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青年高中探索教育

一、緣起:

民國88年9月21日的大地震撼動了台灣安居樂業的正常生活。本校也無法在921的大地震的破壞中倖免。我們走過了4年重建的漫漫長路,才逐漸的站穩了蹣跚的步履。有云『這是最黑暗的時代,也是最光明的時代。』;那一年正是我們最谷底的時候,從地震前日、補校100多班的規模,到了這一年只有剩約 40多班。

二、萌芽:

民國91年以前因應教育部社區化學校特色課程,本校以教師具備“童軍教育”之精神及教育方法為目標,辦理全校教師“行義童軍木章基本訓練”,由國家訓練中心開辦一期二個團的訓練,使本校90%以上的教師具有行義木章基本訓練。同年即申請開辦“行義童軍木章訓練”,使得本校參與木章基訓的教師們在實現承諾後有機會成為“行義木章持有人”。其後並在校內成立了『青年高中行義木章持有人聯誼會』,辦理技藝研習及課程觀摩等教學知能提升工作坊。期以用之於本校學生之教育,使之快樂且有益的成長。

『青年高中行義木章持有人聯誼會』成立初期約22位木章持有人;在大家的一致推舉下,由擔任教學組長的潘德喜老師為會長,並成立課程研究會,辦理知能研習及課程發展工作坊。在未曾接觸『探索教育』課程的這一年間,教師的知能研習大多以童軍帶領技能為主,辦理學生的活動也在此一模式下設計與進行,直至92年教師研習結束後,漸漸地轉為探索教育領域。

有感於童軍教育推動過程中,帶領活動的輔導員大多為木章持有人,活動過程中太強調“木章持有人”的專業身份及印象,以致於,未具此一身份或資格的教師們顯得無法親近或融入。而“探索教育”僅是一種教育精神與技巧,教師只要願意在教學過程中使用該精神,沒有制服的限制,每一個人都可以加入。因此,在共識的凝聚以及知能研習的辦理,更能受到老師的歡迎和認同。是以,在三年來本校在蔡侑展董事長的支持和賴建成校長的大力推動下,投入了近百萬元的教育訓練費用,校內各級的行政幹部和74班的導師們,都至少參加二天一夜的體驗活動或種子師資班的研習。97年在高中校園中建立全國第一座高低空繩索體驗場,並將 “探索教育”原理融入課程,設置“生命探索”課程為本校之特色課程,一、二年級每學期安排一個學分,輔導本校學生發展自價值及建立高績效團隊目標。

2004年起連續三年在蔡侑展董事長全力支持及賴建成校長積極推動下,投入近百萬元教育訓練費,全校行政同仁及導師參加探教育體驗活動或種子師資班研習在廖炳煌先生專業且熱情的帶領下,以超值的一天『探索教育』體驗課程,讓本校100餘位教職同仁經歷一場旣感動又有教學增益的經驗。課程最後帶領的 “動力圏”更是讓本校的所同仁感受到自己和夥伴間的那一分合作帶來的強大能量,以及那一個把所有人都被包含在團隊內的“正圓”。第一天的課程中的感動,不僅讓後面二天的課程更加有說服力,更使得往後所有的『探索教育』相關活動都能獲得多數人的認同和支持。我們知道必需要不斷的成長,才不會在面臨困境時遭到淘汰。是以參與『探索教育』課程的每一位同仁,也在心中親炙了要經歷成長的重要的一句開宗明義的一段話:

If you want to feel secure, Do what you already know how to do. But if you want to grow…..Go to the cutting edge of your competence which means a temporary loss of security. So…Whenever you don’t quite know what you’re doing know that you are growing.

面臨著即將到來的93學年度新生的招生迫在眉捷,地震後的重建,僅僅看到了一絲曙光;新建大樓一、二樓的新教室才剛完成,諸多因素給學校師生面對未來的信心,帶來莫大的挑戰。時賴建成代理校長於履新談話中提出『團結、和諧、誠信』作為因應困境的核心思想。在蔡侑展董事長全力支持及賴校長領導下與所有在校的師生同舟共濟、共同努力為師生也為學校的存在而奮鬥。

蔡侑展董事長

賴建成校長

為凝聚全體教職同仁的面對挑戰的共識,賴校長;行義輔導木章持有人,指示學務處辦理三天二夜,以『團結』為主軸,『和諧與信任』為目標的教職同仁研習。由學務處洪志耀主任;行義木章持有人,主持課程規劃。研習課程的規劃思維,以“圓”為『團結及和諧』代表意象,圓的構成為『信任』的共識完成。課程進行初期以“行義木章基訓”為主體思考,在幾次的課程規劃研討及徴詢中,引入廖炳煌(中華探索教育協會創辦人;現任台灣外展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所推展的探索教育團隊建立課程,此一建議也就成為本校建立推展『生命探索教育』為學校特色課程的濫觴。

2008年在高中校園中建立全國第一座高低空繩索體驗場

“若想要感覺安全無虞,去做本來就會做的事;若想要真正成長,那就要挑戰能力的極限,也就是暫時地失去安全感;所以……當你不能確定自己在做什麼時,起碼要知道,你正在成長。”

在往後連續4年的招生中,年年能夠達成總體目標“…暫時地失去安全感…挑戰能力的極限…正在成長”正是我們宣示奉行此一精神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