次再加油!」 指導老師葉明忠老師表示, 今年的土技盃需要準備三個不同的比賽面向,如「抗震大作戰」中,學生利用西卡紙來設計抗震模型,主要在訓練學生的力學知識及建築結構觀念,經由小組的作品創作,把西卡紙的材料特性發揮到極限,然後模型重量又要控制在200克以下,而且要載重來承受地震的搖晃;而「橋梁創意變變變」的比賽又是要用食物來完成指定的橋樑結構;今年初登場的「微電影創作競賽」也要從頭教起,讓學生學習用鏡頭記錄比賽練習的過程與學習的感想!總是告訴學生,賽前認真準備。 從10月底一直忙到12月比賽,葉老師帶領5隊24位同學一起努力學習、解決問題;過程中當然有歡笑、有汗水、有水泡更有淚水!但總希望學生能從理論與實務製作中獲得平衡,學到應有的智能、技術與態度!更能和其他學校的同學同場競技與交流,學生的收穫就是老師最大的安慰。

高雄高工建築科 獲抗震盃設計獎第1名

高雄高工建築科參加國家實驗研究院地震工程中心與英國文化協會舉辦的「2015抗震盃─地震工程模型製作國際競賽」,老師葉明忠帶領建築三甲蔡順如、孫嘉霙、陳亭云、杜阜軒組成「史勁搖隊」,從參賽的40支國際高中職隊伍中脫穎而出,榮獲耐震獎佳作及設計理念展示獎第1名。

今年抗震盃比賽共有95支隊伍參賽,分為高中、大專與研究生組,其中含30支國外隊伍,總參賽人數將近470人。

隊長蔡順如說,比賽一開始,看到現場來自亞洲各國不同國家的比賽隊伍,真的是十分的緊張,大會準備的材料有MDF木條40支、4公尺棉線、20條熱溶膠以及16條橡皮筋,6個半小時的模型製作時間,每支參賽隊伍絞盡腦汁,發揮巧思,將材料功能充分運用出來。

高雄高工建築科獲抗震盃設計獎第1名。(吳江泉攝)

因為今年抗震比賽的規則有所改變,讓比賽更添加緊張的程度,一開始從250gal然後逐漸加大到1000gal,雖然高雄高工的模型在800gal就倒塌,但因為比賽是依效率比排名,最終在40支隊伍中獲得第8名的佳作成績,榮獲耐震獎佳作。

而連續好多年的抗震海報設計,今年更名為設計理念展示獎,高雄高工連續4年獲得第1名的殊榮,指導老師葉明忠說,在主辦單位的尺寸限制下設計,配合地牛翻身的台灣民間傳說,寫實製作立體的地牛萌樣,同時利用環保的太陽能來轉動抗震模型的特色。(中時即時)

充滿愛與榮譽的建築園地─雄工建築科

今年的雄工建築科參賽成績斐然,學生表現精采,參加全國高職學生104年度專題暨創意製作競賽 (土木建築群複賽),榮獲1組優勝,3組佳作,優勝隊伍即將於5月7日參加全國決賽,背後推動他們成長的建築科師長們功不可沒。 由黃天枝老師指導的陳致穎、陳揚智、吳冠勳、洪榆彬、王聖淵同學榮獲專題組優勝,受推薦將參加全國決賽,作品名稱為「植栽整地磚」;柯宜岑、陳心瑩、張伊汶、鍾政靜同學以「水溝蓋板改進與廢磚攜手防蚊可行性之探討」榮獲專題組佳作;廖婉均、葉昱均、謝季蓁同學以「家庭式避難組合屋」榮獲專題組佳作;蔡智丞、王柏欽、許皓閔、蔡以捷同學以「鋪向未來」榮獲專題組佳作。

不僅如此,在日前剛落幕的高雄市第55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104年4月25日)中,黃天枝老師指導建築三甲柯宜岑、張伊汶、鍾政靜同學參賽,榮獲全市第一名、第二名以及佳作,其中「水溝蓋板改進與廢磚攜手防蚊可行性之探討」將於7月份代表高雄市參加全國科學展覽。榮獲第一名的「水溝蓋板改進與廢磚攜手防蚊可行性之探討」,發想於台灣處於登革熱好發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區,防治方法大多以在排水溝蓋裝設紗網為最普遍,但落葉與碎石礫常常阻塞孔隙,雨勢稍大,排水溝蓋的排水功能降低或甚至失去。師生創意發想,利用建築實習或工地廢棄之紅磚,碎成不同大小顆粒,運用混凝土骨材級配原理,設計製作兼顧防蚊、排水功能之排水機構,也讓廢磚有資源再利用的新生命。

榮獲第二名的「幾何圖形橋墩於河床沖刷之影響探討」,係由建築二甲宋惟甄、王智源、張庭同學,實驗以模型模擬河床內幾何橋墩之局部沖刷與束縮沖刷,探討相關防災議題,另一組陳致穎、王聖淵、陶子龍同學,則是以「馬桶的水要灑出來了-地震警報器」榮獲佳作。

不僅如此,黃天枝老師還帶領學生參加第45屆全國技能競賽南區分區技能競賽,來自校園、職訓中心、業界各方技能好手於台南官田同場較勁,建築三甲張伊汶榮獲「建築鋪面」第三名,建築二甲王聖淵、陳揚明榮獲「砌磚」第三名、第五名,三名學生皆取得全國賽之代表權,其中張伊汶同學是此次競賽中唯一的女生,也同時是全市科展第一名的選手,卻能展現巾幗不讓鬚眉的氣度。張同學表示:「能夠有這個練選手的經驗我覺得很幸運,老師教了我很多,也犧牲了很多時間和金錢,比賽獲獎有一半是因為老師的幫助,真的非常感謝他,他是我遇過對學生最用心的老師。」

這些風光獎項的背後,是數不盡的訓練、指導與陪伴,擔任高三導師的黃老師一天行程滿滿,從早上七點就進校園,陪著同學灑掃清潔環境,督促早修。每天僅能利用下午五點到六點的時間回家煮飯,因家中尚有兩位在學女兒,六點又回到學校陪同學晚自習,一直到九點多。柯同學說:「老師對我們來說不僅是我們的班導更像我們的爸爸,在課業以及日常生活中照顧並幫助我們,花了許多時間陪伴我們,更幫助我們參與不同的研究和試驗,使我們受益良多,真的衷心感謝老師對我們的付出。老師,您記得也要偶爾讓自己歇息,好好照顧身體,千萬別累壞了。」

黃老師善用實作技能、創意設計,指導學生應用所學,美化校園,不多話的他從不宣揚自己功績,看在別人眼裡,是一種無聲的奉獻,曾有同事問他,作到這種程度,你不累嗎?黃老師總是笑笑地說:「如果每一個老師都能把學生視若己出,天天陪著自己的孩子成長,是最開心的事。」投身教職已逾20年的黃天枝老師,20年如一日,時間未曾消耗他的熱情,從早到晚,以校為家的他從不喊累,一年僅休息除夕到初三幾天,其他的時間均投身於教育,沒有加班費也沒有補休,只為了使學生學習更多,學習更好,沒有教育熱忱引燃不出這樣巨大的熱情,更沒有如此絢麗耀眼的火花,不僅黃老師,建築科的全體教師各個都是愛心滿溢,認真付出的好老師,使得雄工建築科這個園地充滿了榮譽與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