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路規劃:
網路基本設備:網路卡、集線器、無線AP、IP分享器、數據機、網路線
1.網路卡:分為有線及無線兩大類
有線網路速度有100Mbps、1Gbps、10Gbps等
無線則可分為無線電波、藍芽、衛星、紅外線...等,其中主要使用方式為 Wifi無線電波傳輸。
2.集線器:連接有線網路
3.AP:連接WIFI無線網路
4.IP分享器:內含集線器、AP、DHCP、NAT等功能於一台,是家用網路的主要設備
5.數據機:主要為ADSL Modem,是用戶區域網路連結Internet的必要設備,通常跟ISP(網路服務供應商如中華電信)申請。
6.網路線:可以分為CAT 5、CAT 5e、CAT 6、CAT 7,數字越大代表速度越快,目前CAT7可以達到10Gbps。
網路架構設計:
1.繪製區域網路架構佈線圖:功能不輸VISIO的線上網路及流程圖繪製: http://www.draw.io)
1.1語言支援繁體中文
1.2模組選擇新增Network、平面圖
二、資料傳輸格式比較:
1.比較data、segment、packet、frame、bit的異同
資料如何在網路上傳輸?OSI又如何幫他們做分工?
資料傳輸的格式通常有以下幾種:
1.data (資料,包含message)
2.segment or datagram (資料段,,OSI 4:傳輸層)
3.packet (封包,OSI 3:網路層)
4.frame (訊框,,OSI 2:資料鏈結層)
5.bit (位元,OSI 1:實體層)
當我們從電腦的某一個應用軟體中傳輸資料(Data)給另一個應用程式(或是稱為「使用者」)時,透過OSI七層的協定,
會將Data 拆解成數個資料段Segment,再分成數個大小相同的封包Packet,將封包轉成訊框Frame來傳送,
一個訊框的最大長度為1518 Bytes,最後透過網路線路傳送數位訊號(Bit)到目的地,長距離傳輸則需透過數據機Modem轉換成類比訊號做傳輸。
網友有趣的資料傳輸格式比較說明
(以下取自網友)
他們的關係打個比方:
當你從高雄要寄東西到台北時
(1)一開始你得先用自己的車將貨載到7-11
(2)再由黑貓快遞的人員開車來7-11收貨
(3)然後將貨送到黑貓的台北分公司
(4)再由台北分公司轉送到離目的地最近的7-11
(5)最後再由收件者去7-11取件帶回家
整個過程中,你家跟收件者的家=電腦主機,中間的轉運站(分公司&7-11)=Router,你們的住址=IP Address,貨品=packet,黑貓的卡車和你的車以及收件者的車=Frame。由此看到,從頭到尾packet都不變,但是載著packet的Frame會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