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平等概念之研究宣導
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
教育過程的一部分,它關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態度、情緒、情感以及信念,以促進學生的個體發展和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學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情感教育是教育過程的一部分,通過在教育過程中尊重和培養學生的社會性情感品質,發展他們的自我情感調控能力,促使他們對學習、生活和周圍的一切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獨立健全的個性與人格特徵,真正成為品德、智力、體質、美感及勞動態度和習慣都得到全面發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
情感的描述 ( 譬喻 / 概念 ):
海誓山盟、切膚之痛、情不自禁、身不由己、失魂落魄、孤芳自賞、貌合神離、一往情深、匹夫之勇、破鏡重圓、朝三暮四、秦晉之好、一心一意、三心二意、七情六慾。
情感與性別刻板印象、偏見、歧視:
「好的性格能使人產生好感。心理學研究證明,性格是有好壞之分的,有些性格是人所歡迎的,有些性格則是人難以接受的。如女性溫柔、體貼的性格,易讓人產生好感。有首流行歌曲唱道:“有個姑娘叫小芳......謝謝你給我的溫柔,今生今世永不忘。”的確,溫柔的性格叫人難忘。嚴於律己、坦誠待人的性格令人尊敬,.........」
愛,讓孩子做自己
性別平等,家務分工、職業不分性別
♀️性別好青春閱讀指南♂️
在往年,教材的使用者設定主要針對學齡前、小學階段學生,本(111)年度則將服務範圍擴大至高中職/專科就學階段的青少年族群,製作了這份《性別好青春閱讀指南》。透過「性別萬花筒」、「蓄鬍的女人,穿裙的男人」、「戀愛初體驗」、「『異』外的非典型人生」及「性別與族群的相遇」等五大主題選書,搭配「核心概念說明」和「性別大哉問」,推廣閱讀、並期待該階段學生、其家長(主要照顧者)或工作者,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習到多元的性別概念。
臺北市婦女館期待透過「一起閱讀性別」的行動,反思性別偏見與歧視,拓展青少年的性別視野,並增進跨族群、跨階級、跨國界群體間的相互理解。讀者們不一定要按照章節排序閱讀,而是能夠挑選自己最有共鳴的主題,從章節的推薦書籍中,挑選一本仔細閱讀,並搭配「核心概念說明」、「性別大哉問」的輔助,開始練習擦亮性別之眼,從「性別」視角看世界。部分「核心概念說明」的名詞釋義讀來可能較為艱澀、抽象,建議學生使用時能有師長相伴討論,解析這些概念名詞所欲傳達的訊息。另外,使用者也可以從「性別大哉問」著手,將日常生活作為發問的起點,慢慢累積把性別經驗概念化的統整能力。